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快6年的組裝電腦,前不久終於垂垂老矣,想當初09年裝機的時候就裝了臺主機,總價才1000出頭,邊顯卡都沒有(由於我不玩遊戲)。大學四年一直相安無事,對電腦也缺少保養意識,除了整理碎片幾乎也沒幹其餘什麼好事了。ubuntu
這個學期無奈內心癢癢,搗鼓了下ubuntu。也不知是ubuntu的問題仍是由於非正常斷電的問題。以前用ubuntu時遇到死機現象,有時還關不了機,後來我閒麻煩,直接長按電源開關鍵強制斷電。結果沒折騰多久,硬盤開始不經用了。先是在ubuntu系統常常提示硬盤檢測出錯,被我直接忽略,由於ubuntu下貌似沒有硬盤檢測的工具(可能有,只是我懶得搜了);後來,windows系統也開始出現問題,直到有一天我忘了關電腦,晚上回宿舍時發現開不了機了。後來弄了個ubuntu啓動盤,用boot-repair修復了下啓動列表,但ubuntu沒能修復。這樣簡單處理後,ubuntu我也沒管了,由於我發現windows不知爲什麼變得很是慢,開機硬盤檢測一直過不去,根本沒心思再去弄ubuntu,先把windows弄好了再說。windows
再後來,windows又掛了。工具
我意識到是硬盤出了問題。全部在網上百般搜索。大概找到這麼些補救方法:遊戲
HDDREG,MHDD,PC3000,效率源。開發
效率源好像是臺灣的軟件。PC3000是俄羅斯一實驗室開發。這些軟件中,最有名的屬PC3000了。PC3000甚至能破解硬盤電路中的指令,從而重寫硬盤保留區列表信息(也就是把壞道信息寫入保留區,硬盤之後就再也不讀寫壞道)。按理說,PC3000應該能夠把硬盤變得和新硬盤差很少,由於其實新硬盤也是有壞道的,新硬盤在出廠時廠家也會檢測壞道,而後將壞道信息寫入保留區使咱們使用者根本看不到。但PC3000在找壞道時使用的是全軟件方法,這對硬盤傷害很大,因此實際上仍是和新硬盤有不少差異,另外,就是PC3000雖然強大,但正版軟件要上萬的費用,同時它須要一套硬件平臺作支撐。因此雖然PC3000是很好的選擇,但並不適合普通使用者,卻是適合那些專門修硬盤的修理店。it
HDDREG則是經過軟件的方法對壞道的磁場進行刷新改寫,以使壞道處磁介質的磁性獲得部分恢復。這種方法的很差之處一樣由於要不斷地‘刷’硬盤,因此對硬盤傷害也很大。實際能修復的壞道並不必定理想。io
MHDD基本差很少,沒怎麼用。效率
其餘還有不少相似的硬盤修復軟件,但聽說大可能是以HDDREG爲藍本,對原HDDREG進行破解、加殼作出來的,因此效果大同小異。軟件
通過對個人電腦使用HDDREG的效果來看,仍是有一點點用的,雖然只修復了兩個壞道,但確實解決了我windows啓動慢的問題。而ubuntu分區因爲壞道太多,壞道太嚴重,整個分區只好隔離不用了。搜索
其餘硬盤修復的方法還有硬盤低格(很是不推薦,會重寫整個硬盤)、手動分區隔離壞道區(能夠用partitionmagic)等。
軟件的下載:
其實這些硬盤修復軟件不少都不須要特地下載的,目前網上的絕大多數系統刻錄盤或啓動盤都包含了這些軟件。我用的是U大師,搜windows啓動盤無心中搜到的,感受還不錯,裏面的dos工具比較全。但使用u大師時須要注意一個小問題,刻錄好啓動盤後U盤的容量會減小,這個問題咱們沒必要大驚小怪,使用完啓動盤後,再用U大師還原U盤就能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