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前端開發人員應該關注哪些新晉技術?

隨着近年來前端的一波又一波技術浪潮,前端早已經告別了切圖的時代,迎來的是規模化,工程化的大路。可是在如此多變的技術浪潮下,咱們如何辨識清楚它的發展方向,如何讓咱們的技術獲得一次質的飛躍?css


首先咱們來回顧一下 2017 年新的前端技術和新的方向。微信跳一跳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玩過,這個用 H5 編寫的小遊戲,曾經一度刷爆朋友圈,僅是這一款及其簡單的小遊戲,就帶來了不容小覷的流量。這種情況的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是這很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狀態,能夠用來消磨時間解解壓;再者是基於簡單的 H5 開發的,從技術層面來講也不是一個很難攻克的關。跳一跳火了以後,相繼出現的還有悅動音符、歡樂坦克等多款微信小遊戲,都有大量的用戶羣體。因此,在 2018 年符合現代潮流的 H5 小遊戲會不會迎來它的春天?或者說,前端開發人員要不要入小遊戲的坑?前端

說到前端,咱們不得不提其三駕馬車 React,Angular 和 Vue。2017年,React 繼續在前端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備受期待的 React 16 也正式發佈。值得關注的是 Facebook 將 React 的開源許可證由原來的 BSD+ 改爲了對用戶友好的 MIT,並將其 Jest、Flow、Immutable.js 和 GraphQL 等項目也更改成了 MIT 許可證。這種能減小代碼重寫易於重構的框架仍是很受開發者歡迎的。但它是否能在 2018 年坐穩「王位」,還需不斷完善整個框架的功能纔是。node

Angular 也不甘落後,在用戶使用羣體上,它排名第二。而且也在2017年發佈了兩個大版本,Angular 4 優化了視圖引擎、減小代碼體積;Angular 5 中包含了像是編譯器的改進,能更快的構建/重建。基本上說Angular這個框架是比較完整的,可是對於複雜的界面開發就不是那麼友好了。因此他的地位一直在遭受挑戰,而框架中的黑馬 Vue 大有替代之勢,2017年,Vue 依然愈來愈受歡迎,該框架提供基於組件的架構。它已經被包括 GitLab 在內的許多大型公司採用,在 Stack Overflow 上的關注度居高不下。因此會是Vue的2018年?不要去猜想2018年學習哪一個框架會更好,先打好基礎的架構。web

2017年前端出現的熱詞之一必然有PWA。PWA(Progressive Web App)是 Google 於 2016 年提出的概念,2017 年已被迅速採用。可顯著提升加載速度、可離線工做、可被添加至主屏、全屏執行、推送通知消息等等。國內有很多公司實踐了PWA,例如餓了麼、阿里等。今年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也提到過這個概念。可是對於開發者而言,目前大部分的文檔和資料都是以英文文檔的形式存在,研究PWA的中文資料不多。可是PWA不能包含原生OS相關代碼。PWA仍然是網站,只是在緩存、通知、後臺功能等方面表現更好。Electron程序至關於包裹OS原生啓動器(Launcher)的網站,2018年,許多Electron程序可能轉化爲PWA。後端

GraphQL 這個東西,或許在國內鮮有聞之。可是,它還是一項不錯的技術,同時在調查中,也體現出不俗的潛力。GraphQL有不少優勢,再也不管理多個端點並獲取沒必要要的數據,GraphQL 容許客戶端聲明式地定義所需的數據,並從單個端點檢索全部數據。這也證明了它在剛出現時就被認爲是革命性的 API 工具。或將代替 Rest 在後端的地位。可是目前來講它的特性不是特別優秀,也會有不斷的bug,可當SkyWalking在 5.0版本中採用GraphQL做爲新一代接口語言後,團隊成員不約而同的發出感慨--"將來已來"。那這個前端有什麼聯繫?好好利用 GraphQL ,對於你開發前端的後端接口nodeJS有很大的幫助。緩存

TypeScript,微軟老大開發的語言,號稱彌補了 JavaScript 的全部缺陷。一經問世 ,就發展迅猛,出處打着要取代JavaScript的旗號。TypeScript 由微軟建立,也是新版 Angular 採用的語言,其強類型正是優點所在。 而 Flow 則提供了一種更加靈活的方式來引入類型,而不須要進行重構。語言沒有好壞之分,誰取代誰是很難的,有幸看到的是兩門語言的並駕齊驅吧。(部份內容來自:前端大全微信

技術是不斷的發展着的,前端如今也不僅僅是作幾個頁面那麼簡單,基礎的架構以及與後端的數據交互都是學習前端須要瞭解的。你不只要懂得前端發展的風向,掌握風向就掌握了第一輩子產力。你還要有完美的技術,讓web界面每一處的運行都很通暢,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因此說作前端也須要掌握一套完整的開發體系。markdown

文章轉載自 開源中國社區架構

原文地址:點擊打開連接框架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