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WINDOWS轉到LINUX之路

提及來你可能不信,兩年前我還根本不知道 Linux 是什麼,放棄 Windows 轉投 Linux 更是不可能。linux

我花了大量時間和耐心在 Linux 上,個人朋友們都能爲我證實這點。提及來你可能不信,兩年前我還根本不知道 Linux 是什麼,放棄 Windows 轉投 Linux 更是不可能。編程

雖然轉投 Linux 這事有點跳躍,但過後證實這是很明智的選擇。口說無憑,分析一下個人路線可能會更有說服力一點。經過這個路線來講說我是怎麼從小白到精通 Linux 桌面系統的。安全

安全意識的覺醒網絡

兩年前我也是像通常的 Windows 用戶同樣,在 Windows 操做系統下工做。雖然我也有跟進了解主流的科技新聞的習慣,可是對計算機我也說不上深入瞭解。編程語言

2013 年夏天,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一份情報項目報告讓我對我的隱私安全的態度迅速發生了變化。愛德華斯諾登揭露的網絡監控的廣度使人不安,並且也凸顯出,咱們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如何作——來保護本身的隱私。學習

在以前我沒有對電腦或它們在個人我的事務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出任何特別的考慮,我開始意識到控制一我的的數字生活,以及控制它的設備的重要性。優化

按理來講下一步應該是肯定該怎麼去作。雖然我制訂的目標彷佛是合乎邏輯的,但要實現它並不簡單。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我把本身的空閒時間花在了互聯網上,尋找關於隱私保護、加密以及其它任何能夠保護個人技術的指南。加密

專家們說想逃避情報機構的監控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這些專家們也會告訴你,能幫你避開那怕只是避開那麼一丟丟的監視 -- 在較小的機構中有至關比例的監控更有可能針對普通民衆 -- 惟一可行的辦法就是使用開源軟件。操作系統

Linux,我很快意識到須要去了解它,由於它是這些開源軟件的頭頭。命令行

閉源與開源

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我開始熟悉開源軟件的一些特色。咱們天天使用的軟件的絕大多數 -- 從聊天軟件到操做系統,包括Windows -- 它們都是開源軟件的對立面:它們是閉源的。

例如,當微軟的開發人員在 Windows 上進行開發工做時,他們會用一些編程語言編寫源代碼,而且只在他們的團隊內部流傳這些代碼。當他們準備發佈軟件時,他們會編譯它,將它從人類可讀的代碼轉換成計算機運行的 1 和 0,面對這些機器碼,即便是最聰明的人也很難逆向工程到原始源代碼。

在這種模式下,只有軟件的開發者才知道這些軟件實際在作些什麼,有沒有私底下監控用戶行爲。

開源軟件會提供軟件的源代碼和編譯好的二進制代碼給公衆下載使用。不管是不是每一個用戶都有能力去閱讀這些源代碼,評估它們的安全性和隱私性,這都不重要。由於源代碼是公開的,總有那麼一部分人有這個能力作這些事,一但他們發現這些代碼有問題他們就能及時通知其它用戶,讓公衆一塊兒來監督這些開源軟件的行爲,讓那些故意隱藏的惡意代碼片斷或者非故意的代碼漏洞能及時被發現並處理掉。

通過完全的研究以後,很明顯,惟一能保證個人隱私和用戶的自主權的操做系統就是那些具有透明開放的源代碼哲學的操做系統。一位知識淵博的朋友和隱私倡導者推薦的最多的是 Linux。若是這是必須的話,我已經準備好接受一個艱難的過渡,可是我對隱私的重要性的信念給了我信心去嘗試。

嬰兒學步

雖然我決心轉向 Linux 的是急切的,但飯得一口吃,路也得一步一步走。我是最開始是從安裝 Ubuntu 開始的 —— 一個容易配置對初學者很友好的 Linux 發行版 —— 在個人老筆記本電腦上它與原有的 Windows 相處融洽井水不犯河水。

每次啓動個人電腦時,我都能選擇 Ubuntu 或 Windows ,這樣我就能在 Linux 上找到本身的下腳點,同時保留熟悉的 Windows 以防前者可能缺失的一些輔助性功能。

不久後,一個硬盤驅動器損壞嚴重讓我沒法再繼續享受這個設置,不過我認爲這是一個機會,讓我考慮一下買一臺 Linux 的新筆記本電腦。因爲 Linux 對標準的英特爾處理器、圖形卡和無線適配器的驅動程序支持得很好,因此我買了一臺聯想的 ThinkPad。

我作了一個全新的開始,徹底擦除個人新機器上的 Windows ,安裝了 Debian ,這是一個普遍兼容和穩定的發行版,Ubuntu 就是基於它衍生出來的。我不只在沒有熟悉的 Windows 安全網絡的狀況下挺過來了,我還在不斷的進步提升。我很快就沉浸在之前神祕的命令行世界裏。

在我用了一年的 Linux 操做系統以後,我又進行了一次冒險,安裝了 Arch Linux ,它須要一個更加複雜的手動用戶安裝過程,並帶有徹底的磁盤加密。那天晚上,我和一位 Linux 資深管理人士一塊兒安裝了 Arch ,這標誌着我生命中最值得驕傲的成就之一。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面臨着挑戰 -- 有時,在Windows上無縫工做的應用程序須要額外的步驟或須要安裝必要的驅動 -- 可是我克服了它們,或者說繞過它們,繼續按照我本身的節奏摸索 Linux。

全速前進

就我而言,那時我才真正開始進行個人學習。我用 Linux 來駕馭計算機,並確保它能夠爲我工做,不過最讓我着迷的是它提供對系統進行修改的自由和個性化處理。

做爲一個開源操做系統,Linux 是無限開放的。儘管我最初指望花時間閱讀安全實踐(我如今仍然這麼作),但我也發現本身深刻到配置面板中,並把全部的顏色、圖標和菜單都列出來,只是這樣而已。

我花了一些時間去適應,但我越是投入到新事物中,我就變得越自信,越好奇。

自從在這條路上走了兩年多之後,我在電腦上歷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多的感覺。我不能像我想要的那樣去個性化 Windows,另外依據我從開源社區學到的東西來看,我也不能徹底信任它。

有一個叫電腦的東西,它曾經只是個人的一件不起眼的硬件設備,如今它和我之間的關係變得很是美妙 —— 超越記者和他的筆記本、也超越小提琴家和他的小提琴的關係。

我甚至爲本身的手機不像個人筆記本電腦那樣是真正的 Linux 而感到悲哀,我都不知道我能對它作些什麼。無論怎麼樣,我將繼續對個人 Arch 系統進行優化,只要有機會我將會再去發現新的領域並探索新的可能性。

免費提供最新Linux技術教程書籍,爲開源技術愛好者努力作得更多更好:http://www.linuxprobe.com/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