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web開發流程

a、項目經理與公司決策層的溝通,以肯定這個需求有沒有足夠的人手和可行性去實現,以及與現有產品的依存關係。
  b、公司決策層與市場/策劃部門的交流,這個過程將進行的至關充分,而且是反覆、長期的,它致力於從用戶的角度對需求進行細化和分解。
  c、市場部門須要針對細節問題與項目經理交流,以肯定這個需求有沒有可行性去實現。
  d,e,j、這是整個產品的架構設計過程,分爲ui架構設計和程序架構設計兩部分。首先架構師須要與項目經理達成思想上的一致,隨後進行設計。這個設 計必須是便於分工、維護和擴展的,並且要可以承受必定強度的原型開發壓力。ui架構師將根據界面邏輯對產品實施分割,對每一個界面上須要放置的內容瞭如指 掌。程序架構師在與全體開發人員民主討論後,制定出自底至頂的程序層次(例如class、library等等),並劃分出功能模塊(例如首頁、內容列表、 後臺管理、幫助系統等等)。ui架構師與程序架構師之間須要就功能劃分、文件命名規則等等達成一致意見,並不斷在開發中完善思路。
  f、美工使用photoshop等工具設計界面,並完成圖片切割工做。
  g、網頁設計師負責書寫靜態模板。若是人手缺少,這個位置可從程序開發人員中抽調。
  k、美工與網頁設計師之間須要進行一些協調。一些美工的設計思惟並不能完美的體如今網頁上,所以須要不斷的磨合與修正,達到雙方都滿意的結果。但相對來講,美工完成的做品並不須要作太多的改動,所以這裏採用單向箭頭標示。
  h、對底層邏輯(如類、方法、庫的設計),以及相關文檔的整理。若有精力能夠進行小規模的測試,確保往後的開發工做順利進行。
  i、當底層接口以及相關文檔完成後,模塊化的拼接將變的比較輕鬆,這個流程將完成基本模塊到外部功能的構建工做。
  l、這是程序開發人員須要付出最多交流成本的地方。不少的底層模塊在拼接過程當中須要進行變更,例如增減參數,修改類、屬性、方法的名稱,將類、屬性、方法移動位置等等。同時,外部的實現須要隨着底層模塊的更改、優化進行相應的調整。
  m、產品成型後,將交付測試部門進行測試。測試部門返回一個報告,發送給項目經理和程序開發人員。在小規模的開發團隊裏,項目經理能夠充當質量保證的角色,前提是他對項目的開發過程有必定程度的瞭解,不然,應當指派一名專門的質量保證人員來處理bug列表。
  n、測試部門返回的報告原本是能夠發給全部程序開發人員的,但不幸的是,測試人員只跟界面打交道,他們只注重結果,而不注重實現原理。所以bug列表 通常須要交給負責界面邏輯的開發人員進行整理,而後分發給各個成員加以更正。在小規模的開發團隊裏,界面邏輯和底層邏輯多是由相同的一批人來實現的,那 麼他們須要一個bugzilla來協同處理這些bug。咱們也建議測試人員使用同一套bugzilla系統提交bug報告。架構

  最後總結幾點:1、詳細分工的目的是爲了下降交流成本。2、實際狀況會使得開發工做複雜化,因此流程模型要能適應原型開發工做。3、文檔和標準化的規範是極其重要的,它可使開發過程工廠化,提升代碼質量和可維護性。模塊化

 


轉自:http://blog.csdn.net/hello_simon/article/details/19993343工具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