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這裏介紹主要的幾塊:Console、Source、Networkjavascript
你們都有用過各類類型的瀏覽器,每種瀏覽器都有本身的特點,本人拙見,在我用過的瀏覽器當中,我是最喜歡Chrome的,由於它對於調試腳本及前端設計調試都有它比其它瀏覽器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地方。可能你們對console.log會有必定的瞭解,內心不免會想調試的時候用alert不就好了,幹嗎還要用console.log這麼一長串的字符串來替代alert輸出信息呢,下面我就介紹一些調試的入門技巧,讓你愛上console.logcss
先的簡單介紹一下chrome的控制檯,打開chrome瀏覽器,按f12就能夠輕鬆的打開控制檯html
你們能夠看到控制檯裏面有一首詩還有其它信息,若是想清空控制檯,能夠點擊左上角那個來清空,固然也能夠經過在控制檯輸入console.clear()來實現清空控制檯信息。以下圖所示前端
如今假設一個場景,若是一個數組裏面有成百上千的元素,可是你想知道每一個元素具體的值,這時候想一想若是你用alert那將是多慘的一件事情,由於alert阻斷線程運行,你不點擊alert框的肯定按鈕下一個alert就不會出現。java
下面咱們用console.log來替換,感覺一下它的魅力。node
看了上面這張圖,是否是認識到log的強大之處了,下面咱們來看看console裏面具體提供了哪些方法能夠供咱們平時調試時使用。jquery
一、先說一下源碼定位git
你們打開測試網頁 看到頁面右下方有一個推薦的圖標嗎?右擊推薦圖標,選擇審查元素,打開谷歌控制檯,以下圖所示程序員
咱們如今想知道votePost方法到底在哪?跟着我這樣作,在Console面板裏面輸入votePost而後回車github
直接點擊上圖標紅的連接,控制檯將定位到Sources面板中,展現以下圖所示
你們看了上面這個圖片以後估計頭都要暈了吧,這麼多js都整在一行,讓人怎麼看呀,不用擔憂,按下圖操做便可(也就是點擊中間面板左下方的Pretty print就好了)
這時咱們再回到Console面板時會驚奇的發現原來的連接後面的1如今變成91了(其實這裏的數字1或者91就是表明votePost方法在源碼中的行號 )如今看出Pretty print按鈕的強大之處了吧
知道了怎麼樣查看某一個按鈕的源碼,那接下來的工做即是調試了,調試第一步須要作的即是設置斷點,其實設置斷點很簡單,點擊一下上圖所示的92便可,這時你會發現92行號旁邊會多了一個圖標,這裏解釋一下爲何不在91處設置斷點,你能夠試下,事實上根本就無法在91處上設置斷點,由於它是函數的定義處,因此無法在此設置斷點。
設置好了斷點後,你就會在右邊Breakpoints方框裏看到剛剛設置的斷點。
咱們先來介紹一下用到的調試快捷鍵吧(事實上咱們也能夠不用下表所示的快捷鍵,直接點擊上圖所示右側欄最上層的一排按鈕來進行調試,具體用哪一個按鈕,把鼠標放到按鈕上方一會就會顯示它相應的提示)
快捷鍵 | 功能 |
---|---|
F8 | 恢復運行 |
F10 | 步過,遇到自定義函數也當成一個語句執行,而不會進入函數內部 |
F11 | 步入,遇到自定義函數就跟入到函數內部 |
Shift + F11 | 步出,跳出當前自定義函數 |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當咱們點擊「推薦」按鈕進行調試的時候會發現,無論咱們是按的F10進行調試仍是按F11進行逐步調試,都無法進行$.ajax函數內部,即便咱們在函數內部設置了斷點也沒有辦法進入,這裏按F8纔是真正起效果的,不信你試試。
當咱們在調試的時候,右側Scope Variables裏面會顯示當前做用域以及他的父級做用域,以及閉包。你不只能在右側 Scope Variables(變量做用域) 一欄處看到當前變量,並且還能把鼠標直接移到任意變量上,就能夠查看該變量的值。
用圖說話(哈哈)
剛剛咱們介紹的只是在html裏面可以看獲得它綁定了onclick事件,這樣咱們就找到它綁定的js函數,若是它是在jQuery頁面加載完成函數裏面綁定的,這時候咱們怎麼知道它綁定的是哪一個js函數呢,若是咱們不知道綁定的js函數就更加不用說調試進去了
下面介紹一下如何查看,仍是以剛剛那個測試網頁爲例子吧,可是此次咱們來看「提交評論」做說明吧,
右擊「提交評論」–>審覈元素,咱們能夠清楚的看到在這個按鈕上未綁定任何事件。在Console面板內輸入以下代碼
function lookEvents (elem) { return $.data ? $.data( elem, "events", undefined, true ) : $._data( elem, "events" ); } var event = lookEvents($("#btn_comment_submit")[0]); // 獲取綁定的事件
以下圖所示:
按照上述介紹的方法定位到具體的blog-common.js裏面,找到postComment 而後一層層的找到具體的代碼,再設置斷點就行了。
最後介紹一下一個神器,很好用的debugger
若是你本身寫的代碼,你執行的時候想讓它在某一處停下來,只要寫上的debugger就行了,不信你試試!哈哈
要想打開谷歌控制檯,有兩種方式
你們知道Elements面板最大的功能就是操做屬性和修改html。這裏我再說一些你們可能不太熟悉的特性,
這些功能是我以爲最有意思的,大家能夠試試哦。
下面來具體說說幾個複雜點的功能
能夠經過 ctrl + z 取消
目前控制檯方法和屬性有:
["$$", "$x", "dir", "dirxml", "keys", "values", "profile", "profileEnd", "monitorEvents", "unmonitorEvents", "inspect", "copy", "clear", "getEventListeners", "undebug", "monitor", "unmonitor", "table", "$0", "$1", "$2", "$3", "$4", "$_"]
下面咱們來一一介紹一下各個方法主要的用途。
通常狀況下咱們用來輸入信息的方法主要是用到以下四個
用於輸出普通訊息
用於輸出提示性信息
用於輸出錯誤信息
用於輸出警示信息
用於輸出調試信息
用圖來講話
console對象的上面5種方法,均可以使用printf風格的佔位符。不過,佔位符的種類比較少,只支持字符(%s)、整數(%d或%i)、浮點數(%f)和對象(%o)四種。
格式化符號 | 實現的功能 |
---|---|
%s | 格式化成字符串輸出 |
%d or %i | 格式化成數值輸出 |
%f | 格式化成浮點數輸出 |
%o | 轉化成展開的DOM元素輸出 |
%O | 轉化成JavaScript對象輸出 |
%c | 把字符串按照你提供的樣式格式化後輸入 |
console.log("%d年%d月%d日",2011,3,26); console.log("圓周率是%f",3.1415926);
%o佔位符,能夠用來查看一個對象內部狀況
var dog = {}; dog.name = "大毛"; dog.color = "黃色"; console.log("%o", dog);
下面重點說一下console.log的一些技巧
一、重寫console.log 改變輸出文字的樣式
console.log("%c3D Text"," text-shadow: 0 1px 0 #ccc,0 2px 0 #c9c9c9,0 3px 0 #bbb,0 4px 0 #b9b9b9,0 5px 0 #aaa,0 6px 1px rgba(0,0,0,.1),0 0 5px rgba(0,0,0,.1),0 1px 3px rgba(0,0,0,.3),0 3px 5px rgba(0,0,0,.2),0 5px 10px rgba(0,0,0,.25),0 10px 10px rgba(0,0,0,.2),0 20px 20px rgba(0,0,0,.15);font-size:5em"); console.log('%cRainbow Text ', 'background-image:-webkit-gradient( linear, left top, right top, color-stop(0, #f22), color-stop(0.15, #f2f), color-stop(0.3, #22f), color-stop(0.45, #2ff), color-stop(0.6, #2f2),color-stop(0.75, #2f2), color-stop(0.9, #ff2), color-stop(1, #f22) );color:transparent;-webkit-background-clip: text;font-size:5em;');
輸出的結果以下圖所示:
二、利用控制檯輸出圖片
三、指定輸出文字的樣式
用來顯示網頁的某個節點(node)所包含的html/xml代碼
<body> <table id="mytable"> <tr> <td>A</td> <td>A</td> <td>A</td> </tr> <tr> <td>bbb</td> <td>aaa</td> <td>ccc</td> </tr> <tr> <td>111</td> <td>333</td> <td>222</td> </tr> </table>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 var mytabl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table'); console.dirxml(mytable); } </script>
>輸出一組信息的開頭和輸出結束一組輸出信息
看你需求選擇不一樣的輸出方法來使用,若是上述四個方法再配合group和groupEnd方法來一塊兒使用就能夠輸入各類各樣的不一樣形式的輸出信息。
哈哈,是否是以爲很神奇呀!
對輸入的表達式進行斷言,只有表達式爲false時,才輸出相應的信息到控制檯
(這個方法很是實用哦)當你想統計代碼被執行的次數
(這個方法是我常用的 可不知道比for in方便了多少) 直接將該DOM結點以DOM樹的結構進行輸出,能夠詳細查對象的方法發展等等
計時開始和計時結束(看了下面的圖你瞬間就感覺到它的厲害了)
配合一塊兒使用來查看CPU使用相關信息
在Profiles面板裏面查看就能夠看到cpu相關使用信息
配合一塊兒記錄一段時間軸
堆棧跟蹤相關的調試
上述方法只是我我的理解罷了。若是想查看具體API,能夠上官方看看,具體地址爲:https://developer.chrome.com/devtools/docs/console-api
下面介紹一下控制檯的一些快捷鍵
你們一用就知曉。好比用上鍵就至關於使用上次在控制檯的輸入符號
命令返回最近一次表達式執行的結果,功能跟按向上的方向鍵再回車是同樣的
上面的$_</code>須要領悟其奧義才能使用得當,而$0~$4則表明了最近5個你選擇過的DOM節點。
什麼意思?在頁面右擊選擇審查元素
,而後在彈出來的DOM結點樹上面隨便點選,這些被點過的節點會被記錄下來,而$0</code>會返回最近一次點選的DOM結點,以此類推,$1返回的是上上次點選的DOM節點,最多保存了5個,若是不夠5個,則返回
undefined
。
$ // 簡單理解就是 document.querySelector 而已。 $$ // 簡單理解就是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 而已。 $_ // 是上一個表達式的值 $0-$4 // 是最近5個Elements面板選中的DOM元素,待會會講。 dir // 其實就是 console.dir keys // 取對象的鍵名, 返回鍵名組成的數組 values // 去對象的值, 返回值組成的數組
看一下chrome控制檯一個簡單的操做,如何查看頁面元素,看下圖就知道了
你在控制檯簡單操做一遍就知道了,是否是以爲很簡單!
也就是說你能夠用$
加上熟悉的css選擇器來選擇DOM節點
經過此命令能夠將在控制檯獲取到的內容複製到剪貼板(若是在elements面板中選中某個節點,也能夠直接按ctrl+c執行復制操做)
(哈哈 剛剛從控制檯複製的body裏面的html能夠任意粘貼到哪 好比記事本 是否是以爲功能很強大)
前者返回傳入對象全部屬性名組成的數據,後者返回全部屬性值組成的數組
monitor(function),它接收一個函數名做爲參數,好比function a
,每次a
被執行了,都會在控制檯輸出一條信息,裏面包含了函數的名稱a
及執行時所傳入的參數。
而unmonitor(function)即是用來中止這一監聽。
看了這張圖,應該明白了,也就是說在monitor和unmonitor中間的代碼,執行的時候會在控制檯輸出一條信息,裏面包含了函數的名稱a
及執行時所傳入的參數。當解除監視(也就是執行unmonitor時)就再也不在控制檯輸出信息了。
格式化符號 | 實現的功能 |
---|---|
%s | 格式化成字符串輸出 |
%d or %i | 格式化成數值輸出 |
%f | 格式化成浮點數輸出 |
%o | 轉化成展開的DOM元素輸出 |
%O | 轉化成JavaScript對象輸出 |
%c | 把字符串按照你提供的樣式格式化後輸入 |
說了上面一堆公式,仍是舉個例子讓你印象深入一些,哈哈。
在控制檯輸入以下代碼
console.log("%c3D Text"," text-shadow: 0 1px 0 #ccc,0 2px 0 #c9c9c9,0 3px 0 #bbb,0 4px 0 #b9b9b9,0 5px 0 #aaa,0 6px 1px rgba(0,0,0,.1),0 0 5px rgba(0,0,0,.1),0 1px 3px rgba(0,0,0,.3),0 3px 5px rgba(0,0,0,.2),0 5px 10px rgba(0,0,0,.25),0 10px 10px rgba(0,0,0,.2),0 20px 20px rgba(0,0,0,.15);font-size:5em"); console.log('%cRainbow Text ', 'background-image:-webkit-gradient( linear, left top, right top, color-stop(0, #f22), color-stop(0.15, #f2f), color-stop(0.3, #22f), color-stop(0.45, #2ff), color-stop(0.6, #2f2),color-stop(0.75, #2f2), color-stop(0.9, #ff2), color-stop(1, #f22) );color:transparent;-webkit-background-clip: text;font-size:5em;');
輸出的結果以下圖所示:
此次分享的是Chrome開發工具中最有用的面板Sources。 Sources面板幾乎是我最經常使用到的Chrome功能面板,也是在我看來決解通常問題的主要功能面板。一般只要是開發遇到了js報錯或者其餘代碼問題,在審視一遍本身的代碼而一無所得以後,我首先就會打開Sources進行js斷點調試,而它也幾乎能解決我80%的代碼問題。Js斷點這個功能讓人興奮不已,在沒有js斷點功能,只能在IE(萬惡的IE)中靠alert彈出窗口調試js代碼的時代(特別alert一個object根本不會理你),那樣的開發環境對於前端程序員來講簡直是一場噩夢。本篇文章講會介紹Sources的具體用法,幫助各位在開發過程當中夠愉快地調試js代碼,而不是因它而發瘋。首先打開F12開發工具切換到Sources面板中:
Sources功能面板是資源面板,他主要分爲四個部分,四個部分並非獨立的,他們互相關聯,互動共同實現一個重要的功能:監控js在執行期的活動。簡單來講就是斷點啦。
谷歌瀏覽器2015最新版下載:http://www.cr173.com/soft/2349.html
首先咱們來看區域1,它的功能有些相似於Resources面板,主要是顯示網頁加載的腳本文件:例如css, js等資源文件(它不包含cookie,img等靜態資源文件)。
區域1的導航條上有三個tab切換選項,他們都存有不一樣域名和環境下的js和css文件,咱們首先來講明Sources(資源)選項的做用:
Sources: 包含該項目的靜態資源文件。雙擊選中文件,該文件內容會在區域2中顯示,若是你選中的是js文件,那麼你能夠在區域2種單擊行號進行斷點調試,只要js執行到了你所標記的這一行,它會中止向下執行而且等待你的命令:
從上圖能夠看到js執行到斷點處時各個區域的變化,首先是區域3中的Breakpoints記錄信息會變高亮,而後是區域4中Scope 選項中列出了斷點處私有和公有的變量信息,這樣,我能夠很直觀地知道,此時此刻js的執行狀態。一樣的,你能夠把鼠標放到區域2種的某個變量上,瀏覽器會彈出一個小框框,框框裏面則是你懸浮其上的變量全部信息:
而後,你能夠按F10跟着js執行的路徑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若是你遇到了一個函數包含着另一個函數,那麼你能夠按F11進入到個函數中去觀察它的代碼執行活動。你也能夠經過點擊區域1底部的各個圖標對js代碼進行跟蹤。不過我建議你使用快捷鍵,故名思義,由於它比較快捷方便。不過怎麼用徹底按照我的習慣來吧。下圖是各個按鈕的做用功能。
在上圖藍色圓圈中數字,它們分別表明:
一、中止斷點調試
二、不跳入函數中去,繼續執行下一行代碼(F10)
三、跳入函數中去(F11)
四、從執行的函數中跳出
五、禁用全部的斷點,不作任何調試
六、程序運行時遇到異常時是否中斷的開關
接下來在區域4種切換到Watch Expressions 選項,它的做用是爲目前斷點添加表達式,使得每次斷點往下走一步都會執行你寫下的js代碼。須要注意的是這個功能必須謹慎使用,由於這可能會致使你寫下的監控代碼段會不斷地被執行。
爲了不你的調試代碼重複執行,咱們能夠在調試時直接在console控制檯上一次性地輸出當前斷點處的信息(推薦這樣作)。爲了驗證咱們在console面板中擁有的是當前斷點環境,我門能夠對比斷點執行先後的this值變化。
若是你以爲在斷點的時候爲了看一個變量必須借用console面板輸出的方式來查看會比較麻煩,那麼你能夠更新最新版的Chrome,它已經爲咱們解決了這個煩惱。爲了方便開發者調試,在這一點上谷歌已經作到了極致,就在前幾天更新過Chrome之後,滷煮意外地發現了斷點時監控環境變量的另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極爲清晰,在斷點調試的時候,區域2中會自動顯示每一個變量的值,每次代碼往下走的時候這個值都回時時更新。這讓開發者對當前環境變量幾乎能夠說是一目瞭然。(此功能有一個小缺陷,那就是沒法查看數組或者對象的具體索引和值,不過我相信google會改進它的。)
當你的項目已經線上,出現了一個bug,你修復了以後沒法看到它真正在線上的效果,那麼你能夠在打開線上的項目,直接在瀏覽器中修改代碼而後看到效果。這樣的效果每每是最直接的,這種方法也能幫你省去頻繁驗證發佈的麻煩,畢竟身爲前端碼農的你也必定會聽到事後臺(一般狀況下是後臺發佈)大哥的抱怨:「XXX,測試經過了沒,不要出現了哈,發佈一次很麻煩的!」。而在Chrome裏面,只須要在區域2種直接修改,你就能夠驗證你的代碼在線上是否可行。滷煮在此處只是指出該功能的用法之一。其餘的就憑諸位的聰明才智去想了。
即便在斷點時,你也能夠編輯代碼,按ctrl+S保存以後,你會看到區域2的背景由白色變爲淺色,而斷點會從新開始執行。
回到區域1,Content script 選項開裏面包含着一些第三方插件或者瀏覽器自身的js代碼,常常它是被忽略的,實際上它的做用不多。咱們能夠更多關注一下Snippets選項。還記得基礎篇裏面介紹的style嗎?在裏面咱們能夠編輯界面的css代碼而且即時看到它們的映射效果,一樣地,在Sinppets中,咱們也 能夠編輯(重寫)js代碼片斷。這些片斷實際上就至關於你的js文件同樣,不一樣的是本地的js文件在編輯器裏面編輯的,而此處,你是在瀏覽器中編寫的。這些代碼片斷在瀏覽器刷新的時候既不會消失,也不會執行,除非是你手動執行它。它能夠存在你的本地瀏覽器中,即便關閉瀏覽器,再次打開時它依然還在那裏。它的主要做用可使得咱們編寫一些項目的測試代碼時提供便捷,你知道,若是你在編輯器上編寫這些代碼,在發佈時你必須爲它們添加註釋符號或者手動刪除它們,而在瀏覽器上編寫就不須要這樣繁瑣了。
在Snippets選項的空白處右鍵後選擇彈出的new選項,創建一個你本身的新的文件,而後在區域2種編輯它。
Snippets 的很是功能強大,它的許多隱藏功能還有待發掘。目前滷煮使用它是在記住調試片斷、單元測試、少許的功能代碼編寫功能上。
最後咱們看看js中時間豐富的監控功能,同上篇文章介紹的同樣,Sources面板和Elements面板同樣有監控事件的功能,並且Sources中功能更加豐富,也更增強大。它的這部分功能集中在區域3中。我如下圖爲例,觀察其做用。
從上到下,紫色圈內的數字的意義:
一、斷點處的債堆棧,就是從該函數起,逐級追尋調用到他的函數名。例如:
function a () { b(); } function b() { c(); } function c() { //在該處斷點,查看call stack } a->b->c. call stack 從上到下的順序就是 c b a
二、在區域2中你的斷點調試信息。當某個斷點在執行的時候對應的信息會高亮,雙擊該處信息能夠在區域2中快速定位。
三、添加的Dom監控信息。
四、擊+ 並輸入 URL 包含的字符串便可監聽該 URL 的 Ajax 請求,輸入內容就至關於 URL 的過濾器。若是什麼都不填,那麼就監聽全部 XHR 請求。一旦 XHR 調用觸發時就會在 request.send() 的地方中斷。
五、爲網頁添加各類類型的斷點信息。如選中了Mouse中的某一項(click),當你在網頁上出發這個動做(單擊網頁任意地方),你瀏覽器就是馬上斷點監控該事件。
值得再次重複一遍,Sources是通常的功能開發中最經常使用到也是最有用的功能面板,它裏面的許多功能對於咱們開發前端工程來講是很是有幫助的。在web2.0時代的今天,我不推薦依然在本身的代碼裏面寫調試信息的行爲,由於這會然你的開發變得繁瑣。Chrome開發工具給咱們提供的強大功能,咱們應該好好利用之。
chrome開發者工具最經常使用的四個功能模塊:
Elements:主要用來查看前面界面的html的Dom結構,和修改css的樣式。css能夠即時修改,即便顯示。大大方便了開發者調試頁面,這真是十分友好的~
console:這個除了查看錯誤信息、打印調試信息(console.log())、寫一些測試腳本之外,還能夠看成Javascript API查看用。例如我想查看console都有哪些方法和屬性,我能夠直接在Console中輸入」console」並執行~
Sources:主要用來調試js和查看源代碼
Network:重頭戲來了~
那我就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來寫啦~
記錄按鈕 處於打開狀態時會在此面板進行網絡鏈接的信息記錄,關閉後則不會記錄。
清除按鈕 清除當前的網絡鏈接記錄信息。(點擊一下就能清空)
捕獲截屏 記錄頁面加載過程當中一些時間點的頁面渲染狀況,截圖根據可視窗口截取,以下圖所示。
過濾器 可以自定義篩選條件,找到本身想要資源信息,以下圖所示。
也能夠是一些指定條件
指定條件有哪些?
domain:資源所在的域,即url中的域名部分。如 domain:api.github.com
has-response-header:資源是否存在響應頭,不管其值是什麼。如 has-response-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is:當前時間點在執行的請求。當前可用值:running
larger-than:顯示大於指定值大小規格的資源。單位是字節(B),可是K(kB)和M(MB)也是能夠的~ 如larger-than:150K
method:使用何種HTTP請求方式。如 GET
mime-type:也寫做content-type,是資源類型的標識符。如 text/html
scheme:協議規定。如 HTTPS
set-cookie-name:服務器設置的cookies名稱
set-cookie-value:服務器設置的cookies的值
set-cookie-domain:服務器設置的cookies的域
status-code:HTTP響應頭的狀態碼
顯示詳細信息
顯示時間流
是否保留日誌
當選擇保留日誌,從新加載url當前界面時,以前請求顯示的資源信息,會保留下來,不會清空的喲~
是否進行緩存
當打開開發者工具時生效,打開這個開關,則頁面資源不會存入緩存,能夠從Status欄的狀態碼看文件請求狀態。
設置模擬限速,以下圖所示。
設置限速能夠模擬處於各類網絡環境下的不一樣用戶訪問本頁面的狀況。
下列介紹中,前者爲名詞解釋,後者爲舉例
Name/Pat:資源名稱以及URL路徑 (main.css)
Method:Http請求方法 (GET或者POST)
status/Text:Http狀態碼/文字解釋 (200,ok)
Type :請求資源的MIME類型,MIME是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html,css,js等)
Initiator:解釋請求是怎麼發起的,有四種可能的值
size/content:size是響應頭部和響應體結合的大小,content是請求解碼後的大小
點擊某個具體請求後的界面,以下圖所示:
一共分爲四個模塊:
Headers
Header面板列出資源的請求url、HTTP方法、響應狀態碼、請求頭和響應頭及它們各自的值、請求參數等等
Preview:預覽面板,用於資源的預覽。
Response:響應信息面板包含資源還未進行格式處理的內容
Timing:資源請求的詳細信息花費時間
對某請求右鍵,出現頁面以下圖所示。
Copy Request Headers:複製HTTP請求頭到系統剪貼板
Copy Response Headers:複製HTTP響應頭到系統剪貼板
Copy Response:複製HTTP響應內容到系統剪貼板
Copy as
cURL:將網絡請求做爲一個curl的命令字符複製到系統剪貼板(curl是一種開源的命令行工具和庫,用於配合url語法進行數據傳輸)
Copy All as HAR:將網絡請求記錄信息以HAR格式複製到系統剪貼板(what is HAR file)
Save as HAR with Content:將資源的全部的網絡信息保存到HAR文件中(.har文件)
Clear Browser Cache:清除瀏覽器緩存
Clear Browser Cookies:清除瀏覽器cookies
Open in Sources Panel:當前選中資源在Sources面板打開
Open Link in New Tab:在新tab打開資源連接
Copy Link Address:複製資源url到系統剪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