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基礎」詳解計算機網絡,不只類型有三種,還有模型分七層

「計算機網絡基礎

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是指將處於不一樣地理位置的具備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經過通訊線路鏈接起來,在操做系統的網絡接口、網絡管理軟件以及網絡通訊協議的管理、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編程

一個計算機網絡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訊設備,是以傳輸信息、共享資源爲基礎目的,使用通訊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鏈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從而能夠實現衆多功能獨立的計算機之間能夠輕鬆實現地信息的交流與傳遞,共享硬件、軟件的數據資源。安全

計算機網絡按照地理範圍,或者說按照輻射的範圍來劃分,能夠分爲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網絡

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簡稱LAN),LAN網絡的輻射範圍在10千米之內;這種網絡是普及最廣的,平時生活中所說的「網絡」指的就是局域網,小到以一個家庭,大到以一個企業,一個商場、一個寫字樓、一個學校等爲單位;局域網雖然範圍小、但因其用戶數少、配置容易,因此把鏈接速率很高,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速率更高,並且還在持續上升。session

IEEE的802標準委員會定義了局域網:以太網(Ethernet)、令牌環網(Token Ring)、光纖分佈式接口網絡(FDDI)、異步傳輸模式網(ATM)和無線局域網(WLAN)。咱們平時所使用的WIFI即是無線局域網(WLAN)的一種。app

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簡稱MAN),MAN網絡覆蓋的範圍在10——100千米, 這種距離通常就是一個城市,因此稱爲城域網。定義城域網的是IEEE802.6標準。框架

LAN相比,MAN擴展了更長的距離,鏈接的計算機數量也更多,在地理範圍上能夠說是 LAN網絡的延伸。在一個大型城市,一個MAN網絡一般鏈接着多個LAN網,如鏈接政府機構的LAN、醫院的LAN、學校的LAN、電信的LAN、公司企業的LAN等等。異步

城域網多采用ATM技術作骨幹網。ATM是一個用於數據、語音、視頻以及多媒體應用程序的高速網絡傳輸方法。但因爲ATM的成本過高,因此通常在郵政、銀行、醫院等政府城域網使用。分佈式

注意:這裏的ATM一項計算機網絡中的技術,可不是取款機。ide

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簡稱WAN) 也稱遠程網,覆蓋的範圍要比MAN更廣,可達到從幾百千米到幾千千米。它通常是鏈接不一樣城市,不一樣國家之間的LAN或者MAN網絡。性能

互聯網、因特網、萬維網

互聯網、因特網、萬維網,三者關係:互聯網包含因特網,因特網包含萬維網。

互聯網(internet):凡是能彼此之間通訊的設備組成的網絡就叫互聯網,互聯網又能夠有廣域網、城域網、局域網之分。

因特網(Internet):因特網是互聯網的一種是由千萬臺設備組成的網絡,所以該網絡具有必定的規模;因特網使用TCP/IP協議讓不一樣設備之間的通訊,但使用TCP/IP協議通訊的網絡卻並不必定是互聯網。

TCP/IP協議由不少協議組成,不一樣的協議又被放在不一樣的層;位於應用層的協議就有不少,好比FTPSMTPHTTP等,因特網根據這些協議就能提供不一樣的服務:文件傳輸服務(FTP)、電子郵件服務(email)、www(萬維網)服務等。

萬維網(World Wide Web):只要應用層使用了HTTP協議,就稱爲萬維網。

網絡分層

爲了減小網絡設計的複雜性,網絡採用分層設計方法,按照數據的傳輸過程把網絡的總體功能劃分爲一個個的功能層,每層負責一項具體的工做,而後再把數據傳往下一層處理,以此來將負責的網絡互聯和通訊過程簡單化。

不一樣機器上的同一功能層之間採用相同的協議實現通訊,而同一機器上的相鄰功能層之間經過接口進行信息傳遞和數據交互。

「網絡分層模型圖

計算機網絡是指由通訊線路互相鏈接的許多自主工做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各個部件之間以何種規則進行通訊,就是網絡模型要解決的問題所在。

網絡模型通常是指OSI七層參考模型TCP/IP四層參考模型,前兩個模型在網絡中應用最爲普遍;五層模型是業界對OSITCP/IP的綜合而產生的非官方協議模型,與四層協議主要區別是把網絡接口分爲了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簡稱OSI)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CCITT)聯合制定的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爲開放式互連信息系統提供了一種功能結構的框架。它從低到高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OSI 模型通訊過程

TCP/IP四層參考模型,包括了應用層、運輸層(主機到主機)、網際層(網絡互聯)和網絡接口層;TCP/IP是一組用於實現網絡互聯的通訊協議;Internet網絡體系結構即是以TCP/IP協議爲核心。

網絡參考模型各層詳情以下:

1.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位於OSI參考模型的高層,經過FTPTelnetDNSSMTPHTTPSSH等網絡協議爲用戶提供所須要的各類服務。

2. 表示層 :peresentation layer

負責各類資源文件格式(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與網絡數據格式(如文件流)間的相互轉換。

3. 會話層 :session layer

負責管理通訊鏈接,包括鏈接的創建、斷開、鏈接保持多久等

4.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爲多個應用層實體提供端到端的通訊功能,保證了數據包的順序傳送及數據的完整性。該層還定義了兩個主要的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 TCP協議提供的是一種可靠的、經過「三次握手」來鏈接的數據傳輸服務,數據傳輸可靠性高;
  • UDP協議提供的則是不保證可靠的(並非不可靠)、無鏈接的數據傳輸服務,數據傳輸性能高;

5. 網絡層

不一樣於傳輸層的端到端的通訊,網絡層主要解決主機到主機的通訊。它所包含的協議涉及數據包在整個網絡上的邏輯傳輸。經過從新賦予主機一個IP地址來完成對主機的尋址,同時負責數據包在多種網絡中的路由。該層有三個主要協議:網際協議(IP)、互聯網組管理協議(IGMP)和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

其中,IP協議是網絡層最重要的協議,它提供了一個安全可靠、無鏈接的數據傳遞服務。

6. 數據鏈路層

在物理層提供的服務基礎上,在通訊的實體間創建數據鏈路鏈接,傳輸以「幀」爲單位的數據包

7. 物理層

計算機的物理鏈接方式,包括網線、網卡、電纜等,主要負責0、1信號的傳送

越是以爲難的東西,可能僅僅是以爲難

​以上即是計算機網絡的分層模型了,是否是很簡單;現在的時代,到哪都不開網絡,網絡在咱們的生活中佔據了很大的比重,那麼咱們是否是也應該對他多一點認識呢?千萬別認爲難,就避之,正所謂越是以爲難的東西,可能僅僅是以爲難

完結,老夫雖不正經,但老夫一身的才華!關注我,獲取更多編程科技知識。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