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 南京大學 2020 計算機 845 考研感想

寫在前面

2019.12.21-12.22算法

2020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已經結束,總以爲應該寫點什麼。數據結構

關於考研的初衷

記得以前在 GitHub 上找資料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篇 2019 NJU CS 考研上岸 的經驗貼,對這位學長關於考研初衷的想法很是有感觸。機器學習

大部分人都是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到了這個年紀,忽然想清楚了本身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因而開始不顧一切地去追求。

的確,大學已經三年半了,我仍是會想起高考。但也沒有剛開始那麼在乎了,畢竟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沒考好就是沒考好,路還很長,怎麼走仍是要靠本身。學習

大二的時候六級口語是來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考的,當時就是在 擇善樓 考的。當天的午餐是高中同窗請我吃的。差很少是那個時候,就對南大有了很深的嚮往。加上身邊也有考南大計算機研究生的學長,能夠說冥冥中自有天意吧。記得大三第二學期的時候,每週都會騎着自行車去南大 仙Ⅰ-107機器學習導論 這門課。講臺上是 LAMDA 實驗室的老師在講着一個個模型、算法和數學公式。走過不知道多少遍的 九鄉河西路 ,從春天到夏天,早已熟記於心。那一學期的蹭課更加堅決了本身想去南大讀研的想法。spa

其實本身不選擇保研的很大一部分緣由是本身菜,拿不到學校的保研名額,另一部分緣由是我瞭解到南大計算機學碩是不收雙非的保研的,15級的 ACM亞洲金牌 學長都沒進夏令營。既然心中已經有了夢想學校,那麼其實保不保研對我來講也已經不重要了,還不如衝一衝考研,至少我想試試本身的水平到底在哪裏。操作系統

關於2020考研的記憶,是熟悉的4-400

2018年的末尾,我來到了 教4-400 這間教室,當時 2019考研初試 剛剛結束。當時只是爲了找間自習教室複習期末,正好有幾個認識的考研的學長學姐就是在這間教室複習考研的,而後我也就過來了。翻譯

沒想到一待就是一年。code

大三第二學期剛開學的時候就開始常駐400了。開學也就只開始了複習高數,由於轉專業大三第二學期還要補修好多課程,抽不出多餘的時間準備其餘科目了。差很少四月份打完 ACM 的退役賽,就正式告別本科階段的競賽之路了,開始一面複習考研數學,一面準備期末十幾門的考試。五月份有一次複習得心態崩了,崩得特別嚴重,複習什麼都看不進去,那段時候真的很難熬,開始思考將來。因此大三第二學期的結束,也就只複習了高數一輪,題目沒怎麼刷,其餘都沒來得及複習。blog

暑假也是在400度過的。外面是 39°C 的天氣,裏面是刷不完寫不出來的高數題和看不完的 845 專業課。其實最享受的就是暑假這兩個月了,早上七點不到就起了,晚上12點多睡,天天都能保持差很少10-11h的複習,最多的一次是一天覆習了13個小時。資源

在400也待了一年了,裏面的同窗基本也都很熟了,雖然基本都不知道名字,可是路上看到會打個招呼。

坐教室第一排的跨考 北航法碩 的小妹妹,天天都是七點就到教室了,晚上也是學到很晚纔回去,真的很是認真。

還有大三第二學期開學坐我後面,後來經歷了教室清理從新佔座,變成坐我前面的,考 北理工 的研友,12.20去考場那邊訂的酒店的時候,手機都落在了桌上,我看到趕忙跑下樓給她送了過去。

還有考 天大計算機 的物聯網學院的研友,考研期間和他聊過不少次關於感情上的事情,互相安慰着對方。

還有前面考 南航自動化 的小哥哥,前幾天在圖書館也看到他了,雖然不知道對方姓名,但仍是互相微笑着打了招呼。

還有二戰 天大控制科學與工程 的自動化學長,以前由於機緣巧合位置坐在了一排,就意外認識了,複習期間去打水上洗手間常常會碰到他,會互相打招呼。

固然還有和我一塊兒考 南京大學計算機 的高中同窗兼研友,常常一塊兒討論複習進度和數學、專業課上不會的問題。

考研可以堅持下來的很大一部分緣由,是由於有這些並肩做戰的研友們。

關於2020考研的記憶,是不時會給我鼓勵投喂個人學弟學妹們

考研可以堅持下來的另一部分緣由,是時不時給我鼓勵的學弟學妹們。會給我送來小零食,給我加油打氣。我真的不想辜負他們,想作一個成功上岸的學長,這樣還能夠繼續帶帶他們,畢竟以前轉專業也在帶着他們。學弟學妹們都很優秀,我也不能拖後腿。

關於2020考研的記憶,是和研友不止一次地聊過將來

記得在網上看到一句話:考研沒有你想象中那麼簡單,也沒你想象中那麼難。

當初看到的時候以爲這就是句廢話。真正經歷過,其實發現真的就那樣。

說不難,是由於和高考比起來,確實容易不少。你說高考考南京大學難仍是考研考南京大學難,拿我本身來講,我江蘇人,參加的江蘇高考,我以爲高考考南京大學更難,畢竟我高三模考最好的一次也就東南大學的水平。可是考研不同,考研是能夠真的衝一衝的。

說不簡單,是由於全程都是本身複習,沒有老師,得靠自律。你得本身制定複習計劃,本身找複習方法,本身上網搜索信息和資源。好在我有個好研友,數學和專業課不會的問題,我都問他,基本都能解答。

記得政治和英語考完的那一晚,我和研友在400複習數學和專業課到十點回宿舍,外面在下大雨,沒有共享單車,和研友一塊兒走路回宿舍的。路上兩人都感概到,真的有點後悔選擇南大了。南大的計算機考研專業課絕對是全國計算機考試科目最多的,沒有之一,初試五門,複試兩門+機試。其實我數學沒有複習好的很大一部分緣由,是專業課太多花了太多的時間,致使數學進度慢了,基礎沒打紮實。一門數據結構暑假從頭開始看C++版的(推薦教材是C++版),差很少看了一個多月,一門計算機系統基礎(ICS)把計算機組成原理和微機原理的知識都結合到了一塊兒,還加了些數字電路的東西,這門課是從頭開始跟着慕課學的,斷斷續續一直學到了十一月。操做系統和計網看的時間很少,由於實在沒時間了,算法選擇性放棄了,拿學長的話來講,看了也不會,就沒複習。後面專業課也就十二月二輪複習了一下,說是二輪複習,其實也就是把我和研友本身認爲的重點看了看,二刷了點王道上的題目,就開始作真題了。

沒有提綱,意味着什麼都會考,又考這麼多科目的專業課,真題也就只有近三年的資料,尚未標準答案,真的太難頂了。

若是不是對南大有執念,我真的會在九月報名的時候換學校。

關於2020考研的記憶,是從教四通過南2、南操、轉盤再到南三的那條路

我曾騎車路過無數次的圖書館、南2、南操,那條從教四到南三的路,已經不知道騎了多少遍了。看着閉了館的圖書館和偶爾亮着燈的南二食堂,有時我會想不少東西。

晚上聽着搖滾樂騎車回宿舍路過南操常常會看到那些在玩滑板的學生,有時候想一想他們這樣認真地作着本身喜歡的事情的樣子真的很可愛。要知道那時候已是十一月底了,溫度也逐漸降爲個位數。可是他們還在那條路上練着滑板,我真的感嘆年輕真好。

關於2020考研的記憶,是兩天的仙Ⅰ-317考場

12.20那天來南大看考場,提早熟悉了一下考場去食堂的路。

12.21:早上6:30起牀,在南三吃了早飯,而後和研友一塊兒騎車去羊山公園地鐵站,坐一站地鐵到南大仙林校區站,再走去擇善樓,差很少還能背半小時肖四,8:15進考場,而後開始考政治。中午一塊兒騎車去九食堂,吃的煲仔飯。吃完又騎車回擇善樓,找了間教室趴着午睡了半小時,起來又背了幾遍本身的做文模板,13:45就進考場考英語了。考完走去地鐵站,坐2號線回羊山公園,再騎車回學校,在南二吃的晚飯,就繼續回400複習數學和專業課了。

12.22:依然是早上6:30起牀,同樣的行程。這裏有個小插曲,我和研友從擇善樓靠近操場的一面進去的教學樓,而後去上了個洗手間,出來被保安看到,而後指着咱們叫咱們出來,剛出來就到8:00,而後外面的考生就都進去了。在此不對保安的行爲做任何評價。我到如今還沒能理解,爲何教學樓一面不許考生進,一面又不攔。可能這個小插曲對我和我研友上午的數學發揮都有必定的影響,反正咱們兩個考完都以爲炸了。見都沒見過的題型,還不止一道。中午沒怎麼睡着,又複習了點專業課。下午考專業課的時候,其實心情釋然了不少。把會寫的都寫了,不會寫的也憑感受寫了。考完仍是坐2號線回羊山公園再騎車直接回的南三吃的飯。

關於2020考研的記憶,是數不清的失眠的夜晚

其實我已經一年多沒睡到什麼好覺了。我睡眠質量一直都不好,常常作夢。還記得複習考研的這半年裏,常常作奇奇怪怪的夢。

一部分是壓力大,的確,複習考研數學把我虐到懷疑本身本科均分90左右的數學課是否是白學了。845專業課虐到我根本看不完,時常感嘆本身真的適合學計算機嗎。壓力大的主要緣由其實來自於本身選擇的目標院校確實過於難了一點,常常複習到懷疑本身的智商。可是考研對於我來講就是想去夢想學校,若是隻是爲了一個研究生學歷而選了個很容易就考上的學校,那樣的研究生不是我想要的。

另外一部分是由於感情上的事情。

還有一部分是家人那邊的事情。十一月的時候複習狀態不好,有一次晚上失眠到凌晨四點,次日晚上原本想和爸媽聊聊天,談談最近的事情。可是發現和我爸媽的三觀方面真的很不一致。他們只想我回老家考個公務員,那種一眼就能夠望到將來的人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段時間真的很難熬,學不動了我就回宿舍看看電影,就當放鬆了。

關於2020考研的記憶,是陪我度過艱難時光的搖滾樂以及認識的滾圈的朋友們

很感謝在2019年的暑假靠着網易雲的日推接觸到了 國搖 ,而後真正地愛上了這種音樂。搖滾樂給過我無數的動力,記得每次複習壓力大複習不動的時候,我都會聽野合,聽的最多的是 明天復活 。我舉得 復活 的英文名翻譯的很好,叫 Back To Life ,必定要熱愛生活,即便身處黑暗,也要相信將來。

這是我一位研友臨近考研的朋友圈動態,通過贊成截圖放到了這裏。我那研友最後壓力真的挺大的,晚上一兩點都沒睡着,早上起的特別早。

很感謝在最近的半年,認識了不少滾圈的朋友,他們都很可愛,人都很好,我在他們身上感覺到最多的東西是 自由 。他們會在朋友圈表現最真實的本身,不會在乎別人的眼光。作最真實的本身,真的很棒。

寫在最後

其實前陣子還有不少感慨的,沒有及時寫下來,如今已經沒有以前的那些感受了,就寫到這吧。

最後就仍是用 GitHub 上看到的那篇經驗貼的節選來結束着這篇考研回憶吧。

祝好!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