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
月
15
日晚上,博文視點在武漢舉辦了一次項目經理沙龍,不過來的可不止項目經理,而是武漢大小
IT
公司老總、項目經理、創業者齊出動,武漢地面上能聚的這麼齊,這仍是頭一遭。
詳細的
blog
,有秋葉的
[url]http://group.vsharing.com/Article.aspx?aid=816755[/url]
有
yeka
的
[url]http://yeka.blogbus.com/logs/34018503.html[/url]
你們討論的內容都很石頭(堅實、鋒利)。
1、員工咋激勵,
我想講講個人一些經歷。我至今仍然懷念我在官辦國企時的日子,老讓我想起陽光燦爛的日子(呵呵,當年偶入職時的工位就是在窗戶邊,大冬天的暖風賊熱,午後吃完飯還得開窗戶,刺眼,就用透明膠帶貼上報紙,遂有人力資源自動悄無聲息來了專門給那扇窗戶打上拉簾,備註:過去那扇窗戶原本就有貼膜,只不過陽光太亮,效果不太好)。
我過去在官辦國企的時候,平時茶葉咖啡隨便喝,茶葉也還不錯,不是那種茶葉沫子型。固然你們都比較素質高,沒有人把東西偷偷帶回家,或偷偷挖一大勺鎖在本身櫃子裏本身偷偷享用。大氣的公司產生大氣的人。
過去還每一年一度的旅遊,全公司出動,上百號人,住的房間也很好,牀很大,房間很寬敞,吃的也不錯,還能夠免費帶一位家眷,女友或夫妻均可以,給單獨的雙人房間,家眷不用掏一分錢。
每月都有活動,公司有公司的活動,如滑冰或打保齡球什麼的。部門也有部門的經費,每月供你們吃頓飯再唱把卡拉
OK
是沒有問題的。
到了夏天,還給每一個人發兩大包白糖,一袋茶葉,防暑降溫,讓我想起咱們家在國企每一年都發。
每一個星期五下午,還有活動,公司有免費的商務英語講座,或者是公司產品講座,誰想聽誰均可以去。研發部有本身的活動,就是每一個星期(不固定,可能一個月一次,也可能一個月
N
次),演講人挺身而出,主題不限,什麼均可以演講。有時候吃完飯就在會議室神聊,固然不是那種無聊的聊,確定是對工做有幫助的,這都是潛移默化的,一種討論、交流、鼓勵不一樣思惟、鼓勵交叉交換、鼓勵精進深刻作專作透的氛圍,我一直很喜歡。什麼樣的老闆或部門經理,就會有什麼樣的員工行爲。
年終通常就是雙薪,年會聯歡會獎品也不錯,甚至有一年是大冰箱大彩電家庭影院,優秀員工每人
3000
塊現金,抽獎若是你好運氣的話能夠抽個
5000
塊現金,並且一等獎兩名,讓你們都有個盼頭。每一年都有人喝的打點滴。最讓我印象深入的是,必須每一個人都得自備一份禮物,價格不限,只要獨特,包裝起來,而後交給人力資源,開聯歡會的時候就把全部的禮物放到一個大箱子裏,你們進會場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抽一個,這樣每一個人一來了就有禮物,並且都紛紛拆開來看,因此一進場就很熱鬧,不會幹等着吃飯上菜、領導講話、抽獎。若是乾巴巴就等那幾個獎就沒意思了,畢竟獎品是少的,人是多的,何不每人都有一份獎。並且這樣能夠每一個人都參與到聯歡會中。不像有些傳統聯歡會,就是那些平時人來瘋滿場飛,下面人都在幹看,很冷場。因此我一直推崇這種禮物方法。
中午飯標準不錯,公司免費午飯,飯堂是寫字樓大廈的,環境和口味都不錯。看看長安街,看看國貿,嗯,心情不錯。
這種公司氛圍很好,若是不是官辦國企,可能會有更大的發展。唉,產權問題解決不了,高層沒有積極性啊。
固然,在做坊不太可能這麼鋪張浪費,不過這些能夠算一個參照,咱們來裁剪。至少這麼多年了我仍然很喜歡這種公司氛圍,說明它的作法是對的。
2、需求咋分析?
我這麼多年得出的結論就是深度和客戶造成共同體,而不是做爲乙方。客戶在哪裏,咱們就在哪裏。客戶討論什麼,咱們就討論什麼(而不是推銷產品)。客戶的業務,咱們外包作,他們的人被咱們挖過來,咱們的人又跳槽到客戶的企業裏。客戶參加行業會議,咱們也參加行業會議。咱們就如同他們的一個內部部門同樣。咱們還邀請他們參加咱們的會議。
這樣,在高的層面就結成了共同體,而不是客戶說我要什麼你就得作什麼,你們都是共同商量着來,由於長期從咱們故意培養的氛圍仍是咱們的實際行動,一直在貫徹咱們就是這個行業的,咱們不是什麼
IT
公司。
在這種氛圍下,嚴謹的項目管理、項目計劃、項目報告、項目文檔、項目質量、項目啓動會(會講項目目標、項目組成員、項目組工做方法標準、項目流程、項目監察制度等等)、項目驗收、項目人員氣質,給客戶留下的印象就很是深了。咱們老是很是當心和客戶接觸面的每個人,不能輕易讓每一個人和客戶接觸,從穿着到禮貌用語到接電話到寫郵件溝通到提交文檔,都是訓練好的審覈好的。咱們還培訓過怎麼作
PPT
,怎麼演講,怎麼接電話,怎麼打領帶,怎麼識別各類品牌,怎麼搭配衣服顏色。
若是客戶對你老是指來指去,那是由於他以爲你不專業。
因此,項目團隊的人員基本氣質、項目經理的項目管理能力、項目文檔質量(咱們專門配備了文檔人員),是很是關鍵的,這樣就能夠作到小公司大氣質,讓客戶不敢小看。
看似這些跟需求都沒有關係。但其實有很深的關係。在水深火熱淌過的朋友才能理解了我這段話。
3、
CTO
要作啥。
1
市場敏感、行業前瞻的產品體系規劃、產品業務模型落實
2
銜接老闆、售前、售後
3
研發部門內部組織結構、崗位職責、流程標準、考覈標準創建,持續保證執行(不然就是紙上的東西沒有用)
4
研發部門內部文化底蘊氛圍建設
5
研發部門人才梯隊建設
4、作小公司爲啥?
關係資源—
>
一點切入—
>
夯實這一點,攢客戶信任—
>
擴展這一點,逐漸把這一點擴展大了,就造成了獨立的另外一點,這你就有兩個點了—
>
再夯實,繼續攢客戶信任,不斷深刻,和客戶結成共同體,派人嵌入到客戶中,把客戶中的人挖過來,把客戶的業務外包過來,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逐漸向上下左右關聯業務伸手—
>
錢攢的差很少了,客戶也夯實的差很少了,經過挖人來擴展到其餘行業或更深的業務—
>
經過合做、併購、挖人擴展到其餘行業。熬成神州數碼或東軟,模式路徑應該是這樣。
什麼行業好作?我我的覺得,發改委直接下屬的那些行業,或者大規模中檔服務行業,或者大規模中檔產品製造行業,低檔產品製造和低檔服務業是農民工人海戰術,信息化須要量不大。若是是高檔的服務或產品,是須要個性化的高素質的人員來
Care
的,比較小衆,也信息化不過重要。
秋葉說的看好快速消費品,這個我不太理解。是快速消費品製造信息化呢,仍是快速消費品銷售信息化呢?若是是這兩個信息化,而不是其餘,這兩個信息化我都不太看好。
也很高興,個人
《走出軟件做坊》
這麼多人厚愛,並造成網上線下激烈的討論,而且受到這麼多業界高人的指點,並且能在短短不夠一個月的時間銷售突破
5000
冊。
如今,在中國企業經營管理界正在不斷重讀與思考《大敗局》,而中國
IT
業目前也遇到了一些尋找再次突破的瓶頸,哪本書會是中國
IT
業的《大敗局》呢?我也在尋找,若是誰有適合閱讀的書,給我推薦一下。
《走出軟件做坊》網上訂購:
卓越網:
[url]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prodid=bkbk812538&ref=GS_TS&uid=168-8093432-0389064[/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