不少人對暗網都很好奇,各類電視劇和電影也或多或少的提到了這個網絡,我以爲有必要專門寫一篇博客來向你們分享一下git
先看一下維基百科詞條「暗網」的定義github
暗網(英語:Dark web)是存在於黑暗網絡、覆蓋網絡上的萬維網內容,只能用特殊軟件、特殊受權、或對計算機作特殊設置才能訪問。暗網構成了深網的一小部分,深網網絡沒有被網絡搜索引擎索引,有時「深網」這一術語被錯誤地用於指代暗網。 構成暗網的黑暗網絡包括F2F的小型點對點網絡以及由公共組織和我的運營的大型流行網絡,如Tor、自由網、I2P和Riffle。暗網用戶基於常規網絡未加密的性質將其稱爲明網。Tor暗網能夠稱爲洋蔥區域(onionland),其使用網絡頂級域後綴.onion和洋蔥路由的流量匿名化技術。
要了解什麼是暗網,首先要先了解網絡世界都有哪幾部分,web
通俗來講,網絡世界能夠用這個列表來形容瀏覽器
深網服務器
Tor,全稱爲 the onion router。網絡
能夠說,正是洋蔥路由促進了暗網世界的發展,運維
在1995年,由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開始研發了一哥項目,目的是在互聯網上隱藏訪問痕跡,因爲其利用的技術像洋蔥同樣,剝開一層後仍會看到一層,因此叫作洋蔥路由。網站
該技術最初由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和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署(DARPA)資助。早期的開發由Paul Syverson、 Michael Reed 和 David Goldschla領導。這三我的都是供職美國軍方的數學家和計算機系統的研究人員。ui
Tor的最初目的並非保護隱私,或者至少不是保護大部分人認爲的那種「隱私」,它的目的是讓情報人員的網上活動不被敵對國監控。在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1997 年的一篇論文中指出,「隨着軍事級別的通訊設備日益依靠公共通信網絡,在使用公共通訊基礎設施時如何避免流量分析變得很是重要。此外,通訊的匿名性也很是必要。」搜索引擎
該項目初期進展緩慢,到 2002 年,來自海軍研究機構的Paul Syverson 還留在項目裏,兩個MIT的畢業生 Roger Dingledine 和 Nick Mathewson 加入了項目。 這兩我的不是海軍研究實驗室的正式僱員。而是做爲 DARPA和海軍研究實驗室的高可靠性計算系統的合同工方式加入的。在後來的幾年裏,這三我的開發了一個新版的洋蔥路由,也就是後來的 Tor(The Onion Router)。
那麼,Tor是如何工做的呢,
那麼你可能會問,這樣就沒法被追蹤了嗎?其實重點就在於創建鏈路發送數據包的過程
Tor的數據包Cell以下
CircID | CMD | DATA |
---|---|---|
2字節 | 1字節 | 509字節 |
其中,CircID由客戶端隨機生成,用來區分不一樣的鏈路,CMD表示數據包要執行的動做,DATA負載着發送的數據
在這裏咱們把客戶端隨機選擇的三個中繼服務器定義爲 C1,C2,C3,
隱祕蹤影的關鍵就在與看似C1知道客戶端源IP,可是C1無從得知本身在鏈路的位置,從而沒法判斷客戶端是否爲中繼服務器,因此沒法追蹤到信息的源頭
說了這麼多,那麼到底如何訪問暗網呢
下載對應的版本就好,我下載的是Mac版本,下載後安裝
針對天朝的大內網,咱們要進行一系列配置。
選擇右邊的configure
選擇一個網橋
最後會建立一條鏈路
完成後,咱們能夠看到Tor瀏覽器是一個火狐瀏覽器的魔改版,使用DuckDuckGo做爲默認搜索引擎,下面貼兩張暗網交易市場的截圖
這裏給你們幾個目前還在維護的暗網地址,有條件的童鞋能夠前往觀摩一下
能夠看到如上,大部分運維在暗網的網站基本看起來像上個世紀的頁面,也沒什麼頗有趣的內容,因此在這裏不建議你們頻繁去訪問,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不要相信網站所售賣的一些東西。
網絡世界並不是是不法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