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持續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也就是咱們常常說的 CI,是現代軟件開發技術的基礎。本文論述了當前軟件開發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講解了持續集成、持續集成服務器的概念,最終探討了爲何咱們須要持續集成來解決這些問題。html
在沒有應用持續集成以前,傳統的開發模式是這樣的:編程
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服務器
Bug 老是在最後才發現
隨着軟件技術的發展,軟件規模也在擴大,軟件需求愈來愈複雜,軟件已經不能簡單地經過劃分模塊的方式來開發,每每須要在項目內部互相合做,模塊之間存在必定的依賴關係,那麼早期就存在的 Bug 每每會在最後集成的時候才被發現。工具
越到項目後期,問題越難解決
不少開發者須要在集成階段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尋找 Bug 的根源,加上軟件的複雜性,問題的根源很難定位。並且咱們都清楚,間隔的時間越久,Bug 修復的成本越高,由於連開發人員本身都忘了當初寫得是什麼鬼代碼,從而不得不從頭閱讀代碼、理解代碼。單元測試
軟件交付時機沒法保障
正是由於咱們沒法及時修復 Bug,或者是沒能在早期就修復 Bug,從而令整個修復 Bug 的週期拉長了。無論怎麼樣,咱們不可能把明知存在 Bug 的軟件交付給客戶。測試
並且,大量沒有在前期預估到的工做量產生了——開發人員不得不花費大把時間在查找 Bug 上;測試人員不斷的須要進行迴歸測試;項目經理不得不疲命於該死的代碼的集成、部署這些重複性工做——最終致使整個項目的週期拉長,交付時間點日後拖。優化
程序常常須要變動
某些項目,程序會常常須要變動,特別是敏捷開發的實踐者。因爲產品經理在與客戶交流過程當中,每每實際的軟件就是最好的原型,因此軟件會被看成原型做爲跟客戶交流的工具。固然,客戶最但願的固然是客戶的想法可以立刻反映到原型上,這會致使程序會常常被修改的。那麼也就意味着「分配 Bug -> 修改 Bug -> 集成代碼 -> 部署到測試服務器上 -> 集成測試」工做無形又爆增了。htm
無效的等待變多
有可能開發在等集成其餘人的模塊;測試人員在等待開發人員修復 Bug;產品經理在等待新版本上線好給客戶作演示;項目經理在等待其餘人提交代碼。無論怎麼樣,等待意味低效。ci
用戶的知足度低
這裏的用戶是廣義的,能夠指最終的客戶,也能夠是產品經理、公司領導、測試人員,甚至多是開發人員本身。你想一想看,原本三個月作完的項目被拉長到了九個月甚至一年,用戶能滿意嗎!產品經理、公司領導常常須要拿項目做爲演示的原型,結果告訴我在演示前一刻發現還有不少 Bug 沒有解決,項目啓動不了沒法訪問,這叫人情何以堪。
那麼好了,在上面論述的這些問題中,咱們發現有些工做是沒法避免的,好比測試工做、修改程序、集成工做、部署工做。但其實在整個工做流程上,是存在能夠優化的空間的,好比,集成測試的工做是否能夠提早作?能否有自動化的手段來代替測試、集成、部署工做?圍繞這些,軟件行業的大師們提出「持續集成」口號。
什麼是持續集成、持續集成服務器
在軟件工程中,持續集成(CI)是指將全部開發者工做副本天天屢次合併到主幹的作法。 Grady Booch 在1991年的 Booch method 中首次命名並提出了 CI 的概念,儘管在當時他並不主張天天屢次集成。而 XP(Extreme programming,極限編程)採用了 CI 的概念,並提倡天天不止一次集成。
而持續集成服務器就是可以採用自動化的手段,來解放人的雙手,實現項目持續集成的工具。與之配套的軟件有 TeamCity、Jenkins、Go 等。
怎麼樣纔算是「持續」
對於一天須要集成多少次數,並無一個明確的定義。通常就是按照本身項目的實際須要來設置必定的頻率,少則可能幾回,多則可能達幾十次。能夠設置按照代碼的變動來觸發集成,或者設置一個固定時間週期來集成,也能夠手工點擊集成的按鈕來「一鍵集成」。
持續集成的工做流程
解放了重複性勞動
自動化部署工做能夠解放了集成、測試、部署等重複性勞動,並且機器集成的頻率明顯能夠比手工的高不少。
更快地修復問題
因爲持續集成更早的獲取變動,更早的進入測試,也就能更早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成本顯著降低。
更快地交付成果
及早集成、及早測試減小了缺陷遺留到部署環節的機會。在某些狀況下,更早地查找錯誤還會減小解決錯誤所需的工做量。
若是集成服務器對代碼進行構建過程當中發現錯誤,能夠及時發送郵件或者短信提供給開發人員進行修復。
若是集成服務器在部署環節發現當前版本有問題不可用,集成服務器會將部署回退到上一個版本。這樣服務器上始終都會有一個可用的版本。
減小手工的錯誤
人與機器的一個最大的區別是,在重複性動做上,人容易犯錯,而機器犯錯的概率幾乎爲零。因此,當咱們搭建完成集成服務器後,之後的事就交給集成服務器來打理吧。
減小了等待時間
持續集成縮短了從開發、集成、測試、部署各個環節的時間,從而也就縮短了中間能夠出現的等待時間。持續集成,意味着開發、集成、測試、部署也得以持續。
更高的產品質量
集成服務器每每提供 Code review、代碼質量檢測等功能。對代碼不規範或者有錯誤的地方會進行標識,也能夠設置郵件、短信等進行告警。而開發人員經過 Code review 也能夠持續提升編程的能力。
頻繁檢出代碼
爲了讓你本地的副本和代碼庫中的版本最小差別化,建議頻繁檢出代碼。有時候代碼衝突無可避免,但最小差別化最容易解決。並且,越早發現的問題,解決成本也最低。
頻繁提交代碼
這個與第1條的原理相似,頻繁提交代碼,可讓其餘人的檢出副本和代碼庫中的版本最小差別化。
減小分支,迴歸主幹
雖然代碼管理工具都支持分支的概念,但應儘可能減小其使用。假設有多個分支並行,應及早將變動集成到主幹中,而不是同時維護軟件的多個版本。主幹做爲軟件開發的工做版本。
使用自動化構建
可使用 Maven、Ant 等來實現自動化構建,這些工具能夠幫助你在構建過程當中實現自動化測試。前提是你有寫單元測試用例,好比 JUnit 等。
提交自測
在提交工做以前,每一個程序員必須本地集成全部的代碼,作一個完整的構建和運行,並經過全部單元測試。這樣就減小了集成測試在集成服務器上構建失敗的風險。
當前狀態對於每一個人均可見
集成服務器在持續集成過程當中發現問題,應能發送告警給相關的干係人。同時,也能夠在牆上等醒目的位置設置一個大屏顯示器,將集成服務器的狀態實時展示在大屏上,方便提醒組員「趕忙回去解決問題」!
團隊人員思想上的抵觸
針對這個問題,能夠經過設置必定的持續集成技術培訓、宣講獲得改觀。
管理層的抵觸
針對這一點,能夠從開發人員的成本和持續集成的投入(軟硬件)的成本上二者作下估算。
生產環境的複雜
好比部署的生成環境是在政務外網,沒法從互聯網直接訪問等。
目前,這個是最麻煩的,還在研究中。初步設想是讓政務外網開闢一個白名單,給持續集成服務器設置一個單獨的通道。只是思路,未驗證。
固然,考慮到目前的工做的實際,能夠先持續部署軟件到本身公司的演示服務器上,這樣,起碼先解決了客戶和產品經理溝通所使用的原型問題。 畢竟,客戶真實使用的軟件在更新的頻率上能夠適度的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