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2 默認編碼方式是 ascii碼
python3 默認編碼方式是 utf-8python
具體表現爲:當 python3 和 python2 在打印中文的時候就會返回不一樣的結果:函數
這裏 python2 報錯了 SyntaxError 語法錯誤,由於 python2 默認的編碼方式是 ascii碼,解決辦法:編碼
在python腳本的文件的最首行添加 # -*- encoding: utf-8 -*- 明確指明編碼方式爲: utf-8spa
什麼是變量?
變量:就是將一些運算的中間結果暫存到內存中,以便後續代碼調用。blog
變量定義的原則:內存
1. 必須由數字、字母、下劃線任意組合,且不能數字開頭;utf-8
2. 變量名不能是 python 中的關鍵字;ci
3. 變量要具備可描述性;字符串
4. 不能使用中文看成變量名。數學
變量命名方式分爲兩種:
(1)駝峯命名法。例如:BoyFriend、StudentFamily;
(2)下劃線命名法。例如:boy_friend、student_famliy --> 建議採用下劃線命名法,使變量名更加清晰易懂。
練習1 如下哪些是變量正確的命名方式
t-t = 2 --> 字母中間不該該有減號 t_t = 23 --> 正確 *r = 4 --> 不能以特殊字符開頭 _ = 'asdf' --> 正確,數字、字母、下劃線 _ __ = 'sfasdf' --> 中間不能有空格 %- = 'xzcv' --> 不能以特殊字符開頭 2w = 5 --> 不能用數字開頭 qwe-r = 'wer' --> 字母中間不該該有減號
練習2 多重變量賦值,寫出打印的結果值
age1 = 12 age2 = age1 age3 = age2 age2 = 100 print(age1, age2, age3)
分析:
由上圖分析到:
當程序執行到第二步的時候 age2 = 12 賦值成功;
當程序執行到第四步的時候 age2 = 100 再次賦值。
所以打印的結果:
print(age1, age2, age3) # 12, 100, 12
總結:
拿到問題能夠經過畫圖來進行分析,猜測可能會漏掉一些步驟。
當須要查看某個數據屬於哪一個數據類型時候,能夠使用 type() 函數進行查看;
數字:int - 可用各類數學計算,例如:**(冪次方)、%(取餘) 等等;
字符串轉換爲數字:int(str) 條件:str必須是數字組成的
數字轉換爲字符串:str(int)
字符串:str python當中凡是用引號引發來的都是字符串;
可相加:字符串拼接;
a = 'hello' b = 'world' c = a + b print(c) # 'helloworld'
可相乘:str * int
print('nice'*3) # nicenicenice
布爾值:bool - 返回值只有兩種:True or False
print( 2 > 1) # True print(1 > 10) #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