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ocket 由多個標準構成: WebSocket API 是 W3C 定義的,而 WebSocket 協議(RFC 6455)及其擴展則由 HyBi Working Group(IETF)定義。javascript
HTML5 開始提供的一種瀏覽器與服務器進行全雙工通信的網絡技術,屬於應用層協議。它基於TCP 傳輸協議,並複用 HTTP 的握手通道。 WebSocket
能夠實現客戶端與服務器間雙向、基於消息的文本或二進制數據傳輸。WebSocket
鏈接遠遠不是一個網絡套接字,由於瀏覽器在這個簡單的 API 以後隱藏了全部的複雜性,並且還提供了更多服務:html
爲何已經有了輪詢還要 WebSocket 呢,是由於短輪詢和長輪詢有個缺陷:通訊只能由客戶端發起。 WebSocket 提供了一個文明優雅的全雙工通訊方案。通常適合於對數據的實時性要求比較強的場景,如通訊、股票、直播、共享桌面,特別適合於客戶端與服務頻繁交互的狀況下,如聊天室、實時共享、多人協做等平臺。 他的主要特色以下:java
ws
(若是加密,則爲 wss),服務器網址就是 URL。ex:ws://example.com:80/some/path
readyState
屬性返回實例對象的當前狀態,共有四種。web
實例對象的onopen
屬性,用於指定鏈接成功後的回調函數。ajax
ws.onopen = function() {
ws.send("Hello Server!");
};
// 若是要指定多個回調函數,可使用addEventListener方法。
ws.addEventListener("open", function(event) {
ws.send("Hello Server!");
});
複製代碼
實例對象的onclose
屬性,用於指定鏈接關閉後的回調函數。算法
ws.onclose = function(event) {
var code = event.code;
var reason = event.reason;
var wasClean = event.wasClean;
// handle close event
};
ws.addEventListener("close", function(event) {
var code = event.code;
var reason = event.reason;
var wasClean = event.wasClean;
// handle close event
});
複製代碼
webSocket.onmessage() 實例對象的onmessage
屬性,用於指定收到服務器數據後的回調函數。也能夠處理二進制數據。express
ws.onmessage = function(event) {
var data = event.data;
// 處理數據
};
ws.addEventListener("message", function(event) {
var data = event.data;
// 處理數據
});
// 注意,服務器數據多是文本,也多是二進制數據(`blob對象或Arraybuffer對象`)。
ws.onmessage = function(event) {
if (typeof event.data === String) {
console.log("Received data string");
}
if (event.data instanceof ArrayBuffer) {
var buffer = event.data;
console.log("Received arraybuffer");
}
};
// 收到的是 blob 數據
ws.binaryType = "blob";
ws.onmessage = function(e) {
console.log(e.data.size);
};
// 收到的是 ArrayBuffer 數據
ws.binaryType = "arraybuffer";
ws.onmessage = function(e) {
console.log(e.data.byteLength);
};
複製代碼
webSocket.send() 實例對象的send()
方法用於向服務器發送數據。canvas
ws.onmessage = function(event) {
var data = event.data;
// 處理數據
};
ws.addEventListener("message", function(event) {
var data = event.data;
// 處理數據
});
// 發送 Blob 對象的例子。
var file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type="file"]').files[0];
ws.send(file);
// 發送 ArrayBuffer 對象的例子。
// Sending canvas ImageData as ArrayBuffer
var img = canvas_context.getImageData(0, 0, 400, 320);
var binary = new Uint8Array(img.data.length);
for (var i = 0; i < img.data.length; i++) {
binary[i] = img.data[i];
}
ws.send(binary.buffer);
複製代碼
實例對象的bufferedAmount
屬性,表示還有多少字節的二進制數據沒有發送出去。它能夠用來判斷髮送是否結束。segmentfault
var data = new ArrayBuffer(10000000);
socket.send(data);
if (socket.bufferedAmount === 0) {
// 發送完畢
} else {
// 發送還沒結束
}
複製代碼
實例對象的onerror
屬性,用於指定報錯時的回調函數。瀏覽器
socket.onerror = function(event) {
// handle error event
};
socket.addEventListener("error", function(event) {
// handle error event
});
複製代碼
對網絡應用層協議的學習來講,最重要的每每就是鏈接創建過程、數據交換教程。固然,數據的格式是逃不掉的,由於它直接決定了協議自己的能力。好的數據格式能讓協議更高效、擴展性更好。 大體能夠經過下面的幾個方面來學習:
在正式介紹協議細節前,先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有個直觀感覺。例子包括了WebSocket 服務端、WebSocket 客戶端(網頁端)。完整代碼能夠在 這裏 找到。這裏服務端用了ws
這個庫。相比你們熟悉的socket.io
,ws 實現更輕量,更適合學習的目的。
代碼以下,監聽8080
端口。當有新的鏈接請求到達時,打印日誌,同時向客戶端發送消息。當收到到來自客戶端的消息時,一樣打印日誌。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const server = require("http").Server(app);
const WebSocket = require("ws");
const wss = new WebSocket.Server({ port: 8080 });
wss.on("connection", function connection(ws) {
console.log("server: receive connection");
ws.on("message", function incoming(message) {
console.log("server: recevied: %s", message);
});
ws.send("world");
});
app.get("/",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file(__dirname + "/index.html");
});
app.listen(3000);
複製代碼
服務端運行結果以下圖所示:
代碼以下,向 8080 端口發起 WebSocket 鏈接。鏈接創建後,打印日誌,同時向服務端發送消息。接收到來自服務端的消息後,一樣打印日誌。
const ws = new WebSocket("ws://localhost:8080");
ws.onopen = function() {
console.log("ws onopen");
ws.send("from client:hello");
};
ws.onmessage = function(e) {
console.log("ws onmessage");
console.log("from server:" + e.data);
};
複製代碼
客戶端運行結果以下圖所示:
前面提到,WebSocket 複用了HTTP 的握手通道。具體指的是,客戶端經過 HTTP 請求與 WebSocket服務端協商升級協議。協議升級完成後,後續的數據交換則遵守WebSocket 的協議。
首先,客戶端發起協議升級請求。能夠看到,採用的是標準的 HTTP 報文格式,且只支持GET 方法。
GET / HTTP/1.1
Host: localhost:8080
Origin: http://127.0.0.1:3000
Connection: Upgrade // 表示要升級協議
Upgrade: websocket // 表示要升級到websocket協議。
Sec-WebSocket-Version: 13 // 表示websocket的版本。若是服務端不支持該版本,須要返回一個Sec-WebSocket-Versionheader,裏面包含服務端支持的版本號。
Sec-WebSocket-Key: w4v7O6xFTi36lq3RNcgctw== // 與後面服務端響應首部的Sec-WebSocket-Accept是配套的,提供基本的防禦,好比惡意的鏈接,或者無心的鏈接。
複製代碼
重點請求首部意義以下:
Connection
: Upgrade:表示要升級協議Upgrade: websocket
:表示要升級到 websocket 協議。Sec-WebSocket-Version
: 13:表示 websocket 的版本。若是服務端不支持該版本,須要返回一個 Sec-WebSocket-Versionheader,裏面包含服務端支持的版本號。Sec-WebSocket-Key
:與後面服務端響應首部的 Sec-WebSocket-Accept 是配套的,提供基本的防禦,好比惡意的鏈接,或者無心的鏈接。注意,上面請求省略了部分非重點請求首部。因爲是標準的 HTTP 請求,相似 Host、Origin、Cookie 等請求首部會照常發送。在握手階段,能夠經過相關請求首部進行 安全限制、權限校驗等。
服務端返回內容以下,狀態代碼101
表示協議切換。到此完成協議升級,後續的數據交互都按照新的協議來。
HTTP/1.1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Connection:Upgrade
Upgrade: websocket
Sec-WebSocket-Accept: Oy4NRAQ13jhfONC7bP8dTKb4PTU=
複製代碼
以下圖所示:
備註:每一個 header 都以\r\n 結尾,而且最後一行加上一個額外的空行\r\n。此外,服務端迴應的 HTTP 狀態碼只能在握手階段使用。過了握手階段後,就只能採用特定的錯誤碼。
Sec-WebSocket-Accept
根據客戶端請求首部的Sec-WebSocket-Key
計算出來。 計算公式爲:
Sec-WebSocket-Key
跟258EAFA5-E914-47DA-95CA-C5AB0DC85B11
拼接。SHA1
計算出摘要,並轉成base64
字符串。僞代碼以下: >toBase64( sha1( Sec-WebSocket-Key + 258EAFA5-E914-47DA-95CA-C5AB0DC85B11 ) )
驗證下前面的返回結果:
const crypto = require("crypto");
const magic = "258EAFA5-E914-47DA-95CA-C5AB0DC85B11";
const secWebSocketKey = "w4v7O6xFTi36lq3RNcgctw==";
let secWebSocketAccept = crypto
.createHash("sha1")
.update(secWebSocketKey + magic)
.digest("base64");
console.log(secWebSocketAccept);
// Oy4NRAQ13jhfONC7bP8dTKb4PTU=
複製代碼
客戶端、服務端數據的交換,離不開數據幀格式的定義。所以,在實際講解數據交換以前,咱們先來看下 WebSocket 的數據幀格式。 WebSocket 客戶端、服務端通訊的最小單位是幀(frame),由 1 個或多個幀組成一條完整的消息(message)。
數據幀的格式。詳細定義可參考 RFC6455 5.2 節 。
下面給出了 WebSocket 數據幀的統一格式。熟悉 TCP/IP 協議的同窗對這樣的圖應該不陌生。
FIN
、RSV1
各佔據 1 比特,opcode
佔據 4 比特。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F|R|R|R| opcode|M| Payload len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
|I|S|S|S| (4) |A| (7) | (16/64) |
|N|V|V|V| |S| | (if payload len==126/127) |
| |1|2|3| |K| | |
+-+-+-+-+-------+-+-------------+ - - - - - - - - - - - - - - - +
| Extended payload length continued, if payload len == 127 |
+ - - - - - - - - - - - - - - - +-------------------------------+
| |Masking-key, if MASK set to 1 |
+-------------------------------+-------------------------------+
| Masking-key (continued) | Payload Data |
+--------------------------------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yload Data continued ... |
+---------------------------------------------------------------+
複製代碼
FIN:1 個比特。 若是是1,表示這是消息(message)的最後一個分片(fragment),若是是0,表示不是是消息(message)的最後一個分片(fragment)。
RSV1, RSV2, RSV3:各佔 1 個比特。 通常狀況下全爲 0。當客戶端、服務端協商採用 WebSocket 擴展時,這三個標誌位能夠非 0,且值的含義由擴展進行定義。若是出現非零的值,且並無採用 WebSocket 擴展,鏈接出錯。
Opcode: 4 個比特。 操做代碼,Opcode 的值決定了應該如何解析後續的數據載荷(data payload)。若是操做代碼是不認識的,那麼接收端應該斷開鏈接(fail the connection)。可選的操做代碼以下:
Mask: 1 個比特。 表示是否要對數據載荷進行掩碼操做。從客戶端向服務端發送數據時,須要對數據進行掩碼操做;從服務端向客戶端發送數據時,不須要對數據進行掩碼操做。 若是服務端接收到的數據沒有進行過掩碼操做,服務端須要斷開鏈接。 若是 Mask 是 1,那麼在 Masking-key 中會定義一個掩碼鍵(masking key),並用這個掩碼鍵來對數據載荷進行反掩碼。全部客戶端發送到服務端的數據幀,Mask 都是 1。
**Payload length:**數據載荷的長度,單位是字節。爲 7 位,或 7+16 位,或 1+64 位。 假設數 Payload length === x,若是
**Masking-key:**或 4 字節(32 位) 全部從客戶端傳送到服務端的數據幀,數據載荷都進行了掩碼操做,Mask 爲 1,且攜帶了 4 字節的 Masking-key。若是 Mask 爲 0,則沒有 Masking-key。
備註:載荷數據的長度,不包括 mask key 的長度。
Payload data:(x+y) 字節 載荷數據:包括了擴展數據、應用數據。其中,擴展數據 x 字節,應用數據 y 字節。
擴展數據:若是沒有協商使用擴展的話,擴展數據數據爲 0 字節。全部的擴展都必須聲明擴展數據的長度,或者能夠如何計算出擴展數據的長度。此外,擴展如何使用必須在握手階段就協商好。若是擴展數據存在,那麼載荷數據長度必須將擴展數據的長度包含在內。
應用數據:任意的應用數據,在擴展數據以後(若是存在擴展數據),佔據了數據幀剩餘的位置。載荷數據長度 減去 擴展數據長度,就獲得應用數據的長度。
掩碼鍵(Masking-key)是由客戶端挑選出來的 32 位的隨機數。掩碼操做不會影響數據載荷的長度。掩碼、反掩碼操做都採用以下算法:
首先,假設:
算法描述爲: original-octet-i 與 masking-key-octet-j 異或後,獲得 transformed-octet-i。
j = i MOD 4 transformed-octet-i = original-octet-i XOR masking-key-octet-j
一旦 WebSocket 客戶端、服務端創建鏈接後,後續的操做都是基於數據幀的傳遞。
WebSocket 根據opcode來區分操做的類型。好比0x8 表示斷開鏈接,0x0-0x2 表示數據交互。
WebSocket 的每條消息可能被切分紅多個數據幀。當 WebSocket 的接收方收到一個數據幀時,會根據FIN 的值來判斷,是否已經收到消息的最後一個數據幀。
FIN=1表示當前數據幀爲消息的最後一個數據幀,此時接收方已經收到完整的消息,能夠對消息進行處理。FIN=0,則接收方還須要繼續監聽接收其他的數據幀。
此外,opcode在數據交換的場景下,表示的是數據的類型。0x01 表示文本,0x02 表示二進制。而 0x00比較特殊,表示延續幀(continuation frame),顧名思義,就是完整消息對應的數據幀還沒接收完。
直接看例子更形象些。下面例子來自MDN,能夠很好地演示數據的分片。客戶端向服務端兩次發送消息,服務端收到消息後迴應客戶端,這裏主要看客戶端往服務端發送的消息。
第一條消息 FIN=1, 表示是當前消息的最後一個數據幀。服務端收到當前數據幀後,能夠處理消息。opcode=0x1,表示客戶端發送的是文本類型。
第二條消息
Client: FIN=1, opcode=0x1, msg="hello"
Server: (process complete message immediately) Hi.
Client: FIN=0, opcode=0x1, msg="and a"
Server: (listening, new message containing text started)
Client: FIN=0, opcode=0x0, msg="happy new"
Server: (listening, payload concatenated to previous message)
Client: FIN=1, opcode=0x0, msg="year!"
Server: (process complete message) Happy new year to you too!
複製代碼
WebSocket 爲了保持客戶端、服務端的實時雙向通訊,須要確保客戶端、服務端之間的 TCP 通道保持鏈接沒有斷開。然而,對於長時間沒有數據往來的鏈接,若是依舊長時間保持着,可能會浪費包括的鏈接資源。 但不排除有些場景,客戶端、服務端雖然長時間沒有數據往來,但仍須要保持鏈接。這個時候,能夠採用心跳來實現。
ping、pong 的操做,對應的是 WebSocket 的兩個控制幀,opcode 分別是 0x九、0xA。
舉例,WebSocket 服務端向客戶端發送 ping,只須要以下代碼(採用 ws 模塊)
ws.ping("", false, true);
複製代碼
前面提到了,Sec-WebSocket-Key/Sec-WebSocket-Accept
在主要做用在於提供基礎的防禦,減小惡意鏈接、意外鏈接。
做用大體概括以下:
強調:Sec-WebSocket-Key/Sec-WebSocket-Accept 的換算,只能帶來基本的保障,但鏈接是否安全、數據是否安全、客戶端/服務端是否合法的 ws 客戶端、ws 服務端,其實並無實際性的保證。
WebSocket 協議中,數據掩碼的做用是加強協議的安全性。但數據掩碼並非爲了保護數據自己,由於算法自己是公開的,運算也不復雜。除了加密通道自己,彷佛沒有太多有效的保護通訊安全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