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個人 博客和 github!
go 語言學習筆記第一彈,來自 gotour ,之後要常寫筆記,把本身學習筆記記錄下來,就算只是筆記也要多寫。java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也要多鍛鍊本身的寫做能力。python
說實話,今天很累了,最近在折騰操做系統內核,由於原先寫了個bootloader,如今想要轉向 grub 來,遇到坑太多了,已經兩天了😭。git
仍是接觸一點新知識簡單的東西,來緩衝一下,腦子迷迷糊糊的。github
每一個Go程序由不少包組成。golang
程序都是從 main 包開始運行。app
該程序正在使用導入路徑爲「 fmt」和「 math / rand」的軟件包。函數
按照約定,程序包名稱與導入路徑的最後一個元素相同。學習
例如,「 math / rand」包包括以語句包rand開頭的文件。ui
此代碼將導入分組爲帶括號的「分解的」導入語句。操作系統
您還能夠編寫多個導入語句,例如: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math" ) func main() { fmt.Println(math.Pi) }
可是使用分解式import語句是一種很好的樣式。
在Go中,若是名稱以大寫字母開頭,則導出該名稱。
例如,Pizza是一個導出的名稱,Pi也是,它是從math包導出的。
pizza和pi不以大寫字母開頭,因此它們不被導出。
在導入包時,您只能引用它導出的名稱。任何「未導出」的名稱都不能從包外部訪問。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math" ) func main() { fmt.Println(math.Pi) }
一個函數能夠接受零個或多個參數。
在此示例中,add接受兩個類型爲int的參數。
請注意,類型位於變量名稱以後。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add(x int, y int) int { return x + y } func mins(x int, y int) int { return x - y; } func main() { fmt.Println(add(42, 13)) fmt.Println(mins(23, 11)) }
當兩個或多個連續的命名函數參數共享一個類型時,能夠從除最後一個以外的全部其餘參數中省略該類型。
在這個例子中,咱們縮短了
x int,y int
至
x,y int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add(x, y int) int { return x + y } func main() { fmt.Println(add(42, 13)) }
一個函數能返回多個返回值。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swap(a, b string) (string, string) { return b, a } func main() { a, b := swap("ai", "ni") fmt.Println(a, b) }
Go的返回值可能會被命名。
若是是,則將它們視爲定義在函數頂部的變量。
應該使用這些名稱來記錄返回值的含義。
沒有參數的return語句返回指定的返回值。
這就是所謂的「naked」 return。
裸返回語句應該只在短函數中使用,以下面的示例所示。
在較長的函數中,它們可能會損害可讀性。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split(sum int) (x, y int) { x = sum * 4 / 9 y = sum - x return } func main() { fmt.Println(split(17)) }
var語句聲明瞭一個變量列表;在函數參數列表中,類型是最後一個。
var語句能夠是包級的,也能夠是函數級的。在這個例子中咱們能夠看到二者。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var c, python, java bool func main() { var i int fmt.Println(i, c, python, java) }
var聲明能夠包含初始化器,每一個變量一個。
若是有初始化,類型能夠省略;該變量將採用初始化器的類型。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var i, j int = 1, 2 func main() { var c, python, java = true, false, "no!" fmt.Println(i, j, c, python, java) }
在函數內部,可使用:= short賦值語句來代替具備隱式類型的var聲明。
在函數以外,每一個語句都以一個關鍵字(var、func等)開頭,所以:=結構不可用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var i, j int = 1, 2 k := 3 c, python, java := true, false, "no!" fmt.Println(a ,i, j, k, c, python, java) }
go 語言的基本數據類型
bool string int int8 int16 int32 int64 uint uint8 uint16 uint32 uint64 uintptr byte // alias for uint8 rune // alias for int32 // represents a Unicode code point float32 float64 complex64 complex128
該示例顯示了幾種類型的變量,而且與import語句同樣,變量聲明也能夠「分解」爲塊。
int,uint和uintptr類型一般在32位系統上爲32位寬,在64位系統上爲64位寬。
當您須要整數值時,應該使用int,除非有特殊緣由要使用大小或無符號整數類型。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math/cmplx" ) var ( ToBe bool = false MaxInt uint64 = 1<<64 - 1 z complex128 = cmplx.Sqrt(-5 + 12i) ) func main() { fmt.Printf("Type: %T Value: %v\n", ToBe, ToBe) fmt.Printf("Type: %T Value: %v\n", MaxInt, MaxInt) fmt.Printf("Type: %T Value: %v\n", z, z) }
聲明時沒有明確的初始值的變量將被賦予零值。
零值爲:
數字類型爲0,
對於布爾類型爲false
「」(空字符串)表示字符串。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var i int var f float64 var b bool var s string fmt.Printf("%v %v %v %q\n", i, f, b, s) }
使用 T(v) 將 v 值轉換爲 T 類型
一些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v := 12.2 // change me! fmt.Printf("v is of type %T\n", v) }
與C語言不一樣,在Go語言中,不一樣類型的項目之間的分配須要顯式轉換。
在聲明變量而不指定顯式類型時(使用:=語法或var =表達式語法),將從右側的值推斷出變量的類型。
鍵入聲明的右側時,新變量具備相同的類型:
var i int j:= i // j是一個整數
可是,當右側包含無類型的數字常量時,新變量多是int,float64或complex128,具體取決於常量的精度:
i:= 42 //整數 f:= 3.142 // float64 g:= 0.867 + 0.5i //complex128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v := 12.2 // change me! fmt.Printf("v is of type %T\n", v) }
常量像變量同樣聲明,可是使用const關鍵字。
常量能夠是字符,字符串,布爾值或數字值。
不能使用:=語法聲明常量。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const Pi = 3.14 func main() { const World = "世界" fmt.Println("Hello", World) fmt.Println("Happy", Pi, "Day") const Truth = true fmt.Println("Go rules?", Truth) }
數字常數是高精度值。
未說明類型的常量採用其上下文所需的類型。
(一個int最多能夠存儲一個64位整數,有時更少。)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const ( // 1 左移 100 位 Big = 1 << 100 // 右移 99 位 Small = Big >> 99 ) func needInt(x int) int { return x*10 + 1 } func needFloat(x float64) float64 { return x * 0.1 } func main() { fmt.Println(needInt(Small)) fmt.Println(needFloat(Small)) fmt.Println(needFloat(Big)) }
歡迎訪問個人 博客和 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