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診專家:html
王爲:以色列RIT公司全國技術經理。具備多年綜合佈線產品經驗,目前仍活躍於佈線領域。爲信息產業部綜合佈線從業人員資質課程授課屢次,學員遍及全國。直接參與國內多個超大型和大型智能佈線項目的前期策劃和調試指導。數據庫
吳健: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信息通訊專業委員會綜合佈線工做組副組長,美國康普公司中國區技術總監。北京科技大學管理碩士,從1995年起從事於佈線系統和網絡系統的設計、管理和維護;曾主持過多個項目的網絡監測系統和網絡管理系統項目,併爲美國福祿克網絡公司創辦了CNMT(網絡管理和維護認證工程師)課程,編著有《網絡維護與故障診斷實驗教程》,《現代光纖通訊技術》。安全
陳宇通: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信息通訊專業委員會綜合佈線工做組副組長,美國西蒙公司大中國區技術部經理。多年來從事計算機及網絡集成,前後得到CISCO和NOVELL的認證資質。參與規劃設計了多個萬點以上的大型綜合佈線項目,並參加了多個國家及地方的綜合佈線及網絡設計、驗收標準和規範編制、審定工做。在多家IT專業媒體發表關於標準發展、技術更新、現場安裝工藝等方面的技術文章,並主持用戶問答專欄。服務器
許楠:泰科電子安普佈線資深技術經理,負責泰科電子安普佈線系統在各類不一樣行業的應用。同時,仍是安普佈線ACT受權培訓及智能佈線管理系統培訓的資深講師,負責培訓來自大中國區的安普佈線系統客戶及代理商、系統集成商。有着多年綜合佈線系統設計、安裝、測試等工程經驗,並深刻研究智能佈線管理技術,有着深厚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實戰經驗。前後負責多個大型綜合佈線項目的設計,並指導系統的安裝測試。項目涉及多個行業,包括:環境部履約中心(北京)、北京信息科研所、新浪網數據中心、中國銀行數據中心等。網絡
一、問:當要機房真正的達到無人值守、方便管理、網絡安全等要求下,智能佈線系統須要作到哪些內容?而且這項技術在將來多少年內才能普及到通常中小型企業?(如今通常非IT的中國企業,佈線基本上都是手工,常規的)
答(吳健):首先澄清幾點:
1)智能佈線是在原傳統佈線基礎的管理能力的提高,並非不要跳線或自動跳線,跳線仍然須要,並須要人工操做;不一樣是的後期管理能力,好比跳線的鏈接關係,手工操做的全程記錄,跳線鏈接兩端鏈接點的追蹤查找,自動和時實的文檔記錄。
2)目前已經有許多企業使用智能佈線,也包括一些中小企業,其實採用智能佈線比原傳統佈線成本的提升度並不大。
3)就目前的幾種智能佈線技術來看,主要關注仍是配線架的電子化和跳線區的管理,其它部分(水平鏈路,面板模塊,工做區跳線)仍然是傳統的方式, 緣由是跳線部分是最容易變更的,因此最應電子化管理。分佈式
二、問:仍是第一次據說佈線能夠智能化,這個智能化是基於硬件來實現仍是基於軟件?或者是軟硬結合?
答(吳健):1)純軟件化的佈線管理軟件早已有之,並普遍應用,這裏是指軟硬結合的。固然此時的軟件功能已經有了大大提高,由於能夠和硬件同步。
2)對於下面這些術語:智能化佈線系統,電子配線架,智能佈線,智能基礎設施管理,智能配線架,基本相似,基本都是指軟硬兼施的。
答(陳宇通):目前市場上能夠看到的智能化佈線都是硬件加軟件的集成平臺,與傳統佈線系統在硬件上的區別是在設備間或電信間的配線架端口上加入了檢測機制,經過外加鏈路檢測或端口開關檢測等技術,將端口鏈接狀態(是否插上跳線,跳線鏈接哪2個端口)信息經過專有設備收集後經TCP/IP網絡傳輸至服務器上安裝的管理軟件,此軟件通常支持簡單網絡管理協議,能夠獲取更多的網絡硬件信息(如MAC地址,IP地址,主機名等),在以上軟硬件協同工做的前提下,實現新一代的IT設施智能管理。
目前在國內已有許多投入運行的成功案例,請聯繫各廠商表明處以得到詳細信息和相關產品資料。ide
三、問:佈線系統更加智能化是否也意味着更大的成本支出呢?
答(吳健):簡單回答:是的。初期產品採購成本要增長,但增長多少根據項目設計有關。
複雜回答:不是的。由於佈線不是施工完就沒事了,從整個基礎設施生命週期看,後期維護和管理也須要人員和成本,而對網絡來說最關鍵的是可靠穩定,快速故障恢復,準備的文檔備案,流程化的管理。這些東西是能夠算出投資回報率的。工具
四、問:如何作好後期的維護,咱們公司原來佈線不是很正規。更主要的後面又加了不少,如今看起來很是亂,像蜘蛛網同樣。現在有什麼好的辦法從新整理,又不會不當心碰到之前的線致使網絡不通?還有能聊聊,機房防雷的措施嗎?
答(吳健):這是佈線管理問題,作好佈線管理涉及的方面不少:
1)機架機櫃的選擇;
2)管理跳線使用的水平和垂直理線器的部署;
3)標識命名設計和規範;
4)鏈接記錄和文檔備案。
你的問題是比較廣泛的,主要是空間和理線附件部署缺少考慮。從實踐角度我給兩個建議:
1)採用較寬機櫃,使用垂直理線器。
2)儘可能使用開放式機架,而不是機櫃。
固然若是你能使用電子配線架,即便很亂,能夠找到跳線的鏈接關係。並自動創建文檔備案。性能
五、問:如何實行智能化啊,我感受線就是線,交換機就是交換機,路由器就是路由器。從何而來的智能佈線。恰好廠房要搬遷,若是能夠我會考慮。能不能給我一個思考的方向,這樣我能夠給老總一些思路去思考這些問題。智能化的方案比傳統的優點在哪裏?能比傳統的佈線壽命長多少。並且我沒有碰到過就線路問題,就感受傳統佈線使用壽命也很長。
答(王爲):智能化佈線首先是經過軟件把佈線系統進行電子化管理,尤爲是其中的跳線部分實行實時監測,監測其變化。軟件同時也對交換機和終端等設備經過snmp進行識別並歸入管理範疇。最後,經過如軟件界面能夠把佈線和相關設備都一目瞭然,並知道其實時的變化。這是任何網管軟件作不到的。
智能佈線只是在佈線基礎上加載了管理,並不延長佈線壽命。測試
六、問:請問要實現智能佈線都有增長那些硬件和軟件,是由那家生產的,可否有個產品的詳細介紹連接,否則你們對這個概念都不太清楚。
答(吳健):如今提供智能佈線的廠家不少,以國外廠商爲主。每一家使用技術和產品特色不太同樣。他們的共同點是:
1)在管理區採用電子配線架,而不是普通配線架。
2)增長鏈接電子配線架的管理器,數量和類型,各廠家不同。
3)購買軟件,軟件可能以功能收費,也可能以管理的點數來收費。各廠商賣軟件的方式不一樣。
下面連接是康普的ipatch產品資料:
http://www.commscope.com/systimax/chn/support_document/brochure/1218822_17965.html
答(許楠):佈線系統實現智能化管理須要硬件和軟件的配合,對於用戶來講,不須要分別購買,只須要選擇相應的管理系統就能夠,好比安普的AMPTRAC,康普的iPatch,西蒙的MapIT G2,瑞特的PatchView,Molex 的MIIM。各個廠商的智能佈線管理系統在實現的功能上大體相似,但系統產品相互之間基本沒法兼容。
下面的連接是安普AMPTRAC智能佈線管理系統的視頻介紹:http://www.ampnetconnect.com.cn/Proseminar/file/200921083034406AMPTRAC%20Final@.wmv
答(王爲):每一個廠家都有本身的硬軟件配置,有相同點也有不一樣點。一下是RIT相應產品的介紹。http://www.rittech.com/?CategoryID=729
七、問:請問專家何爲智能,有何好處?
答(吳健):這很像是一個領導常問的問題,因此須要深刻淺出的回答:
何爲智能?
1)手工的記錄變爲自動的記錄是爲智能;
2)遠程能作的,不須要本地來作是爲智能;
3)分散的數據,變爲集中的數據是爲智能;
4)沒法採集的物理層位置信息,變爲能夠感觸的線纜位置信息是爲智能;
有何好處?
1)查找跳線鏈接關係快,故障診斷快
2)讓佈線和網絡更安全,現場的故障能夠報警,能夠記錄
3)讓管理員更省心,減小大量文檔的創建和更新
八、問:各位專家好!我請教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大樓的佈線:國標《綜合佈線系統工程設計規範》GB50311-2007內的4.7進線間,咱們一般在設計過程當中理解爲這個進線間就是室外光纜或電纜進入室內以後要轉爲室內光纜或電纜,然而在實際的工程當中不少工程商直接把運營商的進戶線(室外光纜/電纜)直接敷設進中心機房(設備間),沒有轉爲室內纜,請問這樣作合理嗎?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數據中心的佈線:咱們最近遇到這樣的客戶需求:不採用列頭櫃的方式(分佈式結構)。按照每三臺設備機櫃配兩臺48口接入交換機,不須要配線架鏈接,直接用跳線把接入交換機和服務器或存儲設備鏈接起來便可。請問這樣作能夠嗎?是否符合《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範》GB50174-2008和TIA942標準?在數據中心的佈線設計時是不是必定要設計爲交叉鏈接?
謝謝!
答(王爲):第一個問題,若是室外進線和中心機房的距離很短,或者乾脆就在一個房間內,也不必苛求轉換,使用起來也不見得方便。
第二個問題,其實這樣的客戶我也遇到過,若是客戶因爲空間過於緊張而必定採用這種方法,也不是徹底不能夠,只是之後的管理難度會比較大。數據中心的佈線,最好採用交叉鏈接方式,這已經在不少實踐中獲得證明。
答(吳健):第一問題,實際上是一個防火的問題,室外纜通常都不防火,易燃,因此不能用於室內。若是是充油型的室外光纜,不能夠長距離垂直布放。因此要求室外纜要儘快轉爲室內型光纜。若是室外纜進入室內不超過15米,問題不大。
第二問題,是關於單端和雙端的設計問題。兩種方式均可以,根據實際狀況來設計。綜合佈線工做組有較多討論,你能夠參考相關連接。
http://cteam.blog.51cto.com/
九、問:各位專家好,我想問的是對於通常的中小企業,智能化佈線應當如何實現?通常狀況下須要哪些設備?由於既要考慮智能化佈線的高效性,又要考慮公司的實際成本輸出。
答(吳健):1)首先須要清楚的是,目前的佈線智能化主要集中在綜合佈線六個或七個子系統中的管理子系統中。其它子系統的設計和安裝並沒有變化。
2)在管理子系統中,最主要的組件是配線架和跳線,因此設計的成本主要是電子配線架及上層管理設備的成本。這一點,中小企業和大企業,沒有什麼設計思路上的不一樣,只有規模或點數的不一樣。因此,你仍然須要購買電子配線架,管理器,只是數量根據項目設計來定。
3)軟件是必要的成本,大多數也以管理點來決訂價格。
4)從成本效益來看,管理點數量在2000點以上,做用會更明顯。
十、問:智能佈線和綜合佈線相比 優點是什麼?
答(吳健):智能佈線是綜合佈線中一部分工做的電子化,不是所有,不是取代關係。
主要集中在跳線管理中的跟蹤記錄。
固然目前智能佈線的一個趨勢是,增強軟件的功能,好比加入網絡管理的能力。由於佈線與設備鏈接關係,還要對交換機的瞭解。
十一、問:各位專家晚上好!請問目前的綜合佈線的大致狀況如何? 智能綜合佈線的適用性如何? 謝謝!
答(吳健):你的問題略顯寬泛,我也寬泛地來回答:
目前綜合佈線的大致狀況是:新項目的規模愈來愈大,數據中心的佈線市場愈來愈熱門,佈線管理的問題愈來愈突出。
智能佈線的適用對象一般有三個共性:信息點多,網絡安全和穩定對業務相當重要,IT的管理流程中加旨物理層的瞭解。
十二、問:各位專家好。
咱們單位是大型綜合三甲醫院,網點數量上萬,因此不能滿接,還有就是VLAN問題一個交換機肯能有多個VLAN因此交換機的跳線很亂。這個一直困擾咱們。
還有問個問題短跳線(30釐米)會不會對數據傳輸形成影響。由於我看人家說短跳線會產生串擾。但有人說不會對網絡產生影響。
答(吳健):你好,你的第一個困擾正是智能佈線要解決的。或者說,正是根據VLAN的管理,須要跳線的不斷變動,而須要更好的記錄蹤蹤,甚至須要雙端交連的配置,以使記錄自動化。
短跳線是個問題,但不能算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對於CAT6A,不能夠。對於CAT6,勉強能夠。
短跳線的性能不夠穩定,可是由於3dB法則的保障,勉強能夠用。
1三、問:智能化是指不用人去管嗎?那要工程師要作哪些事呢?
答(吳健):智能化不是指不用人去管,這常常讓人誤解。
務虛一點說:
智能化仍然須要人,只不過人應該採用「更高級」的方式。採用更好一點管理方式或管理工具。
目前的智能化不是「革命性」的,而是「改善性」的。
務實一點說:
讓你在一團亂麻的跳線中,不至於太頭痛。
答(陳宇通):在成功實施智能化佈線系統之後,IT工程師的應確保系統報警機制設置合理,跳線變動報警信息及時處理,增補的佈線系統信息及時錄入,系統日誌按期檢查。
若是能在平常工做中貫徹以上流程,那麼現場勘錯、翻閱圖紙、覈對文檔的工做量將大大減小。
答(王爲):智能佈線系統只是協助人管理,不能徹底替代人的工做。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管理仍是以人爲第一位的。有客戶但願說,上了智能佈線就能不用看到一堆跳線的狀況,其實時不可能的。它能幫助你定位跳線更簡單,操做更便捷,但跳線仍是在那裏的。
1四、問:想問一下,綜合佈線跳線管理相關問題
跳線需不須要綁紮?不綁紮如何解決美觀問題,可是綁紮了 端口更換很差解決
因爲實際應用中,須要交換機端口與佈線配線架端口須要一一對應,是否是這樣的狀況下 跳線完畢後就能夠進行綁紮
更多的狀況是 初期跳線很少,隨着企業發展 跳線會愈來愈多,整個機櫃被弄的亂糟糟的 這個如何解決
答(吳健):好問題!
這就是爲何在網絡區域和配線區域,更建議採用於開放式機架和雙端配置的緣由。
1)用開放式機架有更多的理線空間。
2)使用交連方案能夠將跳線區域集中完成。
上述是兩個理想的設計狀況。
說點現實一點的:
1)若是要捆紮最好採用粘粘帶,能夠重複用:
2)適當降點密度,增長理線器。
1五、問:老師 我想問:智能配線系統的端口檢測和鏈路檢測的利弊?
答(吳健):這是一個純技術問題,在佈線工做組博客上有熱鬧的爭論,你能夠參考。http://cteam.blog.51cto.com/
1六、問:專家你好: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實施智能化的呢?是用中控設備仍是軟件,仍是二者皆有?亦或者是用機器自行管理?
答(吳健):兩都皆有。
1)硬件是電子配線架(或者說在普通配線架基礎上加電子感應能力)
2)電子配線架經過其它擴展總線鏈接到控制設備。
3)控制設備經過IP網絡鏈接到軟件服務器。
三都缺一不可。
1七、問:綜合佈線系統智能化,是優化佈線系統嗎?
答(王爲):確切說是優化佈線的管理,協助你對佈線進行管理。特別是在一些大型和超大型項目中。經過優化管理,能夠作到實時、高效、開放,大大下降管理中的錯誤率的產生。
1八、問:傳統佈線系統的管理只能依靠手工對管理記錄進行更新,設備和鏈接的改動情況每每很難在第一時間反應在管理文檔中,形成不少偏差的產生。
那麼,請問,所謂佈線智能化對設備鏈接的改變、端口的改變不須要手動操做麼?文檔自動記錄麼?
這個智能,最終能智能到什麼地步?後期的維護,有多少不須要咱們操做?
答(王爲):跳線的改變仍是須要人工操做,但隨後的記錄工做是自動的。智能佈線的最終目的之一是協助人的操做,減小錯誤率,並非替代人的操做。
1九、問:各位專家您好:
智能化佈線系統,是否能利用原有配線架來實施。由於要實現原有佈線的升級而非重建網絡。
答(陳宇通):取決於你以前安裝的配線架是否是支持智能化升級的品種,若是是的話,能夠在往後經過加裝智能模塊來實現免拆裝的升級。
20、問:配線架、網絡設備、網管軟件在佈線系統應用的關係,請專家介紹一下,謝謝! 答(王爲):歸納一點說,管理軟件(經過管理設備)對配線架進行檢測,獲得鏈路鏈接的關係。管理軟件也對網絡設備進行檢測,獲取snmp信息,再結合鏈路鏈接的關係,得出佈線的全鏈路圖。任何在其中的跳線鏈接改變,軟件都會實時監測並在數據庫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