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QCon全球軟件開發大會上,華爲雲開發者生態總監張全文做爲「雲原生應用開發實踐」專題出品人,攜手華爲雲四位資深技術專家帶來精彩分享。
做爲當下技術領域最火熱的技術趨勢之一,雲原生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企業應用設計、開發、交付與運維的方式。雲原生與 AI、區塊鏈、5G 等前沿技術結合,可以爲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面對的市場多變環境與需求提供解決方案,並顯著下降企業應用的開發門檻,爲更多創新場景持續輸出價值。數據庫
爲了幫助企業更快找到雲原生應用開發的入門路徑,輕鬆跨過新技術、新模式的採用門檻,華爲雲做爲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致力於成爲最佳應用構建平臺,提供雲原生應用開發的生態環境。近日,由InfoQ 主辦的全球頂級技術盛會——QCon全球軟件開發大會 2020深圳站正式開啓,華爲雲開發者生態總監張全文做爲「雲原生應用開發實踐」專題出品人,攜手華爲雲四位資深技術專家帶來精彩分享。本場專題涵蓋企業微服務開發、雲原生應用開發與最佳實踐、區塊鏈應用開發等內容,爲與會者深度解析了雲原生2.0時代,企業下一代應用開發模式的要點與祕訣。segmentfault
專題的第一場分享來自華爲雲微服務產品經理叢琳琳帶來的企業微服務應用開發的相關思考。後端
談論雲原生的主題,繞不開的就是雲原生在實踐中的框架。前不久,華爲雲發佈了雲原生產業白皮書,並提出雲原生 2.0全景圖。在華爲雲看來,雲原生 2.0 是企業智能升級的新階段,若是說雲原生 1.0 是「ON Cloud」,那麼雲原生 2.0 就是「IN Cloud」。第一代雲原生只是將傳統業務搬遷上雲,第二代雲原生,企業雲化從「ON Cloud」走向「IN Cloud「,生於雲、長於雲且立而不破。雲原生 2.0 可以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在無數傳統行業發揮價值,這也是符合新基建背景下的企業需求的。瀏覽器
雲原生 2.0 時代,企業但願將應用快速上雲,並靈活應對業務和用戶環境,這就須要經過靈活的微服務架構來承載業務和應用。微服務低耦合、高內聚的特性很是適合將複雜業務拆解爲許多小型模塊,方便開發團隊快速開發、快速響應。然而,微服務應用開發也存在着一系列固有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充分利用微服務的優點,達到企業開發轉型的目標。安全
對於開發人員來講,首先要注意的是微服務開發並不是銀彈,對於具體的業務來講,首先要判斷業務自己適合單體仍是微服務,不能一律而論。尤爲是原本就緊密耦合的服務,以及存在循環依賴的服務都不該該拆分。原有業務拆分紅微服務時也要根據應用場景和業務特性選擇合適的拆分策略。微服務拆分時每每還須要設計數據庫拆分策略,後期的管理運維工做都要尋找對應的支持工具。性能優化
爲了適應微服務開發體系,組織的人員架構和流程也要作相應的調整。微服務開發團隊適合小而精的模式,經過「服務契約」來實現團隊間的高效協做。應用上線應採起灰度發佈模式,而微服務的治理則要作到以業務場景爲基準。網絡
最後,叢老師爲你們講述了華爲手機終端、同濟大學搶課系統和坤德岩土數字化轉型幾個案例。在這些案例中,微服務體系資源利用率高、可擴展能力強、成本低廉的優點獲得了比較好的體現。架構
雲原生2.0時代,企業開發人員須要面對衆多技術與模式的轉變,微服務開發只是其中之一。華爲雲高級產品經理趙彥深刻探討了雲原生應用開發者須要面對的挑戰與訴求,結合華爲雲CloudIDE服務基於雲原生2.0的技術與實踐,分享了開發者如何適應和突破。框架
趙老師爲雲原生開發總結了四個關鍵字:「道、法、術、器」,「道」就是雲原生開發理念,「法」即開發方法,「術」則爲開發技術,而「器」是實際應用交付須要的工具。運維
雲原生開發的核心理念就是提高質量效率,這須要在項目啓動、中間交付和上線發佈環節都作到高效靈活。爲了達成這樣的目標,華爲雲CloudIDE,面向雲原生的輕量級WebIDE 開發平臺打通雲原生應用的開發和運行態,幫助開發者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困難。
同時,華爲雲CloudIDE也提供了以WeLink爲基礎的移動輕應用先後端雲上同步交付、經過分佈式雲調試器CloudDebugger在多微服務複雜環境中動態追蹤排錯等極具競爭力的技術。這些技術與華爲雲服務結合,共同造成了CloudIDE的總體服務架構:最底層是華爲的基礎軟硬件設施;第二層是開發者可以使用的能力,包括編碼、調試、部署、業務適配等;第三層則是解決方案的場景適配和合做夥伴的生態工具包。整套架構基於華爲雲原生 2.0 理念,基於華爲計算、存儲、中間件、人工智能等能力打造和實現,方便集成且易於擴展。
趙老師特別介紹了華爲雲 CloudIDE 爲鯤鵬生態賦能的實踐案例。爲了推進傳統 x86 應用向鯤鵬計算框架移植,華爲雲提供了海量工具和一套基於鯤鵬 IDE 的開發環境,並經過插件、API 來實現性能優化和計算平臺對接,使用戶能夠很簡單地完成鯤鵬應用移植工做。相似的,在量子計算、教育培訓、人工智能等衆多領域均可以利用華爲雲的方案進行應用開發和生態建設。這些全新平臺的崛起也體現了雲原生開發真正的魅力和價值。
華爲數字化轉型實踐見證了自身從「非雲原生企業」逐步成爲「新雲原生企業」的發展歷程。即使掌握了雲原生應用開發的能力,華爲自身在雲原生落地過程當中也遇到了諸多挑戰,華爲雲應用平臺領域集成總監黃靖凱分享雲原生應用與傳統應用共存的實踐。
在雲原生落地過程當中,企業每每面臨如下困擾:
1、企業業務場景很是複雜,在信息化到數字化的過程當中產生衆多「信息孤島」;
2、企業新舊系統替換沒法一蹴而就,雲原生應用實際落地週期漫長;
3、物理數據沒法高效接入數字系統和大數據平臺。
整體而言,應用數據全面聯接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最艱鉅的任務,也是雲原生從理論到落地過程當中須要跨越的一大鴻溝。跨越鴻溝須要橋樑,而華爲云爲它搭起的橋樑名爲 ROMA Connect。
ROMA Connect 源自華爲10年+數字化轉型實踐,聚焦應用和數據的全面聯接,它打破了企業使用雲原生應用的時間、空間和開放性瓶頸,主要包含幾大關鍵技術:
華爲雲原生實踐的核心是立而不破,新增能力生於雲、長於雲,把AI、大數據、邊緣計算、視頻等新生能力用於企業,同時也須要繼承和發展既有能力,並與新生能力立而不破、有機協同。如實踐中的華爲雲與國內某個機場合做創建了「一張臉出行」的系統,大大提高了旅客的安檢效率,高峯等待時間總體節省了15分鐘。輔以旅客畫像,進一步改善出行體驗。這一案例也驗證了雲原生 2.0 時代,ROMA Connect系統足以承擔雲原生應用與傳統應用、業務應用與業務數據之間高效聯接的重任。
區塊鏈是下一代 IT 技術發展趨勢中的重要的基礎技術。區塊鏈解決了多節點互信難題,可將人類從制度信任帶入了機器信任時代。區塊鏈技術的落地並非「單打獨鬥」的,而是須要多方協做,匯聚從採集,分析,存儲等技術。在華爲雲看來,區塊鏈服務平臺是支持產業發展的基礎,區塊鏈自己能夠結合物聯網等技術支持可信設備認證等工做,進而爲上層業務帶來更多價值。
華爲雲區塊鏈高級產品經理王磊在本次論壇最後的分享環節,講述了華爲雲基於雲原生技術構建的區塊鏈開發平臺的應用實踐。
華爲雲提供了區塊鏈服務平臺本質上是一種 BaaS(區塊鏈即服務),基於該平臺企業不只能夠快速構建可信區塊鏈聯盟網絡,並且能夠利用平臺組件層積木式的搭建上層業務應用,包括解決數據可信共享,數據可信計算,多方可信協同等業務訴求。
開發者在華爲雲BCS開發區塊鏈應用時,並不須要關心底層複雜的數據格式、框架協議、源碼編譯等細節,能夠快速完成環境搭建,開發人員能夠聚焦在上層應用的研發中。在BCS的幫助下,本來須要十幾天的底層環境工做能夠減小到幾分鐘。
在開發態,平臺提供了集成式的雲 IDE 環境,能夠在雲端快速實現合約的編寫、調試、驗證、安裝部署等工做。區塊鏈網絡和應用進去運維態後,BCS還能夠提供了多維度的監控和日誌能力,幫助開發人員快速檢查各組件運行情況。在出現安全問題時,平臺能夠及時發送報警告知用戶;遇到性能等運維問題時,用戶也能經過監控和日誌組合迅速定位故障點。BCS爲區塊鏈網絡和應用提供了全生命週期管理和支持。
目前,華爲供應鏈和北京經信局等各領域客戶,都已經利用華爲雲區塊鏈平臺成功研發了區塊鏈應用,並取得了使人滿意的效果。將來不一樣的業務場景還會對區塊鏈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尤爲在性能和安全方面,華爲雲即將推出 BaaS 2.0 雲服務,性能可提高至5wTPS、在隱私保護、安全和易用性方面會進一步提高,同時經過跨鏈技術支持更大的擴展性。
華爲雲基於多年在技術社區的貢獻,在容器、微服務、DevOps等技術領域持續創新,結合大量自身業務改造及服務企業級客戶的實踐積累,華爲雲將重點打造「創原會」等雲原生交流平臺,持續開源社區貢獻,向開發者提供應用使能,AI使能,數據使能三大技術使能服務,使其輕鬆應對將來雲時代的挑戰,助力開發者在雲原生2.0時代快速進化,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