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F最終用戶技術雷達:數據庫存儲(2020年11月)

今天,CNCF發佈了季度第三期CNCF最終用戶技術雷達;該技術雷達的主題是數據庫存儲。數據庫

6月,咱們推出了CNCF最終用戶技術雷達,這是CNCF最終用戶社區的一個新倡議。這是一個由超過140家頂級公司和初創公司組成的團體,他們按期開會討論在採用雲原生技術時面臨的挑戰和最佳實踐。CNCF最終用戶技術雷達的目標是分享最終用戶正在積極使用的工具、他們推薦的工具以及他們的使用模式。更多關於該方法的信息能夠在這裏找到。後端

radar.cncf.io可尋到其餘雷達、選票和表明的行業。安全

請鎖定11月20日星期五下午4:00 ET時區的北美KubeCon + CloudNativeCon虛擬大會,收看TechRadar與Cheryl Hung和Radar的編輯們的現場問答環節,將會聽到他們對結果的更多想法和了解。服務器

數據庫存儲的調查微信

在2020年10月,最終用戶社區的成員被問及他們評估、試驗並隨後採納了哪些數據庫存儲解決方案。總共273個數據點被排序和審查,以肯定最終的位置。工具

這能夠解讀爲:網站

  • 「採納(Adopt)」中的六種工具被受訪者普遍採納和推薦。
  • 「試驗(Trial)」中的技術獲得了一些最終用戶的推薦,但他們要麼沒有獲得足夠的整體響應,要麼只有少數人投了「採納」票。
  • 「評估(Assess)」的項目缺少明確的共識。對MariaDB、CockroachDB和Vitess有必定了解,但只有少數用戶推薦採納。尋找新的數據庫存儲解決方案的組織在考慮「評估」中的需求時應該考慮到它們本身的需求。

主題雲計算

主題描述了有趣的模式和編輯觀察:spa

1. 公司對本身的數據很謹慎,採用新技術的速度也很慢。設計

新技術,如CockroachDB、TiDB和Vitess,尚未被許多做出迴應的公司普遍研究。CockroachDB和Vitess最終出如今「評估」。

一些不一樣的因素促使組織對他們的數據採起謹慎的態度,但主要的緣由是難以管理。在將大量數據(有時是tb或pb)從一種數據存儲技術轉移到另外一種數據存儲技術時,會產生大量的開銷。要想行動有意義,收益必須大於成本。即便在從遺留解決方案過渡到雲計算時,一些公司也會考慮集成他們已經擁有的工具。

另外一個因素多是更難僱傭在這些新技術方面有專長的開發人員。「評估」中的全部項目(CockroachDB、MariaDB和Vitess)都與「採納」中的技術具備API兼容性,所以組織能夠在不轉換到新工具的狀況下集成元素。

有趣的是,etcd並無出如今雷達上。etcd的使用主要是由Kubernetes驅動的,由於它是惟一受支持的後端。公司不多使用etcd做爲獨立的數據託管選擇,這意味着從遺留基礎設施過渡過來的公司不太可能有使用它的經驗。

2. 選擇託管數據庫服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用例。

咱們驚訝地看到雲管理服務的使用率很低。這讓咱們認識到,託管數據庫服務的使用可能因用例的不一樣而差別很大--應用程序部署的位置、存儲的數據量,以及是否已經使用了雲提供商。例如,若是一個公司有大量數據,那麼使用託管數據庫解決方案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成本開銷。

雲管理數據庫的使用可能會受到公司是否已經在使用特定雲提供商的影響。例如,若是一家公司只在其餘雲服務上使用AWS,那麼他們極可能也會使用AWS相關的數據庫技術。若是它們在本地運行,它們極可能不會只在雲中運行數據庫。

在其餘狀況下,決策可能由數據安全和保護驅動。處理敏感數據的公司更有可能在內部創建數據庫,甚至可能被要求這樣作。

雖然咱們確實問過RDS,但它最終並無出如今雷達上。咱們刪除了它,由於它的用法含糊不清,也不清楚使用了什麼特殊的技術。

3. 保持開放的心態!

咱們發現,數據庫存儲仍然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領域。有些項目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這可能會提升它們的採用率,特別是考慮到在大公司的使用。這些遺留技術中的許多都享有良好的聲譽,由於它們是穩定的,而且被證實能夠工做。

新的雲原生項目正在出現,其中許多更適合新的用例。有一些具備特殊用例的新技術沒有進入雷達;咱們沒有看到任何圖形數據庫、指標的長期存儲或無服務器數據庫。

最終,你必須爲你、你的團隊和你的組織選擇正確的技術。使用一種你能夠隨時介入並替換的技術,與強迫工程師去適應某種技術相比,是否更有意義?你正在考慮的開源項目背後是否有一個蓬勃發展的社區?作你的研究,作有意義的事情,可是不要懼怕嘗試新事物!

編輯

Jackie Fong是Ticketmaster平臺部門的工程主管,負責容器編排、CI/CD、觀察能力和開發經驗。在2020年初,Jackie在CNCF成立了一個服務網最終用戶小組,並擔任聯合主席。

Smaine Kahlouch是Dailymotion的DevOps團隊負責人。他領導了一個團隊,負責構建一個可靠的、可擴展的平臺,以及發佈管理。他是CNCF在巴黎meetup的組織者,也是CNCF在法國的大使。Twitter: smana

Mya Pitzeruse是Indeed公司服務平臺部門的首席工程師,負責設計和指導跨計算、存儲和觀測的雲原平生臺的開發。Twitter: myajpitz

閱讀延伸

案例研究:瞭解京東SlackSquare如何使用CNCF技術處理數據庫存儲。

接下來

下一個CNCF最終用戶技術雷達將於2021年2月發佈,關注的是雲原生的一個不一樣主題。投票幫助決定下一個CNCF最終用戶技術雷達的主題

加入CNCF最終用戶社區

  • 找出究竟是誰在使用每一個項目,並閱讀他們的評論。
  • 貢獻和編輯將來的CNCF最終用戶技術雷達。

咱們很高興向社區提供這份報告,咱們也很樂意聽到你的想法。反饋郵件發送到info@cncf.io。

關於方法

2020年10月,CNCF最終用戶社區的140家公司描述他們的公司對不一樣解決方案的建議:暫緩、評估、試驗或採納。他們也能夠給出更詳細的評論。因爲答案是經過谷歌電子表格提交的,因此在小組中既不保密也不匿名。

29家公司提交了關於36個解決方案的273個數據點。這些被排序以肯定最終的位置。最後,編輯編寫主題以反映更普遍的模式。

點擊閱讀網站原文


CNCF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成立於2015年12月,隸屬於Linux  Foundation,是非營利性組織。
CNCF(雲原生計算基金會)致力於培育和維護一個廠商中立的開源生態系統,來推廣雲原生技術。咱們經過將最前沿的模式民主化,讓這些創新爲大衆所用。掃描二維碼關注CNCF微信公衆號。
image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