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NS解析過程linux
1)、在瀏覽器中輸入www.magedu.com域名,操做系統會先檢查本身本地的hosts文件是否有這個網址映射關係,若是有,就先調用這個IP地址映射,完成域名解析。 2)、若是hosts裏沒有這個域名的映射,則查找本地DNS解析器緩存,是否有這個網址映射關係,若是有,直接返回,完成域名解析。 3)、若是hosts與本地DNS解析器緩存都沒有相應的網址映射關係,首先會找TCP/IP參數中設置的首選DNS服務器,在此咱們叫它本地DNS服務器,此服務器收到查詢時,若是要查詢的域名,包含在本地配置區域資源中,則返回解析結果給客戶機,完成域名解析,此解析具備權威性。 4)、若是要查詢的域名,不禁本地DNS服務器區域解析,但該DNS服務器已緩存了此網址映射關係,則調用這個IP地址映射,完成域名解析,此解析不具備權威性。 5)、若是本地DNS服務器本地區域文件與緩存解析都失效,則根據本地DNS服務器的設置(沒有設置轉發器)進行查詢,若是未用轉發模式,本地DNS就把請求發至13臺根DNS,根DNS服務器收到請求後會判斷這個域名(.com)是誰來受權管理,並會返回一個負責該頂級域名服務器的一個IP。本地DNS服務器收到IP信息後,將會聯繫負責 .com域的這臺服務器。這臺負責 .com域的服務器收到請求後,若是本身沒法解析,它就會找一個管理 .com域的下一級DNS服務器地址(magedu.com)給本地DNS服務器。當本地DNS服務器收到這個地址後,就會找magedu.com域服務器,重複上面的動做進行查詢,直至找到www.magedu.com主機。 6)、若是用的是轉發模式(設置轉發器),此DNS服務器就會把請求轉發至上一級ISP DNS服務器,由上一級服務器進行解析,上一級服務器若是不能解析,或找根DNS或把轉請求轉至上上級,以此循環。無論是本地DNS服務器用是是轉發,仍是根提示,最後都是把結果返回給本地DNS服務器,由此DNS服務器再返回給客戶機。 注:從客戶端到本地DNS服務器是屬於遞歸查詢,而DNS服務器之間就是迭代查詢。
2. DNS擴展(本地DNS緩存)數據庫
Windows和Linux系統都會在本地緩存dns解析的記錄,提升速度。可是,測試dns服務器的解析時,須要快速刷新(清除)本地的dns緩存,下面是linux和windows下如何快速刷新本地dns緩存記錄的方法:windows
1)、Windows 客戶端
得到緩存中的DNS :
瀏覽器
ipconfig /displaydns
強制清除DNS 緩存:
緩存
ipconfig /flushdns
也能夠在服務器管理中從新啓動DNS Client服務:
bash
net stop dnscache
重啓動DNS Client服務:
服務器
net start dnscache
2)、Linux 客戶端
開啓本地DNS 緩存的服務
ide
# chkconfig –list | grep nscd nscd 0:關閉 1:關閉 2:關閉 3:關閉 4:關閉 5:關閉 6:關閉
該服務除了提供DNS 緩存外,還緩存/etc/passwd, /etc/groups 緩存,DB文件在/var/db/nscd下 ,還可提供 NIS 加速的做用。
啓動本地 DNS 緩存服務便可:
測試
# service nscd start
反之
spa
# service nscd stop
須要注意的是,在linux下沒有強制清除DNS緩存的命令。可是,咱們能夠經過刪除其後臺數據庫記錄信息,達到清除DNS緩存的目的:
# rm /var/db/nscd/hosts # service nscd restart
3)、Linux Bind 服務
有時候,咱們的客戶端是處於某臺 DNS 緩存服務器後面的。常見的狀況是,做爲 NAT 網關的 Linux 服務器,經過bind 服務,提供 DNS 緩存和轉發功能。這可經過配置/etc/named.conf,加入forward來實現:
options { directory "/var/named"; dump-file "/var/named/data/cache_dump.db"; statistics-file "/var/named/data/named_stats.txt"; forward only; forwarders { 8.8.8.8; }; };
這時,客戶端對外的 DNS 解析結果,除保留在客戶端本地的 DNS 緩存中,一樣會保留在這臺網關服務器上。還有一種狀況就是,當咱們修改 named 提供的DNS服務時,也須要刷新緩存。
bind 提供的 rndc 命令能夠清空緩存的功能:
# rndc fl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