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到目前爲止,《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成績不錯:4月20日開賣,整整一個月,已經第三次印刷,印數分別是5000+6000+6000,發貨也已經破萬,但我仍是以爲有必要把這段重申一下:ide
這本書就像任何一個產品同樣,好比有它適合的用戶和不適合的用戶。我不但願任何一我的買錯書,更不但願看到一些買錯書的人,說出一些還不以下面的「自我批評」深入的批評~~~而是但願看到對本書不足之處的中肯、理性的評價,好比蕭秋水的這篇。本書給不了讀者的東西,雖然書裏也有,但我發現不少人沒看,我在這裏再說一次,但願不要給讀者留下無法知足的期待。工具
第一,如今只是我作產品經理的第四年。我一直是一名一線的員工,雖然說後來有機會帶領臨時團隊、參與戰略制定,但畢竟視野有限,很難作到「站在比較高的高度上看待問題」,強行上升到理論,只怕會貽笑大方。我認爲一個出色的產品經理絕對須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磨練,我深入地認識到我還在半路上,有些產品經理應該作的事情我甚至尚未接觸過,工做中我尚未產出任何一個真正值得驕傲的產品,甚至沒有經歷過一個徹底由本身說了算的產品,這也是我最近一年作「三個一工程」的理由之一。spa
第二,阿里集團是個人第一個僱主也是惟一僱主。我待過的團隊也大同小異,並且,我作過的產品有明顯的侷限性,特色鮮明,都是電子商務、中小企業相關的應用,絕大多數讀者應該都沒有用過,對書中的一些例子也不會有切身體會。因此,不能否認我身上確定深深的打下了阿里的烙印,若是說本書過於「阿里化」,我確實無能爲力,由於我無法寫我不熟悉的事情,不然就真是紙上談兵了。設計
第三,我在學校裏學的是生物醫學工程。由於專業的關係,因此我在開發技術、交互設計、視覺設計等方面,都並不是科班出身。在工做中我也常常被迫作諸如交互設計一類的事情,沒辦法,只能經過不斷的犯錯來證實老闆的不英明。開發
產品經理作的事情,不似技術那般嚴謹,有不少偏「藝術」的思惟方式、作事方法必然只是在特定環境下才適用。可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沒有更豐富經歷以前,對於更普適的情形,我只好儘可能去思考,去領悟別人的話。因此,本書的有些觀點可能片面、不成熟,甚至會被未來的我否認,好比在寫書的過程我就發現過本身一兩年前的博文中,有的見解近乎好笑。所以也但願讀者能理解,並帶着大大的問號來讀這本書。產品
另外一方面,我並不認爲一本書須要理論完備,完備的話就意味着這個領域已經發展到盡頭了,爭議是極具價值的,若是本書裏的觀點能經過被批駁發展出更成熟的觀點,我也很樂於被拍磚,這可能有點像爲本身的能力不足詭辯,但這也是個人真實想法。當一個觀點被視爲廣泛真理的時候,是一件很差的事情,至少,這個觀點再也不會發展了。當一個問題有了明確答案的時候,這個問題也就沒意思了。因此當咱們發現本身或別人先後的觀點自相矛盾的時候,也許是好事,說明還在進化,固然方向的好壞有待驗證。it
最後小結一下,這本書不是手冊、不是大全、不是工具書,只是一個產品經理在前幾年成長路上的心得體會,若是你想更全面地瞭解產品經理,千萬不能只看這本書,試圖只看一本書就瞭解一個領域的想法自己就是不成熟的,你能瞭解的只是做者在寫書時的觀點。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