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工做時,可能會用不少技術,知道不少技術就好像是很了不得的了。網絡
但工做久了以後,若是仍是隻停留在知識的表面,技術只知個大概,那就顯得太膚淺了。架構
別被人問倒,什麼東西都能說出個一二,那纔是真有底氣。框架
可能你依然是好學的,依然是看不少書,不少資料,那爲何再也不牛了呢?終歸到底仍是學習的方法錯了,若是仍是用之前的一套就一直會停留在表面。學習
從如今起,挑一個技術、一個框架或一個組件,扎進去認真細緻地學,要作到了解如下幾點:優化
一、它有什麼特性文檔
二、它的原理是什麼原型
三、它的極限在哪,坑在哪,有什麼問題點等等產品
這樣你纔不會被任何問題問倒,纔不會在遇到問題時束手無措。電商
攻克了一個山頭纔去攻克另外一個,別貪多。行業內,經常使用的,重要的技術或組件也就是那麼幾個,能掌握好全部,去到哪都會有底氣。原理
除了對某些技術要深研,還要有全局觀,不能只看到系統的一部分,要了解系統的總體。常常畫畫各種行業系統的業務架構圖、技術架構,例如:電商平臺、CRM等。
還要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從實際狀況入手,一步步去做調查,去分析程序的邏輯,數據的流向,發現它的關鍵點,矛盾點、問題點和優化點。從而讓你的推斷和優化方案是有依據的,而不是套用別人的方案,或從網絡上找來的所謂解決方法。抄過來的東西是經不起推敲或未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若是隻是技術,你就永遠只是個技術。產品纔是真正改變世界的東西,全部的技術都是爲產品服務的。但對產品的認識會容易流於表面,覺得會畫幾個原型,糾結幾個按鈕的擺放就是懂產品的了。作產品仍是要深一點,細緻一點,大膽一點。貼近用戶,以用戶價值爲導向。也別一直模仿同行的產品,模仿說明你還不懂你的用戶,不懂你的行業。你應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你的用戶和你的行業,若是你對它們夠了解,你天然就知道你的產品該怎麼作的了,由於可以幫助用戶解決行業問題的產品就是好產品。別的產品只是你面對問題時可參考的一種解決方案,而不該原樣照搬,不求甚解。
最後是提升本身的表達,包括你的代碼、你的文檔,甚至是技術或產品的演講。不追求美感,但至少是清晰的,條理的。
人到中年,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家庭的、事業的。最根本的仍是危機感,會懼怕失業,懼怕無收入。在大城市生活,即便你再不喝不花,每月仍是要一筆不小的開銷。離開嘛,這又不是一我的能夠決定的。年輕、積蓄、資產、事業總要有一個在手上,但願在中年危機真正到來之時,你還能至少擁有其中一個,還有登船的資格。除了年輕,其它東西都是可逆的,可控的。趁着還年輕,也要學會愛生活,享受人生。在緊與鬆之間,要學會把握平衡。理性科學的管理好本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