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是從51CTO博客上轉載下來,發現這兩種邦定端口的辦法,因此把它總結在了一塊兒供你們學習參考,Etherchannel出自http://eskystar.blog.51cto.com,在他的博客上學到很多,有興趣你們能夠去訪問.ide
etherchannel特性在switch到switch、switch到router之間提供冗餘的、高速的鏈接方式,簡單說就是將兩個設備間多條 fe或ge物理鏈路捆在一塊兒組成一條設備間邏輯鏈路,從而達到增長帶寬,提供冗餘的目的。下面具體結合配置瞭解它的特色:
構成etherchannel的端口必須配置成相同的特性,如雙工模式、速度、同爲fe或ge端口、native vlan,、vlan range,、and trunking status and type.等當etherchannel中某一條link failed時,etherchannel中其它link照常工做。
當配置layer 2端口做etherchannel時只要在成員端口配置模式下用channel-group n命令指定該端口要加入的channel-group組,這時switch會自動建立port-channel接口,而當配置layer 3端口做etherchannel時,還需如今全局配置模式下用 interface port-channel n 命令手工建立port-channel接口。
具體配置:
switch# conf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0/4 -5
switch(config)#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itch(config)# channel-group 5 mode desirable|auto|on
switch(config)#end
以上配置將f0/四、f0/5端口加入channel-group 5 ,做etherchannel的端口可爲access端口也可爲trunk端口。在將兩個swith間的link做etherchannel與兩個 swith間的link做trunk有一點類似的地方就是:配置trunk時兩端的端口有幾種模式:trunk、auto、desirable等,配置 etherchannel時兩端的端口有desirable|auto||passive(使用lacp)幾種模式,所不一樣的是trunk端口間協商是使 用dtp(dynamic trunking protocol);而etherchannel端口間協商是使用pagp(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cisco專有)或lacp (link aggregation c protocol,802.3ad )
對於使用pagp的三種模式,
desirable 表示該端口會主動發pagp數據包與對端進行協商
auto 表示該端口不會主動發pagp數據包與對端進行協商
on 表示強制將該端口加入etherchannel,不需用pagp協議與對端進行協商
對於使用lacp的兩種模式,
active 表示該端口會主動發lacp數據包與對端進行協商
passive 表示該端口不會主動發lacp數據包與對端進行協商式
瞭解了這幾種模式的意義後,只要兩端port的配置匹配便可。
除了以上做etherchannel的基本配置外,還有一些擴展特性。
etherchannel在做數據轉發時,咱們能夠經過接口配置命令 pagp port-priority 改變優先級設定哪條物理link主用,哪條備用,一旦主用物理link上產生阻塞,備用link當即啓用。
etherchannel在做數據轉發時,是基於數據包的源或目的mac地址隨機選擇etherchannel中的一條物理link進行數據轉發的。 咱們能夠經過全局配置命令port-channel load-balance選擇是根據源mac地址仍是根據目的mac地址進行數據轉發來實現負載平衡。
例如:當有兩臺switch,它們之間有幾條link 互聯做etherchannel,switcha一端鏈接一臺server,switchb一端鏈接多臺clientpc,這時switha一端的數據流 是同一源mac地址的數據包經過etherchannel轉發向不一樣目的mac地址。這時,爲了充分利用etherchannel中的全部的物理 link,在switha一端就應該配置爲基於數據包的目的mac地址方式,而switchb一端的數據流是不一樣源mac地址的數據包經過 etherchannel轉發向同目的mac地址。在swithb一端就應該配置爲基於數據包的源mac地址方式。oop
如下這種端口的邦定方法出自http://ltyluck.blog.51cto.com/,更詳細的方法你們去訪問,我這裏只轉載基本的配置方法學習
在這裏要注意的是咱們總部是R2的路由器,分部的是R1的路由器。測試
咱們如今把它的基本配置配置起來! spa
Router>en |
Router>en |
咱們如今來將兩個端口綁定成邏輯上的一個端口使用。server
配置咱們總部的路由器。 blog
R2(config)#multilink virtual-template 1 //Multilink接口採用虛擬接口模板的配置信息 |
配置分部1的路由器
R1(config)#multilink virtual-template 1 |
這裏面的配置與上面咱們總部的配置都是同樣的,咱們從上面的一些日誌咱們能夠看到咱們配置的端口綁定已經起來了,咱們下面來查看一下呢?
R1#show ip int bri |
測試一下
R1#ping 172.16.254.13 //這個是咱們公司總部的路由器上面的IP地址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
咱們能夠看見,是否是將兩個端口綁定成一個虛擬端口,而後經過這個虛擬端口的IP地址來進行通訊,咱們如今來查看一下它的接口信息。
R1#show ppp multilink Virtual-Access2 |
咱們來查看一下咱們的虛擬接口信息:
R1#show interfaces virtual-access 2 |
查看一下路由表:
R1#sh ip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172.16.0.0/16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 |
咱們如今在兩邊來運行一個路由協議(EIGRP)
R1(config)#router eigrp 100 |
在R2裏面配置一下路由協議(EIGRP)
R2(config)#router eigrp 100 |
咱們能夠看見,它是經過咱們的172.16.254.14 (Virtual-Access2)來創建鄰居的。而不是經過咱們的物理接口來創建鄰居的。
如今再來查看一下路由表:
R1#sh ip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172.16.0.0/16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 |
從上面咱們能夠看見這兩個網段是經過咱們的虛擬接口來創建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