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的編碼規範

JavaScript 文件引用javascript

JavaScript 程序應該儘可能放在 .js 的文件中,須要調用的時候在 HTML 中以 < script src="filename.js"> 的形式包含進來。JavaScript 代碼若不是該 HTML 文件所專用的,則應儘可能避免在 HTML 文件中直接編寫 JavaScript 代碼。由於這樣會大大增長 HTML 文件的大小,無益於代碼的壓縮和緩存的使用。java

另外,<script src="filename.js"> 標籤應儘可能放在文件的後面。這樣會下降因加載 JavaScript 代碼而影響頁面中其它組件的加載時間。程序員

代碼排版編程

行長度數組

每行代碼應小於 80 個字符。若是代碼較長,應儘可能選擇換行,下一行代碼應縮進 8 個空格。這樣可使代碼排版整齊,減輕閱讀代碼的疲勞感。換行縮進 8 個空格能夠和代碼段的縮進 4 個空格區分開,以加強代碼的可閱讀性。瀏覽器

行結束緩存

JavaScript 語句應該以分號結束。但大多數瀏覽器容許不寫分號,只要在本應是分號的地方有一個換行符就行。可是若是代碼行較長鬚要換行的時候,有哪些注意事項呢?換行應選擇在操做符和標點符號以後,最好是在逗號','以後,而不要在變量名、字符串、數字、或')' ']' '++' '--'等符號以後換行。編程語言

這樣能夠有效的防止拷貝、粘貼而引發的錯誤,並可有效地加強代碼的可閱讀性。請見清單 1,代碼的輸出符合咱們的指望。但就寫法而言,對 valueB 的賦值語句是在變量 valueA 以後進行的換行,這很容易被誤解爲 valueB=ValueA,給閱讀形成障礙。而對 valueC 的複製語句是在'+'以後進行的換行,就容易理解的多。這也是本文所提倡的換行方式。編輯器

清單 1. 行結束的位置函數

代碼: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var valueA = 1;   
  3.  var valueB = valueA         ///bad   
  4.        +1;   
  5.  var valueC = valueB +      ///good   
  6.        valueA;   
  7.  alert (valueB);              //output: valueB=2   
  8.  alert (valueC);//output: valueC=3   
  9.  </script> 

縮進

關於縮進的問題,不僅是 JavaScript,幾乎全部的語言編寫的時候,都會說起縮進的問題。縮進幾乎是代碼編寫規範的第一課,是代碼可閱讀性判斷的直接因素。

代碼縮進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對於如何縮進,則沒有標準而言。最受歡迎的是方便使用 TAB 鍵縮進,也有些喜歡用 2 個、4 個、8 個空格進行縮進。這樣縮進風格不一,也一樣給代碼的閱讀帶來障礙。

本文提倡用 4 個空格來進行縮進,並在同一產品中採用同一種縮進標準。不支持用 TAB 鍵進行縮進。這是由於直到如今尚未統一的標準來定義 TAB 鍵所代替的空白大小,有些編輯器解析爲 4 個空格大小,有些則解析爲 8 個。於是用不一樣的編輯器查看代碼,可能形成格式混亂。固然 TAB 簡單易用,爲解決這個問題,建議在設置開發環境時,將編輯器裏的 TAB 快捷鍵從新設置爲 4 個空格。據瞭解 Eclipse, Vi, Nodepad++,Editplus, UltraEdit 等流行的編輯器,均提供了此功能。

註釋

代碼中的註釋很重要,天然也是毋庸置疑的。一般咱們會強調代碼中註釋數量的多少,而輕視了對註釋質量的提升。編碼是及時添加註釋,會給後續代碼的維護人員帶來很大的便利。可是若是註釋不注意更新,或者因爲拷貝、粘貼引發的錯誤的註釋,則會誤導閱讀人員,反而給閱讀帶來障礙。

除了註釋要 及時更新外,咱們還應對註釋的內容要特別關注。註釋要儘可能簡單、清晰明瞭,避免使用含混晦澀的語言,同時着重 註釋的意義,對不太直觀的部分進行註解。請見清單 2。

清單 2. 有意義的註釋

代碼: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following section is used to initialize golbal variables             (good)   
  3.  var valueA = 0;     //initialize  valueA to be sero                       (bad)   
  4.  var valueB = 1;   
  5.  ...   
  6.  //call f1 function after waiting for 50 seconds.                         (good)   
  7.  setTimeout (f1,50000); //set timeout to be 20s                     (copy error)   
  8.  ...   
  9.  </script> 

這樣的註釋方式在 JavaScript 代碼中常常見到。"initialize valueA to be sero" 這樣的註釋有什麼用呢?難道閱讀程序的工程師從"var valueA = 0;"複製語句中看不出來麼?"set timeout to be 20s"這條註釋,不僅是因拷貝、粘貼引發的時間大小的錯誤,同時也誤導了程序員對這條語句的理解。setTimeout () 函數的做用並不是是設置函數執行的超時時間,而是等待必定時間後執行所調用的函數,害人匪淺呀。這樣的註釋內容寧肯刪掉。

此外,JavaScript 的註釋有兩種"//" 和"/* .... */",建議"//"用做代碼行註釋,"/* .... */"形式用做對整個代碼段的註銷,或較正式的聲明中,如函數參數、功能、文件功能等的描述中。

標識符命名

JavaScript 中的標識符的命名規則:

◆ 以字母、下劃線'_'或美圓符號'$'開頭

◆ 容許名稱中包含字母,數字,下劃線'_'和美圓符號'$'

◆ 區分大小寫

變量、參數、成員變量、函數等名稱均以小寫字母開頭,構造器的名稱以大寫字母開頭。下劃線'_'開頭的變量通常習慣於標識私有 / 局部成員。而美圓符號'$'開頭的變量習慣於標識系統相關,好比系統進程等。應避免用下劃線'_'或美圓符號'$'來命名標識符。儘量地下降代碼的閱讀負擔。

聲明

變量的聲明

儘管 JavaScript 語言並不要求在變量使用前先對變量進行聲明。但咱們仍是應該養成這個好習慣。這樣能夠比較容易的檢測出那些未經聲明的變量,避免其變爲隱藏的全局變量,形成隱患。

在函數的開始應先用 var 關鍵字聲明函數中要使用的局部變量,註釋變量的功能及表明的含義,且應以字母順序排序。每一個變量單獨佔一行,以便添加註釋。這是由於 JavaScript 中只有函數的 {} 代表做用域,用 var 關鍵字聲明的局部變量只在函數內有效,而未經 var 聲明的變量則被視爲全局變量。咱們來看下清單 3。

清單 3. 局部變量聲明

代碼: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var valueA  = "a";   
  3.  var valueB  = "b";   
  4.  function f1 () {   
  5.    var valueA = "c";   
  6.    alert ("valueA="+valueA);        //output: valueA=c   
  7.    valueB = "d";   
  8.    alert ("valueB="+valueB);        //output: valueB=d   
  9.  }   
  10.  f1 ();   
  11.  alert ("valueA="+valueA);            //output: valueA=a   
  12.  alert ("valueB="+valueB);            //output: valueB=d   
  13.  </script> 

從上例的輸出驚奇地發現,用 var 聲明過的變量 valueA 和沒有聲明的變量 valueB 是有區別的。特別須要注意的是,在函數內部用 var 聲明的變量爲局部變量,這樣能夠有效地避免因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同名而產生的錯誤。

函數的聲明

函數也應在調用前進行聲明,內部函數應在 var 聲明內部變量的語句以後聲明,能夠清晰地代表內部變量和內部函數的做用域。

此外,函數名緊接左括號'('之間,而右括號')'和後面的'{'之間要有個空格,以清楚地顯示函數名以其參數部分,和函數體的開始。若函數爲匿名 / 無名函數,則 function 關鍵字和左括號'('之間要留空格,不然可能誤認爲該函數的函數名爲 function。

清單 4. 內部函數聲明

代碼: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var innerA = 1;   
  3.  function outF () {   
  4.    var innerA = 2;   
  5.    function _inF () {   
  6.        alert ("valueA="+innerA);   
  7.    }   
  8.    _inF ();   
  9.  }   
  10.  outF ();                         //output: valueA=2   
  11.  _inF ();                         //error: innerF is not defined   
  12.  </script> 

從清單 4 的輸出能夠看出,inF () 函數僅在 outF () 函數的內部生效,局部變量 innerA 對內部函數的做用域生效。這樣的編碼方式使得變量和函數的做用域變得清晰。

語句

對於簡單語句而言,須要說起的仍然是分號必要性,同時,一行最多有一個語句。若是一個賦值語句是用函數和對象來賦值,可能須要跨多行,必定切記要在賦值語句末加上分號。

這是由於 JavaScript 中,全部表達式均可以當語句,遇換行符時會解析爲表達式的結束,此時不規範的換行和分號的丟失,可能引入新的錯誤。

對於複合語句,if, for, while, do, switch, try … catch 等代碼體,函數定義的函數體,對象的定義等都須要放在花括號'{}'裏面。

◆ '{' 應在行末,標誌代碼塊的開始。

◆ '}' 應在一行開頭,標誌代碼塊的結束,同時須要和'{'所在行的開始對齊,以代表一個完整的複合語句段。這樣能夠極大地提升代碼的可閱讀性,控制邏輯能清晰地表現出來。

◆ 被包含的代碼段應該再縮進 4 個空格。

◆ 即便被包含的代碼段只有一句,也應該用花括號'{}'包含。儘管不用花括號代碼也不會錯,但如若須要增長語句的話,則較容易因花括號遺漏而引發的編譯錯誤或邏輯錯誤。

return語句在使用時也需慎重,若是用表達式的執行做爲返回值,請把表達式和 return 放在同一行中,以避免換行符被誤解析爲語句的結束而引發返回錯誤。return 關鍵字後若沒有返回表達式,則返回 undefined。構造器的默認返回值爲 this。

清單 5. return 表達式

代碼: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function F1 () {   
  3.    var valueA  = 1;   
  4.    var valueB  = 2;   
  5.    return valueA + valueB;   
  6.  }   
  7.  function F2 () {   
  8.    var valueA  = 1;   
  9.    var valueB  = 2;   
  10.    return   
  11.        valueA + valueB;   
  12.  }   
  13.  alert ( F1 () );  //output: 3   
  14.  alert ( F2 () );  //ouput: undefined   
  15.  </script

在清單 5 中顯示了因返回表達式沒有和 return 關鍵字放在同一行而引發的返回錯誤,需重視。

特殊符號

空白符

適當的空白行能夠大大提升代碼的可閱讀性,可使代碼邏輯更清晰易懂。同時,在表達式中適當的留空白,也會給代碼的閱讀帶來方便。

關鍵字的後面若有括號,則最好在關鍵字和左括號'('之間留空白,如 for, if, while 等。而函數名和括號之間則不宜留空白,但如果匿名函數,則必須在 function 和左括號'('之間留空白,不然,編輯器會誤認爲函數名爲 function。

在表達式中,二元運算符 ( 除左括號'(',左方括號'[',做用域點'.') 和兩個操做數之間最好留空白。一元運算符(若不是詞 typeof 等)和其操做數之間不宜留空白。

逗號','的後面須要留空白,以顯示明確的參數間隔,變量間隔等。

分號';'以後一般代表表達語句的結束,而應空行。在 for 的條件語句中,分號以後則應該留空白。

{ } 和 [ ]

在 JavaScript 中,如需定義空對象和空數組,一般很天然地想到用 new Object () 和 new Array () 的方法。其實花括號'{}'和方括號'[]'能夠直接用來定義一個空對象和一個空數組。這種書寫方法可使代碼看起來簡單易懂。

== 和 ===

判斷"邏輯等"在代碼裏太日常的不過事情了,但 JavaScript 與其餘熟知的編程語言不一樣的是,除了可使用兩個等號'=='來做判斷覺得,還可使用三個等號'==='來進行邏輯等判斷。二者的不一樣是'=='做邏輯等判斷時,會先進行類型轉換後再進行比較。'==='則不會。於是,'=='進行的判斷結果可能產生誤差。'!='與'!=='的區別亦是如此。本文提倡儘可能使用'==='來進行邏輯等的判斷,用'!=='進行邏輯不等的判斷。

清單 6. === 的使用

代碼: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var valueA = "1";   
  3.  var valueB = 1;   
  4.  if ( valueA == valueB) {   
  5.    alert ("Equal");   
  6.  }   
  7.  else {   
  8.    alert ("Not equal")   
  9.  }   
  10.  //output: "Equal"  
  11.  if ( valueA === valueB) {   
  12.    alert ("Equal");   
  13.  }   
  14.  else {   
  15.    alert ("Not equal")   
  16.  }   
  17.  //output: "Not equal"  
  18.  </script> 

清單 6 中,valueA 和 valueB 兩個變量的值顯然是不相等的,起碼 valueA 是個字符串,而 valueB 是一個數字。但用'=='進行判斷是,程序卻輸出相等的字樣。這是由於編譯器對兩個變量進行比較時,由於他們的類型不一樣,而自動地將 valueB 轉換成字符串,然後再和 valueA 進行比較的。用'==='獲得的判斷結果正和預期的結果相符。

+

加號'+'也一樣是程序員所熟知的操做符之一。JavaScript 和其餘編程語言不一樣的是,在 JavaScript 中,'+'除了表示數字值相加,字符串相鏈接之外,還能夠做一元運算符用,把字符串轉換爲數字。於是若是使用不當,則可能與自增符'++'混淆而引發計算錯誤。這一點,在清單 7 中能夠清楚地看出。

清單 7. 巧用 + 號

代碼:

  1.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2.  var valueA = 20;   
  3.  var valueB = "10";   
  4.  alert ( valueA + valueB);     //ouput: 2010   
  5.  alert ( valueA + (+valueB)); //output: 30   
  6.  alert ( valueA + +valueB);    //output:30   
  7.  alert ( valueA ++valueB);     //Compile error   
  8.  </script>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