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若是想要優化性能,有關鍵性的兩點:javascript
接下來分別來介紹一下:java
首先,問一個問題,當用戶點擊小程序後發生了什麼?ios
上圖中的三個狀態,咱們常常遇到,它們分別對應小程序的下面三個狀態:web
有三個點的白屏(左側): 下載代碼包的階段小程序
沒有三個點的白屏(中間): 業務代碼注入和渲染的階段微信小程序
加載中(右邊): 業務代碼中異步請求數據api
總的來講,小程序呈現到用戶面前,實際上經歷了下面兩個階段:瀏覽器
- 運行環境的加載
- 下載代碼包
下面具體介紹這兩個階段:緩存
這步是微信作的。微信會在用戶打開小程序以前就已經準備好環境,用戶點擊小程序入口後,直接下載小程序的代碼包便可。bash
小程序代碼包裏面的代碼,不是小程序的源代碼,而是編譯、壓縮、打包以後的代碼包。
下圖中,左側的「預加載」對應的是運行環境的預加載,右側的「小程序啓動」 對應的是下載代碼包啓動小程序。
小程序提供的運行環境,分爲邏輯層(AppService)和 視圖層(webView),邏輯層是執行javascript的地方,視圖層是渲染頁面的地方。當小程序的代碼包下載完畢後,業務代碼分別注入邏輯層和渲染層。
提高加載性能的最最最關鍵性一點是,控制包的大小,這個也是微信官方的說法。
提高體驗最直接的方法是控制小程序包的大小,基本上能夠說,1M的代碼包,下載耗時1秒左右。
控制包的大小的措施
除了上面講的控制包的大小,對異步請求的優化也很重要。
每調用一次setData, 都是邏輯層向渲染層的一次通信,這個通訊還不是直接傳給webView, 而是經過走了native層,通信的開銷很大。
渲染層收到通信後,還須要從新渲染出來,因此,emmm, 一次setData帶來兩次開銷:通訊的開銷 + webview更新的開銷。
在數據傳輸時,邏輯層會執行一次JSON.stringify
來去除掉setData
數據中不可傳輸的部分,以後將數據發送給視圖層。同時,邏輯層還會將setData
所設置的數據字段與data
合併,使開發者能夠用this.data
讀取到變動後的數據。
若是一個數據不能會影響渲染層,則不用放在setData裏面
這個很好理解吧
在一個列表中,有n
條數據,採用上拉加載更多的方式,假如這個時候想對其中某一個數據進行點贊操做,還能及時看到點讚的效果
此時,能夠採用setData全局刷新,點贊完成以後,從新獲取數據,再次進行全局從新渲染,這樣作的優勢是:方便,快捷!缺點是:用戶體驗極其很差,當用戶刷量100多條數據後,從新渲染量大會出現空白期(沒有渲染過來)
若是採用佈局刷新,將點讚的id
傳過去,知道點的是那一條數據, 將點讚的id
傳過去,知道點的是那一條數據。
從新獲取數據,查找相對應id的那條數據的下標(index
是不會改變的),用setData進行局部刷新
this.setData({
list[index] = newList[index]
})
複製代碼
小程序中可能有n個頁面,全部的這些頁面,雖然都擁有本身的webview(渲染層), 可是卻共享同一個js運行環境。也就是說,當你跳到了另一個頁面(假設是B頁面),本頁面(假設是A頁面)的定時器等js操做仍在進行,而且不會被銷燬,而且會搶佔B頁面的資源。
在h5的環境中,當咱們跳轉到其餘頁面,老頁面的js環境會被自動銷燬,定時器什麼都被銷燬掉了,所以咱們不須要關心老頁面中,還有哪些js代碼可能還會執行。可是在小程序中,咱們必須手動的「清理」掉這樣的代碼。
pageScroll 事件,也是一次通信,是webview層向js邏輯層的通信。此次通信也是開銷較大,若是考慮到這個事件被頻繁的調用,回調函數若是有複雜的setData的話,emmmmm, 性能就會不好了。
在h5 中的環境中,爲了實現懶加載、下拉加載,咱們不得不去獲取節點的位置。
爲啥說不得不,是由於咱們本能夠用新的api ——intersectionObject去輕鬆實現(google等主流瀏覽器都已經支持了),可是微信的內置X5瀏覽器很遺憾的不支持。
沒想到,在小程序的環境中,微信居然良心發現,支持intersectionObject api, 所以獲取節點的信息,儘可能仍是用這api 吧。
自定義組件的更新只在組件內部進行,不受頁面其餘不能份內容的影響;好比一些運營活動的定時模塊能夠單獨抽出來,作成一個定時組件,定時組件的更新並不會影響頁面上其餘元素的更新;各個組件也將具備各自獨立的邏輯空間。每一個組件都分別擁有本身的獨立的數據、setData調用
若是咱們記錄下每個頁面的優化先後的首屏渲染數據,而且對比,能夠很好的分析每個頁面的性能提高有多少,從而判斷本身有沒有在作無用功。
能夠先簡單約定一下,首屏渲染時間的含義爲:從小程序頁面onload事件算起,頁面發起異步請求,請求回來後,把數據經過setData 渲染到頁面後,上述一整個流程所花費的時間。
可是,一個小程序項目每每會有不少個頁面,手動記錄每個小程序的首屏渲染時間,很麻煩。
咱們能夠改造this.setData
方法以下:
this._startTime = new Date().getTime();
let fn = this.setData;
this.setData = (obj = {}, handle = '') => {
let now = new Date().getTime();
// 上報渲染所須要的時間
log(now - this._startTime)
fn.apply(this, [obj, handle]);
};
複製代碼
上面的僞代碼改寫了 this.setData
方法,簡單的加入了上報時間點邏輯,你們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改造
相比於上面的優化策略,最重要的是找出小程序中的性能瓶頸。在本身的優化實踐中,遇到了下面的問題:
搞微信小程序遇到的這些坑,雖然能夠收穫滿滿的填坑經驗,可是這些填坑經驗並不算是真正的計算機知識,由於這些知識的並非基於對本質底層的理解,而是依靠經驗,而經驗是很快就會過期,可能下一次小程序api來一次大的升級,小程序優化手段立刻就會換成另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