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速緩存DNS數據庫
域名系統(Domain Name System)是因特網的一項核心服務,它做爲能夠將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個分佈式數據庫,可以令人更方便的訪問互聯網,而不用去記住可以被機器直接讀取的IP數串.vim
2.配置DNS服務緩存
修改主機名服務器
@@修改主機名是爲了看起來方便分佈式
配置主機IPide
配置yum倉庫oop
安裝高速緩存DNS服務bind測試
設置火牆能夠經過dns加密
@@使用firewall-config命令,選擇permanent,勾上dns,點擊options中的Reload Firewalld,就完成了火牆的修改。 spa
@@將53後和query後括號中的內容修改成any,修改53後括號內容表示端口53對其餘用戶也開放,allow後是表示其餘用戶能夠向DNS服務器詢問信息
@@經過過濾,能夠看到53端口也對125開放了
@@這是第一次訪問所用的時間,當第二次訪問時,時間會大大下降,會有一個明顯的時間變化
2.正向解析
配置/etc/named.frc1912下的內容
@@westos.com表示本身寫的一個域
cp -p /var/named/named.localhost /var/named/westos.com.zone
##必定要加上-p,這樣能夠在複製過程當中保留它的權限
編輯westos.com.zone中的內容
##這裏尤爲要注意一個細節,每個域寫完後,後面都要加上一個點。若是不加點,系統會默認在你的後綴上加上westos.com,這樣你在從新加載的時候系統就會報錯
測試
dig www.westos.com正向解析成功
3.反向解析
編輯/etc/named.conf中的反向解析的內容
@@由於是反向解析,因此IP網段倒過來寫
cp -p /var/named/named.loopback //var/named/westos.com.ptr
編輯westos.com.ptr
測試
##反向解析時要注意加上-x,不然解析不出來
4.雙向解析(內網和外網訪問時,分別顯示不一樣的地址)
將以zone結尾的文件做爲內網的解析地,建立一個以inter結尾的文件做爲外網解析地
對westos.com.inter進行編輯
2.cp -p named.rfc1912.zones named.rfc1913.zones,建立外網的域文件,外網爲rfc1913
編輯外網文件
編輯主配置文件
@@當本機進行訪問時,解析的是rfc1912.zones中的內容,而其餘主機訪問時,解析的是rf1913中的內容
重啓服務後測試
內網訪問時解析的結果
外網訪問時解析的結果
5.主從dns服務
將已經作好的服務器做爲主服務器,再另開一臺服務器做爲從服務器,配置從服務器參數
配置ip
配置yum倉庫
安裝dns服務
配置/etc/named.rfc1912.zones中的內容
@@表示這臺服務器會去同步125那臺服務器中westos.com.zone的內容
修改主服務器的主配置文件
這樣修改之後,兩臺服務器訪問的將會是同一個文件,才能實現同步
修改主服務器外網訪問的域的文件內容(即rfc1913中的內容)
@@表示主服務器發生改變時,會通知225這臺服務器來進行同步
修改westos.com.zone中的內容
@@修改地址的同時,還必須修改serial前面的值,不然也不能實現手動同步
測試
當主服務器解析地址發生改變時,從服務器會同步主服務器的內容
6.ddns服務
先設置IP,修改主機名,配置yum倉庫,在此就再也不例舉如何操做
安裝dhcp和dns服務
vim /etc/named.rfc1912.zones
vim /var/named/westos.com.zone
配置dhcp服務
生成對稱加密的文件
編輯/etc/westos.key這個文件
在dhcp配置文件中添加祕鑰文件
給named文件加上可寫的權限
先將westos.com.zone拷貝到/mnt下,刪除先前作過的解析,而後再復原,防止解析不出來
測試
測試時拔掉網線,以避免其餘服務器開着dhcp服務對實驗的客戶機形成影響,客戶機的IP獲取方式設爲自動獲取
設定的範圍是125-155,自動獲取的地址爲126
主機名爲test.westos.com,解析出的地址爲126,解析正確
修改dhcp中的ip範圍
IP範圍是130-150,獲取的ip是130
解析test.westos.com,解析地址爲130,解析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