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編程筆記:C語言自增(++)和自減(--)運算符詳解,筆記分享

一個整數類型的變量自身加 1 能夠這樣寫:編程

a = a + 1;微信

或者學習

a += 1;spa

不過,C語言還支持另一種更加簡潔的寫法,就是:blog

a++;v8

或者get

++a;源碼

這種寫法叫作自加或自增,意思很明確,就是每次自身加 1。io

相應的,也有a--和--a,它們叫作自減,表示自身減 1。class

++和--分別稱爲自增運算符和自減運算符,它們在循環結構中使用很頻繁。

自增和自減的示例:

#include<stdio.h>

intmain()

{

inta=10,b=20;

printf("a=%d, b=%d\n",a,b);

++a;

--b;

printf("a=%d, b=%d\n",a,b);

a++;

b--;

printf("a=%d, b=%d\n",a,b);

return0;

}

運行結果:

a=10, b=20

a=11, b=19

a=12, b=18

自增自減完成後,會用新值替換舊值,將新值保存在當前變量中。

自增自減的結果必須得有變量來接收,因此自增自減只能針對變量,不能針對數字,例如10++就是錯誤的。

須要重點說明的是,++ 在變量前面和後面是有區別的:

++ 在前面叫作前自增(例如 ++a)。前自增先進行自增運算,再進行其餘操做。

++ 在後面叫作後自增(例如 a++)。後自增先進行其餘操做,再進行自增運算。

自減(--)也同樣,有前自減和後自減之分。

下面的例子能更好地說明前自增(前自減)和後自增(後自減)的區別:

#include<stdio.h>

intmain()

{

inta=10,b=20,c=30,d=40;

inta1=++a,b1=b++,c1=--c,d1=d--;

 

printf("a=%d, a1=%d\n",a,a1);

printf("b=%d, b1=%d\n",b,b1);

printf("c=%d, c1=%d\n",c,c1);

printf("d=%d, d1=%d\n",d,d1);

 

return0;

}

輸出結果:

a=11, a1=11

b=21, b1=20

c=29, c1=29

d=39, d1=40

a、b、c、d 的輸出結果相信你們沒有疑問,下面重點分析a一、b一、c一、d1:

1) 對於a1=++a,先執行 ++a,結果爲 11,再將 11 賦值給 a1,因此 a1 的最終值爲11。而 a 通過自增,最終的值也爲 11。

2) 對於b1=b++,b 的值並不會立馬加 1,而是先把 b 原來的值交給 b1,而後再加 1。b 原來的值爲 20,因此 b1 的值也就爲 20。而 b 通過自增,最終值爲 21。

3) 對於c1=--c,先執行 --c,結果爲 29,再將 29 賦值給c1,因此 c1 的最終值爲 29。而 c 通過自減,最終的值也爲 29。

4) 對於d1=d--,d 的值並不會立馬減 1,而是先把 d 原來的值交給 d1,而後再減 1。d 原來的值爲 40,因此 d1 的值也就爲 40。而 d 通過自減,最終值爲 39。

能夠看出:a1=++a;會先進行自增操做,再進行賦值操做;而b1=b++;會先進行賦值操做,再進行自增操做。c1=--c;和d1=d--;也是如此。

爲了強化記憶,咱們再來看一個自增自減的綜合示例:

#include<stdio.h>

intmain()

{

inta=12,b=1;

intc=a-(b--);// ①

intd=(++a)-(--b);// ②

printf("c=%d, d=%d\n",c,d);

return0;

}

輸出結果:

c=11, d=14

咱們來分析一下:

1) 執行語句①時,由於是後自減,會先進行a-b運算,結果是 11,而後 b 再自減,就變成了 0;最後再將a-b的結果(也就是11)交給 c,因此 c 的值是 11。

2) 執行語句②以前,b 的值已經變成 0。對於d=(++a)-(--b),a 會先自增,變成 13,而後 b 再自減,變成 -1,最後再計算13-(-1),結果是 14,交給 d,因此 d 最終是 14。

因此,大家如今學到了嗎?但願本文對大家有幫助!


自學C/C++編程難度很大,不妨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塊兒學習成長!

C語言C++編程學習交流圈子,【點擊進入微信公衆號:C語言編程學習基地

有一些源碼和資料分享,歡迎轉行也學習編程的夥伴,和你們一塊兒交流成長會比本身琢磨更快哦!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