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blog來源於leetcode。參加了第198場周賽,結果比前幾回周賽慘不少。不過不要緊,及時發現了本身很菜,路漫漫其修遠兮!這邊blog主要是針對周賽第四題衍發出來的思考。主要包括RMQ問題以及本身思考題目的過程。價值不是很大,隨便寫寫。算法
RMQ(Range Minimum / Maximum Query )主要是用來求區間最值問題研究出來的算法。
對於RMQ問題有不少方法能夠求解,好比線段樹,或者使用動態規劃。對於靜態區間的RMQ問題,使用DP是很是好理解的。下面咱們就來聊聊。
好比給定一個無序數組arr。求數組全部區間的最值。若是經過暴力枚舉,確定會TLE。可是咱們很容易想到。對於一個大的區間[0,1],咱們能夠將其分爲兩個子區間:[0,1]和[2,3]。那麼大區間的最值,其實能夠經過兩個子區間獲得。數組
大問題的結果依賴若干個子問題。函數
既然使用動態規劃,咱們就須要列出狀態轉移方程。
咱們令dpi表示:以第i個數爲起點,連續2^j個數 的區間最值。好比dp2就是區間[2,3]的最值。3怎麼來。其實就是2+2^1-1 ,減1時減掉第一個數。優化
依據上面定義:dpi表明數組第i個數開始,連續一個數的區間的最值。連續一個數,其實就只有一個,就是他自己。spa
因此咱們獲得,這裏咱們假設數組arr 是從1開始。code
dp[i][0]=arr[i];
對於dpi,咱們如何作求值?blog
其實能夠將這個區間分爲2部分。第一部分爲dpi,第二部分爲dpi+(1<<(j-1))。而後依賴兩個區間的結果再求大區間的最值。
你們看到這兩個區間可能很懵逼。不着急看,咱們一個一個來分析。leetcode
這裏的思想就是一分爲2。前提是分出來的區間的結果是提早知道的。rem
因此咱們能夠獲得狀態轉移方程(以區間最大值舉例):get
dp[i][j]= max {dp[i][j-1],dp[i+(1<<(j-1)][j-1]}
經過上面過程,咱們將最值計算出來,可是咱們如何獲取結果呢?
咱們假設len爲要查詢區間的長度。咱們log(len)也就是咱們dpi中j的長度。可是咱們並不能保證2^log(len)==len。由於len不必定是2的整數冪。因此咱們並不能保證區間的完整性。
若是該長度正好是2的冪。那麼沒毛病,結果爲dpi,不然咱們會遺漏一些區間,以下圖。那麼如何解決問題呢?
你們能夠看到咱們能夠使用dpi和dpr-(1<<k)+1。使用後者是爲了補充咱們的遺漏。可是你們可能會擔憂有重複。可是若是是求最值問題,重複是不會影響結果的。因此,很ok。
https://leetcode-cn.com/probl...
咱們對函數分析後,發現對於l<=r,他的結果是一個遞減的序列。由於與運算。與的越多最終值越小。若是一個區間[l,r]按上述函數進行與。結果確定小於等於區間最小值。
既然是一個有序序列,咱們就能夠使用二分。咱們枚舉右邊界。而後經過二分對區間求值並記錄結果。時間複雜爲nlog(n)
沒錯,開始我就是這麼作的,可是:
看到這個,我就開始定位耗時。應該是在進行區間與運算的時候浪費時間。
因此咱們須要進行優化。
因而我想到了區間最值問題。與運算其實和其是同樣的。好比同一個大的區間的與運算結果,咱們能夠經過兩個小區間的結果再進行與操做。
而且對於重複與相同數字,結果是不會受影響的,這個比較關鍵,由於咱們在查詢區間最值的時候,會重複計算。
因而我用動態規劃構建區間結果。最終解決了問題。
RMQ動態規劃代碼實現
//RMQ問題代碼 type RMQ struct { Dp [][]int } func (rmq *RMQ) init(arr []int) { dp := make([][]int, len(arr)) rmq.Dp = dp for i := 0; i < len(arr); i++ { dp[i] = make([]int, 20) } //初始化條件。從i起的一個數(2^0)的最小值 就是該數。 for i := 1; i < len(arr); i++ { dp[i][0] = arr[i] } // for j := 1; (1 << j) < len(arr); j++ { for i := 1; i+(1<<(j-1)) < len(arr); i++ { //這裏須要注意 爲何臨界條件爲i+(1<<(j-1)) < len(arr)。 //由於i會被j限制。 j越大。i能取的就越小。咱們只須要保證從i開始到結束的元素全覆蓋就能夠了。 //這裏將範圍分紅了兩部分。 由於咱們基於2的冪。 其實就是參考二進制的性質。經過移位運算符能夠進行二分。 dp[i][j] = rmq.withStrategy(i, j) } } } func (rmq *RMQ) withStrategy(i int, j int) int { return rmq.Dp[i][j-1] & rmq.Dp[i+(1<<(j-1))][j-1] } func (rmq *RMQ) withStrategyQuery(l int, r int, k int) int { return rmq.Dp[l][k] & rmq.Dp[r-(1<<k)+1][k] } func (rmq *RMQ) query(l int, r int) int { k := 0 for ; (1 << (k + 1)) <= r-l+1; k++ { } return rmq.withStrategyQuery(l, r, k) }
算法邏輯(二分)
func closestToTarget(arr []int, target int) int { minVal := math.MaxInt32 rmq := RMQ{} tmp := make([]int, len(arr)+1) for k := 0; k < len(arr); k++ { tmp[k+1] = arr[k] } rmq.init(tmp) for r := 1; r < len(tmp); r++ { left := 1 right := r for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left)/2 res := rmq.query(mid, r) if res == target { return 0 } else if res > target { right = mid - 1 } else { left = mid + 1 } } if right == 0 { minVal = min(minVal, rmq.query(left, r)-target) } else if left == r+1 { minVal = min(minVal, target-rmq.query(right, r)) } else { minVal = min(min(rmq.query(left, r)-target, minVal), target-rmq.query(right, r)) } } return minVal } func min(x, y int) int { if x > y { return y } return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