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域名解析系統
DNS由根域、頂級域和子域構成。根域主要負責管理頂級域,頂級域主要負責管理其下面子域。
.表明DNS的根域。
.com、.edu等表明頂級域。
shou.com、chinaitlab.com是頂級域.com的子域。
區域:DNS服務器管轄的範圍,每一個區域都有對應數據庫文件,DNS服務器可讀取區域中數據庫的內容,提供給客戶端域名解析服務。
DNS服務器是以區域爲單位來管理域名空間的。一臺DNS服務器能夠管理一個或多個區域,而一個區域也能夠有多臺DNS服務器來管理。
主DNS服務器:master最權威
輔DNS服務器:slave
唯緩存DNS服務器:caching-only數據庫
例如:註冊.com下面的域名,如:redhat.com須要找.com的域管理者。緩存
1.DNS服務器:提供域名解析服務的主機。
2. DNS客戶機:任何聯網的須要查詢主機域名信息的主機。
3. 正向解析: 將主機名稱解析爲IP地址。
4. 反向解析: 將IP地址解析爲主機名稱。安全
bind軟件:伯克利域名解析系統
安裝:
#rpm –q bind (查看軟件包是否安裝)
#rpm -ivh bind (安裝bind軟件)
#rpm -ivh bind-chroot 安裝bind-chroot軟件,將DNS服務鎖定在指定的工做目錄,安全
#rpm -ivh bind-utils (安裝DNS查詢工具軟件)
#rpm -ivh caching-nameserver (安裝高速緩存服務器配置文件)
5、查看默認的主機配置文件:
1.DNS主配置文件 /etc/named.conf
注:options:定義全局配置選項。用於定義BIND服務器的工做目錄
注意:在配置時要用「{}」括起來,用「;」結束,而且大括號和分號之間要有空格分開。
區域類型:type:用來定義一個區域的類型。
常見的區域類型有3個。
① hint:默認的DNS根的類型爲hint型。
② master:指定一個區域爲主域名服務器。
③ slave: 指定一個區域爲輔助域名服務器。
2. 區域文件:即數據庫文件,所在路徑 /var/named/chroot/var/named/
TTL:用於指定其它服務器將數據在緩存中存放多長時間。86400表明秒,即24h,通常設爲1天,最長爲7天。
@:表示當前區域
IN:表示區域類別,即Internet,互聯網類型記錄。
SOA:起始受權記錄,用於指出DNS服務器或當前區域的主服務器,固定格式,每一個區文件中都必須存在一個惟一的SOA記錄。
SOA後的ns:指區域所受權的主機是ns主機
root: 用於指定root用戶郵箱服務器
記錄類型:
SOA 起始受權記錄
NS 名稱服務器
A 主機記錄,即主機名和IP地址的對應關係。
CNAME 別名記錄,即給一個主機記錄再添加一個名稱。
MX 郵件交換記錄,表明區域當中的郵件服務器
PTR 反向指針,ip---主機的對應關係工具
Master和Slave DNS服務器同步的五個參數:
區域文件序列號:每次改變區域資源記錄時,該數值便會自動加1,當Slave DNS要進行數據同步的時候,它會比較這個號碼,若是此處的數值較大,就會進行更新,不然將不更新。最小值爲1。
刷新時間。即主DNS和輔助DNS同步的時間間隔;3H表明三小時。即輔助DNS服務器會每隔一小時檢查本身的數據庫是不是最新的,若不是則從主DNS那裏來更新本身的數據庫資源記錄。須要注意的是此功能會使輔助DNS的負載增大,所以最好設的長一些。
重試時間:若輔助DNS與主DNS同步失敗,則輔助DNS多長時間再次重試更新。15M表明15分鐘。
過時時間:指輔助DNS沒法從主DNS上更新數據,什麼時候放棄請求。1W:表明一週。
緩存時間:1D表明1天,即數據在緩存中存放最長爲1天。指針
檢查主配置文件 named-checkconf /etc/named.conf
檢查區域文件 named-checkzone example.com(域名) /var/named/chroot/var/named/example.com.zone(配置文件)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