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XMLHttpRequest對象向服務器發送請求。
onreadystatechange事件處理函數,它處理來自服務器的觸發,而不是處理由用戶引發的觸發。每當readystatechange事件觸發它就執行,而readystatechange事件都是由服務器觸發的。每當readyState屬性改變,那麼onreadystatechange就被觸發
var request = getHTTPObject();
if (request) {
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doSomething;
}瀏覽器
這裏注意:doSomething不要括號。代表是函數,加上括號代表是函數執行的結果。doSomethiing是本身編寫的函數。服務器
readyState
他包括四個狀態:
0 爲初始化——open函數還沒調用。
1 正在加載——open函數已調用,但send函數沒有調用。
2 已加載 ——send函數已調用。
3 正在交互——服務器正在發送響應。
4 完成 ——服務器完成發送響應。函數
實際中,不是那麼的狀態,你能夠簡單使用:
function doSomething() {
if (request.readyState == 4) {
// do something with the response
}
}
儘管每次onreadystatechage被服務器觸發,可是隻有readyState==4的時候才執行代碼編碼
status
瀏覽器在發送請求時,服務器在發送響應時都會發送headers,headers包括文檔信息:
文檔類型content type (HTML, XML, and so on)
字符編碼 (utf-8, iso-8859-1, and so on).spa
在服務器發送的響應中最重要的是status code:
404:「Not Found」
403:「Forbidden」
500:「Internal Server Error」
200:「OK」這個最經常使用
304:「Not Modified」code
function doSomething() {
if (request.readyState == 4) {
if (request.status == 200) {
// 代表服務器發送響應成功
}
}
}對象
opera瀏覽器有時返回304,因此下面的代碼改進
function doSomething() {
if (request.readyState == 4) {
if (request.status == 200 || request.status == 304) {
}
}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