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入太低,將來何在

或許你如今背井離鄉,生活過的馬馬虎虎,拿着2-3千的工資,有電視看有電腦玩,這就夠了,可是將來在哪裏? 

下面的話請耐心看完,也許會對你有一些的幫助!

每一年,製造業都會吸納很大一部分大學畢業生,在這些職場新人慶幸找到工做,對將來充滿憧憬的時候,他們的前輩——已在製造業內打拼了幾年的師兄師姐們——卻懷着深深的憂慮,他們不知道將來會怎樣?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拋棄?
職業生涯的O形路口 

無論何種企業,大學畢業生進入其中從事研發、業務、生產、採購、人事等工做都要從零學起。兩三年過去了,這些大學生的職位會從儲幹、技術員、工程師慢慢作到主管,工資也從2K、3K變爲5K。看起來有着不錯的職業發展,然而事實上他們中大部分人的職位會停留在工程師及主管這個階段,工資也會停留在3K至4K左右,以後再難有進展。從主管至經理,工資發展到5K以上對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講是很難實現的。當大部分人在前進的道路上停留下來後,他們就將在職業生涯的O形路口無休止地循環,看不到盡頭,當盡頭出現之日,極可能就是他們被拋棄之時。

一個公司中,最有技術含量並創造最大利潤的是研發部與業務部,但製造業公司每每都只是一個代工車間。那些外資企業,他們的研發、銷售中心都放在國外,中國的公司僅僅只是做爲產品製造環節。雖然這些公司在國內也設有研發中心和銷售中心,但產品的原創設計都在國外完成,國內的研發人員只是接收圖紙,而後安排開模,將產品實現。這種狀況下,國內的研發工程師更確切地說只是一個產品實現技術員,至於設計方法、設計理念、工程技能和他們關係不大,他們也很難掌握真正的核心技術。外企在國內設立的銷售中心功能更加單一,主要是接收國外業務人員轉過來的製造訂單,並跟蹤訂單完成狀況確保出貨,銷售技巧、營銷手段、市場開拓這些都與他們絕緣。而國內民營企業在這些方面則更爲不堪。

其餘與產品製造有關的如生產、品管、生管、採購等職位,其中的技術含量或者說從業人員的價值更低。技術含量低則意味着門檻低,門檻低則意味着不可替代性低,不可替代性低則意味着被淘汰的可能性高。在企業中,生產、品管、生管、採購人員被老闆炒魷魚是最多的,你上午還在上班,或許下午人事就通知你離開。製造業公司的人事部天天作的就是致力於招人,或者說低工資招人,而不是致力於留住人,由於人才市場上有的是價廉物美的新畢業生。當年,你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就能輕鬆勝任所擔任的職務,那麼你的師弟師妹憑什麼就不能夠呢?尤爲是在外資企業,他們每每以每個月1千多的工資招募一個大學畢業生,兩年後,當他的工資須要增加時,將其換掉,再招一個畢業生,如此往復循環,將人力成本控制到最低。這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廉價的勞動力成本。

老話說男怕入錯行,入行後想再轉行的難度顯而易見。當你進入製造行業,再轉入其餘行業的可能性極低。你只能在這個行業內轉,若是哪天離心力過大,被甩出圈子,那將是一切悲劇的開端。當城市產業升級, 人到中年的你又如何自我升級?當工廠搬遷,拖家帶口的你難道又開始候鳥遷徙?當公司關閉,已顯富態的你難道又開始奔走在各我的才市場,忍受着招聘人員的白眼和無耐,與那些剛走出學校的大學生競爭?

製造業公司廣泛缺少培訓提高機制,處在公司中層的大學生在公司裏並無不可替代的做用,高層職位有限且要求很高,後來者中又有不少優秀者,在整我的才需求不斷擴大的狀況下,新求職者的指望下探,中間層處在前無進路後有追擊的尷尬之中,看起來失去本身生存空間的日子並不遙遠。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恐怕真的只能死在沙灘上了。

要知道你並不處於一個大鍋飯或者鐵飯碗的行業,逆水行舟,當不利的環境出現時,你是否能確保被拋棄的那些人中一定沒有你……?

與世隔絕的社會生活 

人是社會化的生物,和前程黯淡相比,與世隔絕的工廠生活更能令人自卑與絕望。你努力掙扎向上,想脫出現有的階層,最終發現是那麼的無力,而年華卻已老去。

當你走出大學進入工廠,你會發現本身的生活世界是那麼狹小,你的活動範圍基本是工廠、出租屋、超市。你和生產線上那些每天重複同一個工做的普工並無什麼區別。除了上班和睡覺,你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去超市購買所需的生活用品。其餘的社會生活最多也就是與同事打牌、喝酒,你創建不起本身的社會資源。你孤身一人在外地打拼,身邊沒有父母親人,只有一幫同病相憐的同事,當你須要幫助的時候,須要維護本身的權益的時候,身邊的人都無能爲力。你的生活圈是那麼的狹窄,人際交往顯得那麼蒼白。有一天,你離開了如今的工廠去到另一個地方,現有的同事朋友都會失去聯繫,你須要在新的公司從新來過。那無奈的漂泊註定了老是在重複地畫着大小不一但形狀類似的圈。

春夏秋冬四季轉換,你的工做服也在冬夏間輪轉,你和全部的外地人都沒有明顯區別。在本地人眼中大家都只是打工的而已。若是你很樂觀的話,卻是能夠把公司的工做服看做是一種福利,冬夏各兩套,從週一穿到週五週六,基本上不須要再多買什麼衣服。畢竟你能夠自由地穿本身衣服的時間一週也只有那麼一兩天。

此外,工廠食堂天天會給員工提供伙食標準爲十塊錢左右的工做餐。伙食費有些公司要從員工工資里扣除,有些公司則看成一種福利徹底免費。但食堂飯菜的難如下嚥不少人都深有體會,發黴的麪包、沒削皮的土豆、黃色的青菜、無從查證的劣質油等等,花樣百出。在外租住的員工還能夠在週末時本身改善一下伙食,住在宿舍的只能奢望偶爾在飯店裏的應酬了。

公司提供的宿舍則多爲四人間、八人間。固然,條件遠比不上大學的集體宿舍。不少人爲了有本身的私人空間,情願每月花費三四百塊錢租一個十多平米的房間,這種房間多爲廚、衛、陽臺三位一體。蟻居於這樣的房子裏,關上門則如同囚禁在一個封閉的牢房裏,打開門則全部的東西一目瞭然,沒有隱私可言。而後,你會購買一些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傢俱,包括必備品桌子、凳子、衣架。而洗衣機、冰箱、空調則是絕對的奢侈品。一是須要花錢,無力承擔;再就是房間過小,擺放不下。也有些已婚人士一家兩口或三口擠住在這個小房子裏,區別就是傢俱相對更完整一些。但這裏給不了你家的感受,你只是一個租客,你只是暫住在這裏,當你買東西的時候你會時時考慮之後搬家會不會太麻煩,你不知道明天是否還在這裏。當房東須要提升租金時,你是沒有多少談判的能力的,要麼接受新的租金,要麼就搬走。

在這種生活狀態下,婚姻成爲不少大學生不敢面對的問題。你的生活圈決定了你交際的人大多和你同樣,你們同病相憐,沒有能力去摘取愛情的果實。工廠裏三十左右的單身櫃族比比皆是,不是不想結婚,是找不到結婚的人,是不敢面對沒有房子的婚姻,是不敢去想孩子的撫養問題,是不敢承擔那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將來!「寧願坐在寶馬中哭泣,也不肯坐在自行車後笑」,聽起來功利,卻也包含一種無奈。

若是你已成婚,那最讓你糾結的就是孩子的入學以及對父母的照顧。你只是暫住在本地,你的孩子沒有權力上那些好的公辦學校,或者說你沒有能力交那麼大一筆的贊助費,而民辦學校的教學質量又不能讓你放心。畢竟,讀書是你能想到的惟一能改變本身孩子將來的救命稻草。你只好無奈地將你年幼的兒女送回老家,回到爺爺奶奶身邊成爲留守兒童。每週的電話是你最開心的時刻,在外的苦累在孩子的笑聲中都會消融。你在內心默默企求上蒼,讓本身的父母和孩子平平安安,無病無災。任何一點風吹雨打就可能讓你剛剛起步的家陷入泥沼。

你每一年只能回家一到兩次看一下逐漸老去的父母和日漸長大的孩子。由於沒有假期,由於沒有存款,由於路途太遠往返不便,由於全部的由於。爲了生存,你離開生活了二十年的家鄉,但在他鄉卻無力構建一個屬於本身的家,如同水中浮萍,沒有根,心也不能降落。

明天在哪裏? 

來到城市的大學生對將來最大的指望是能走出父輩貧苦生活的輪迴,讓本身進入更高一個階層,爲下一輩創造一個更好的起點。但當你已年入不惑,自身能夠販賣的價值已所剩無幾,而城市卻再也不須要你的時候,你難過落魄地回到老家,讓你的兒女從你二三十年前的起點從新出發,再畫着一個和你同樣的圓?做爲大學生的你無力改變本身的命運,難道你能保證你的下一代能順利地考上大學並改變命運……?

經濟改革的初期、擴招後大學生畢業的初期、經濟處於上升週期等等這些都極易讓找到工做特別是較滿意工做的你麻痹,你極易停下本身前進的腳步,但十五年、二十年後,狀況還會和如今通常樂觀嗎?失業真的是那麼高不可攀嗎?當它來臨的時候,你將發現你被整個世界所拋棄!當你四十歲左右的時候失去工做,沒有任何收入來源,你將如何面對年邁的父母、苦難相隨的伴侶、十七八歲的孩子?! 
城市很大,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在這個只許進很難出的圍城裏,做爲打工的大學生們你是否有了足夠的儲備以免屬於你的精彩落幕呢?!

忠告:打工只能求生存!創業纔是惟一的追求!成功纔是目標。 

平臺有三個:能夠創造一個平臺;也能夠購買一個平臺;還能夠借用一個平臺。 

概念的選擇:作事(尋求生存);市場(尋求生意);趨勢(尋求發展)。選擇大於努力!選擇不對,努力白費。 

改變:改變本身;幫助他人改變;改變環境。只有改變,才能成就本身。 

若是你如今感受很觸動,很現實,不放好好的靜下心來好好的想一想本身的將來在哪裏,本身是願意拿着兩三千,三四千的工資安穩的想這樣生活着,仍是有本身的理想,社會是殘酷的,師哥師姐們用他們的親身體會告訴了咱們,再大的理想會在咱們打工安穩的工廠生活中給磨滅的! 

此時的你不防想一想:一、個人理想是什麼?(我想很大一部分同窗不知道吧,很盲目,其實我也是) 

二、我下一個目標在哪裏?(當你把第一個想通的時候,這個就是你眼前擺着的問題,是你擬定計劃的開始。) 

三、我有能力作什麼?(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但也是一個次要的問題,由於能力是培養的,當你的理想和目標都明確是,只要你堅持不懈的向着本身的理想和目標走去,能力天然就要獲得提升!但如今你必定要認清本身的能力,這樣才能爲本身定好目標。)web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