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軟件工程的歷史進程

程序設計階段

程序設計階段出如今1946年~1955年。此階段的特色是:尚無軟件的概念,程序設計主要圍繞硬件進行開發,規模很小,工具簡單,無明確分工(開發者和用戶),程序設計追求節省空間和編程技巧,無文檔資料(除程序清單外),主要用於科學計算。
 

軟件設計階段

軟件設計階段出如今1956年~1970年。此階段的特色是:硬件環境相對穩定,出現了「軟件做坊」的開發組
 
織形式。開始普遍使用產品軟件(可購買),從而創建了軟件的概念。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應用的日益普及,軟件系統的規模愈來愈龐大,高級編程語言層出不窮,應用領域不斷拓寬,開發者和用戶有了明確的分工,社會對軟件的需求量劇增。但軟件開發技術沒有重大突破,軟件產品的質量不高,生產效率低下,從而致使了「軟件危機」的產生。

軟件工程階段

自1970年起,軟件開發進入了軟件工程階段。因爲「軟件危機」的產生,迫令人們不得不研究、改變軟件開發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今後軟件產生進入了軟件工程時代。此階段的特色是:硬件已向巨型化、微型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四個方向發展,數據庫技術已成熟並普遍應用,第三代、第四代語言出現;第一代軟件技術:結構化程序設計在數值計算領域取得優異成績;第二代軟件技術:軟件測試技術、方法、原理用於軟件生產過程;第三代軟件技術:處理需求定義技術用於軟件需求分析和描述。

將來

在Internet平臺上進一步整合資源,造成巨型的、高效的、可信的虛擬環境,使全部資源可以高效、可信地爲全部用戶服務,成爲軟件技術的研究熱點之一。
軟件工程領域的主要研究熱點是軟件複用和軟件構件技術,它們被視爲是解決「軟件危機」的一條現實可行的途徑,是軟件工業化生產的必由之路。並且軟件工程會朝着開放性計算的方向發展,朝着能夠肯定行業基礎框架、指導行業發展和技術融合的「開放計算」。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