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投資將來,仍是在透支將來?安全
關於借錢,最近,據說了身邊年輕弟弟們的一些故事。過去幾年,金融科技確實發達了,借錢變得太容易,致使不少人,特別是年輕人容易衝動消費,過分借錢,最後欠下了十數萬高利率負債,難免感概。微信
年輕時,都缺錢,容易衝動借貸,但大多數時候,衝動的決策回頭來看都很愚蠢,並且有可能帶來本身獨自揹負不了的負擔。blog
爲何這些弟弟們都在這兩年陷入了利滾利負債的泥沼,這不得不說和過去幾年各種互聯網金融 P2P 現金貸款實在太方便有關。點點手機,幾分鐘,一筆不大不小几千元的借款就瞬間到帳了。但也許也就幾把牌這幾千塊就又輸光了,而後換個借貸平臺,繼續重複剛纔的過程,想着翻盤,結果越陷越深。進程
我讀大學那時,也還年輕,也很想花錢,有不少消費需求,但那時的現實是借錢確實很是困難。惟一能借到錢的渠道可能就是信用卡了,那時最體貼年輕人的銀行算是深圳特區的招商銀行了吧。早在 2004 年就到我學校的宿舍外給我推薦辦上了信用卡,但額度很低只有 3000 元。資源
因此,即便我再衝動消費,能負的債也就這三千。而對於那時一月幾百元生活費的我,三千已算一筆大錢,每月老是當心翼翼,「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還生怕還不上。直播
校園信用卡業務雖然額度不大,但對於不少自控力不足的同窗,依然是一個極大的誘惑。2009 年銀監會甚至一度叫停了銀行相對保守和規範的校園信用卡業務,然而學生們缺錢花又有消費衝動的需求本質並無消失,這就給後來的各種互聯網 「校園貸」 一個入侵的機會。所以,前幾年,咱們再次在新聞上處處看見 「校園貸」 的各種亂象。互聯網
衝動借了本身還不上的錢,一方面給本身,甚至相關的直系家庭帶來了很重的負擔;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早早的壞了本身的信用。循環
人在江湖,誰沒有幾個找你借錢的親戚朋友,有時借的又很少,幾千或萬把塊,號稱救急。通常我都會借,但有些確實借完錢後幾年都沒了音信,就成了個人壞帳。其實個人損失有限,但他們通常也就今後在我這失去了信用。im
之前看六神寫過一個他朋友的故事,大概是說:他有個土豪朋友,實現了 「小目標」 的那種;一個親戚的侄子找這位朋友借 2 萬塊說買車,但很久了都不還。一開始他朋友還問了兩次,還說要還,後來就不回消息裝消失了。微信公衆號
他的朋友說:兩萬塊對我來講可忽略不計,但只是替他不值。原本他能夠有機會未來找我借更多錢的啊。六神也恍然:是呀,爲了區區兩萬塊,就把這麼珍貴的人生資源,一把揮霍掉了。
做爲一個普通人,多年打拼,有時不就是缺個 「貴」 人相助嘛?
通常可以借得出錢的人,都是中老年人,多年的積累有了一些積蓄,借錢的目的天然是爲了賺錢(利息)呀。
過去幾年,大量互聯網借貸平臺出現,它們通常提供高達 10%+ 的利息來吸取資金,在激烈的競爭下,有些平臺甚至出現過接近 20% 的利率水平。相比銀行五年期 3% 左右的利率,固然是吸引力極大。這樣的平臺大量出現,如雨後春筍,不斷擴張,繁榮,最後泡沫破滅,平臺或跑路或爆雷。投資這些平臺的中老年人,有很多賺了幾年利息,最後卻損失了本金。
這些平臺能以 10%+ 的利率吸取資金,天然須要用更高的利率把錢貸出去才能賺到錢。而這些錢若是貸給我的的話,其實大部分就進入了缺錢又愛衝動消費的年輕人羣體中。貸款平臺經過大量放出幾千元的小額貸款給這些年輕人,而這樣小額的貸款通常其實也沒什麼風控體系保障,就是靠高利率來覆蓋可能出現的高壞帳率。
這些小額現金貸本質是一個沒有 「消費場景」 的純信用貸款,誰知道借錢的年輕人用來幹嗎呢,也許是衝動消費,也許是直播打賞,也許是麻將打牌。最終衝動不止,陷入惡性循環,直到再也負擔不了。
在這樣的場景下,貸方可能血本無歸,借方可能負債累累,何須互相傷害呢?反思過去幾年的借貸亂象中,也許只有某些老賴賺到了,但這卻不是一個咱們指望變得更美好的社會生活環境呀。
若是必定要借錢買什麼,那就是買資產,能保值甚至增值的資產。
放在當下中國近幾年這個環境下來看,可能就是買房了,房子就是一種實物資產,做爲一種資產它有下面一些特殊的屬性:
貸款買房後有一個負面的說法叫:房奴;聽起來很差聽,其實這是時代給予的機會,並且這個機會的時間窗口可能已經很少了。
美國從 70 年代開始到 2008 年次貸危機前,房子連續漲了近 40 年;現在美國的城市化進程已經完成的差很少了,而中國的房地產商業化、市場化也已經 20 多年了,但城市化率的進程還有一些空間,但這個空間所剩的時間估計也不太長了。
現在政府各類房地產調控政策,限價,限貸,限量,本質是控制上漲的節奏和速度。最近十來年房價的經歷,要麼不動如山,要麼火箭飆升,跑得太快年輕人都上不了車。這樣的政策出來,對於不少已經二套房想改善的中年人其實也很難受,即便有錢想買房也挺費勁的,首付高了,槓桿的做用就小了。
這樣的政策其實都是在幫助如今的年輕人延長這個時間窗口,也是爲了一個城市的將來,失去了對年輕人吸引力的城市,將來也就很難說了。
貸款買房也有反作用,會讓你的現金流壓力增大,這種壓力也會從感覺上帶來生活品質的降低。沒有年輕時的爲所欲爲了,你們都在負重前行。
...
通常財務上有三張表:
年輕時,多把負債放在可增值保值的資產上,控制現金流入要大於流出,將來的利潤纔會愈來愈好。
查理·芒格說:
咱們老是老得太快,聰明得太晚。
已近不惑的我纔想明白這些,但願你還足夠年輕。
寫點文字,畫點畫兒,記錄成長瞬間。
微信公衆號「瞬息之間」,既然碰見,不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