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red是一款所謂的「生產力工具」,能夠理解爲就是幫助Mac用戶提升平常事務的處理效率的工具,在我尚未入手MBP的時候就已經(在知乎上)聽聞了這款軟件的大名了。實際使用了以後發現確實能夠提高一些事情的處理效率,是一款值得身爲程序員的讀者朋友使用的應用。接下來我會舉一些例子來講明一下,但願能夠傳達到個人感覺。獻上個人Alfred使用統計
node
剪貼板真是一個再經常使用不過的功能了,我想全部的讀者朋友應該都使用過複製&粘貼的功能——不論是在Windows上面的Ctrl-c Ctrl-v也好,仍是在Mac上面的Command-c Command-v也罷。Alfred的Clipboard功能能夠認爲是一個強化版的剪貼板,它能夠經過快捷鍵(在個人系統上設置爲了Command-p)快速喚出
git
而且支持搜索(雖然很遺憾圖片沒辦法搜索)
程序員
當須要在兩個應用間複製粘貼多段內容的時候,Clipboard就派上用場了。只須要先把須要的每一段內容在一個應用中分別複製一次,打開另外一個應用後喚出Clipboard,即可以把剛纔複製的內容逐個粘貼進來。每當我在一些地方看到有趣的圖片想要分享給微信或者QQ的朋友時,也是打開微信或者QQ後進入Alfred的Clipboard瀏覽——打開Clipboard後,敲入「Image」,即可以只查看記錄在剪貼板中的圖片了,而且還能夠在發送前預覽
github
Snippets算是我近期才挖掘到並開始重度使用的功能,用一句話歸納,就是「長話短說」。在Snippets中能夠新建一個較短的關鍵字來代替一串較長的輸入,例如我就分別用了gcd、gct,以及gmd來代替切換到develop分支、切換到test分支,以及合併develop分支這三條經常使用的Git操做命令
微信
以後既能夠經過快捷鍵喚出Snippets面板的方式來輸入短語,也能夠直接在短語定義時勾選【Auto expandsion allowed】來作到輸入短語後自動展開爲完整的內容。下圖演示的是輸入gcd後自動展開爲完整的命令
app
我如今已經積累了不少的短語了,不只提升了輸入的速度,也下降了重複輸入這些內容的出錯率,實在是居家旅行coding必備。工具
購買Alfred的Powerpack後就能夠開啓Workflow的功能了,實際上,在我真正開始用Alfred以前(還在用着Windows的時候),對Alfred的瞭解基本上侷限於「它擁有一個很強大的叫作Workflow的功能」這樣,能夠說,讓Alfred如此聞名遐邇的就是它的Workflow特性吧——不事後來我才知道原來Mac自帶一個叫作Automator的相似的功能。編碼
剛開始接觸Workflow的時候,我也沉迷於在網上搜羅別人寫好的來用,慢慢地才發現這些其餘人常常(在知乎的答案裏)列舉到的Workflow,其實並不適合我。有一兩個以爲眼前一亮的,在使用了一兩次以後也就不怎麼用了。如今,我本身寫了一些Workflow,卻是顯著地提高了個人開發過程。spa
比較合適做爲例子的是我寫的三個用於處理時間的Workflow。一個是用於將日期時間字符串轉換爲UNIX時間戳(毫秒單位)的Workflow,名爲gt——取的是get time之意。使用起來的效果大體以下
3d
這個Workflow最終會把結果複製到剪貼板中,便於在其它應用中使用。因爲工做內容的緣故,我經常會須要獲取某一個時候的UNIX時間戳(毫秒單位)。在有這個Workflow以前,我都是打開iTerm運行node,而後敲入
new Date('2018-11-15 00:00:00').getTime();
這般的代碼來獲得結果的,不只要在不一樣的應用間切換來切換去的,並且還須要重複地敲入new、Date,以及getTime等字眼,實在是一件很低效的事情。使用了gt以後,感受幸福感也提升了不少。
另外一個Workflow名爲wt——取的是what time之意,它的做用跟gt相反,是將毫秒數轉換爲可讀的日期時間字符串,效果以下
最後一個Workflow名爲int——即I need time,它能夠提供特定的一些時刻的時間戳,例如【今天零點】這樣的特定的時刻。這三個Workflow的入口節點都是一個Script Filter,int的使用效果以下
Alfred的Workflow還能夠作不少的事情。它是一個入口,很適合用於不須要肉眼查看含有大段文字的結果的交互場景,例如對字符串作編碼轉換、計算字符串的摘要、經過AppleScript調起微信聯繫人,以及控制音量等等,只要好好利用,就能夠提高平時的使用效率。程序員朋友們,不妨一塊兒來發揮本身的創造力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