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GitHub、Twitter 後,Linux 內核廢止 master/slave

在 7 月 10 日(上週五),Linux 之父、Linux 內核首席工程師 Linus Torvalds,在 Linux 5.8 版本庫中,合併了一項 Pull Request。url

將在 Linux 內核的代碼和文檔中,用中性術語(inclusive language)取代 master/slave 和 blacklist/whitelist。spa

完整閱讀:http://dwz.date/b2Xm

該 PR 由 Linux 內核開發者 Dan Williams 在 7 月 4 日提交,他同時也是 Linux 基金會技術諮詢委員會成員,曾發佈多篇 Linux 開發相關的文章。.net

Williams 是一位非洲裔美國人,在 Intel 擔任首席工程師

Williams 指出,Linux 內核是一個全球性的軟件項目,當下多國都掀起了種族主義運動,歷史上的非洲奴隸貿易(African slave trade)也給非洲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爲了表示對不一樣種族開發者的尊重,技術社區理應更多地採用包容性語言。3d

Williams PR 部分截圖完整內容參閱: lkml.org/lkml/2020/7/4/229

替換後遺症:新術語太多,缺少統一標準

從此,Linux 開發者須要使用新的術語,來替代 master/slave 以及 blacklist/whitelist。orm

master/slave 的擬替代術語包括:blog

primary/secondary事件

main/replica 或 subordinatessl

initiator/target開發

requester/responder文檔

controller/device

host/worker 或 proxy

leader/follower

director/performer

blacklist/whitelist 的擬替代術語包括:

denylist/allowlist

blocklist/passlist

值得一提的是,Linux 團隊並無推薦確切的替代術語,而是但願開發者自行選擇。

據官方消息,在 Linux 內核新增的代碼和相關文檔中,須要使用新術語;維護舊代碼和舊文檔,或者某些硬件或協議規範有明確要求時,仍需使用 master/slave 及 blacklist/whitelist。

「技術政治正確」席捲科技圈

自 5 月底美國明尼蘇達州 George Floyd 事件後,全美近 100 個城市進行了抗議示威,平權風潮掛到技術圈後,很多科技公司也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要廢除「blacklist」等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術語。

詳情閱讀《種族平權運動加速 GitHub、Go 廢除 Blacklist 命名,技術政治正確?

支援這場改名運動的公司和開源社區包括 Twitter、GitHub、MicroSoft、LinkedIn、Ansible、Splunk、Android、Go、MySQL、PHPUnit、Curl、OpenZFS、Rust、JP Morgan 等,如今 Linux 內核也成爲了其中的一員。

學術界很多人是都支持改名這一舉措,認爲繼續使用帶有種族色彩的詞彙,會加深和延長種族歧視。

相反一些科技界人士對此持相反觀點。

真是毫無心義、浪費時間,我作了十多年的開發,沒有一次把代碼合併到 master 的時候,想到過黑人歷史。

我不知道 slave、blacklist、whitelist 是怎麼來的,我不會爲此費心的。

真諷刺啊,這個要求棄用 master/slave 的 PR,最終仍是合併到了 master。

咱們曾在 《種族平權運動加速 Github、Go 廢除 Blacklist 命名,技術政治正確?》一文中發起過修改命名的投票,徵詢朋友們對於修改命名的意見,結果以下:

對於席捲技術圈的 master/slave、blacklist/whitelist 棄用和帶來的影響,你怎麼看?

歡迎和咱們一塊兒交流。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