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爲的Asp.net核心對象

Asp.net,它就是一個底層框架平臺,它負責接收HTTP請求(從IIS傳入),將請求分配給一個線程, 再把請求放到它的處理管道中,由一些其它的【管道事件訂閱者】來處理它們,最後將處理結果返回給客戶端。 而WebForms或者MVC框架,都屬於Asp.net平臺上的【管道事件訂閱者】而已,Web Service也是哦。若是你不想受限於WebForms或者MVC框架, 或者您還想用Asp.net作點其它的事情,好比:本身的服務框架,就像WebService那樣。 但但願用其它更簡單的序列化方式來減小網絡流量,或者還有加密要求。 那麼瞭解Asp.net提供了哪些功能就頗有必要了。Asp.net負責接收請求,並將請求分配給一個線程來執行。最終執行什麼呢?固然就是咱們的處理邏輯。 但咱們在處理時,用戶輸入的數據又是從哪裏來的呢?只能是HTTP請求。但它又可分爲二個部分:請求頭和請求體。 在Asp.net中,咱們並不須要去分析請求頭和請求體,好比:咱們能夠直接訪問QueryString,Form就能夠獲得用戶傳過來的數據了, 然而QueryString實際上是放在請求頭上,在請求頭上的還有Cookie,Form;PostFile則放在請求體中。 html

在個人看來,Asp.net有三大核心對象:HttpContext, HttpRequest, HttpResponse。除此以外,還有二個仍然比較重要:HttpRuntime,HttpServerUtilityajax

今天我按照從輕到重的排序來分析:算法

HttpRuntime

HttpRuntime,其實這個對象算是整個Asp.net平臺最核心的對象,從名字能夠看出它的分量。 但它包含的不少方法都不是public類型的,它在整個請求的處理過程當中,作了許多默默無聞但很是重要的工做。 反而公開的東西並很少,所以須要咱們掌握的東西也較少。json

HttpRuntime公開了一個靜態方法 UnloadAppDomain() ,這個方法可讓咱們用代碼從新啓動網站。 一般用於用戶經過程序界面修改了一個比較重要的參數,這時須要重啓程序了。瀏覽器

HttpRuntime還公開了一個你們都熟知的靜態屬性 Cache 。可能有些人認爲在使用Page.Cache或者HttpContext.Cache, 事實上後二個屬性都是HttpRuntime.Cache的【快捷方式】。HttpRuntime.Cache是個很是強大的東西,主要用於緩存一些數據對象, 提升程序性能。雖然緩存實現方式比較多,一個static變量也算是能起到緩存的做用,但HttpRuntime.Cache的功能毫不僅限於一個簡單的緩存集合, 若是說實現「緩存項的滑動過時和絕對過時」算是小兒科的話,緩存依賴的功能應該能夠算是個強大的特性吧。 更有意義的是:它緩存的內容還能夠在操做系統內存不足時能將一些緩存項釋放(可指定優先級),從而得到那些對象的內存,並能在移除這些緩項時能通知您的代碼。 可能有人認爲當內存不足時自動釋放一些緩存對象容易啊,使用WeakReference類來包裝一下就能夠了。但WeakReference不提供移除時的通知功能。緩存

這裏我還想說說緩存依賴。我曾經見過一個使用場景:有人從一堆文件(分爲若干類別)中加載數據到Cache中, 可是他爲了想在這些數據文件修改時能從新加載,而採用建立線程並輪詢文件的最後修改時間的方式來實現,總共開了60多個線程,那些線程每隔15去檢查各自所「管轄」的文件是否已修改。 若是您也是這樣處理的,我今天就告訴您:真的不必這麼複雜,您只要在添加緩存項時建立一個CacheDependency的實例並調用相應的重載方法就能夠了。具體CacheDependency有哪些參數, 您仍是參考一下MSDN吧。這裏我只告訴您:它能在一個文件或者目錄,或者多個文件在修改時,自動通知Cache將緩存項清除, 並且還能夠設置到依賴其它的緩存項,甚至能將這些依賴關係組合使用,很是強大。安全

可能還有人會擔憂往Cache裏放入太多的東西會不會影響性能,所以有人還想到控制緩存數量的辦法。我只想說: 緩存容器決定一個對象的保存位置是使用Hash算法的,並不會由於緩存項變多而影響性能,更有趣的是Asp.net的Cache的容器還並不是只有一個, 它能隨着CPU的數量而調整,看這個架式,應該在設計Cache時還想到了高併發訪問的性能問題。 若是這時你還在統計緩存數量並手工釋放某些緩存項,我只能說您在寫損害性能的代碼。服務器

HttpServerUtility , HttpUtility

因爲HttpServerUtility的實例一般以Server的屬性公開, 但它的提供一些Encode, Decode方法其實調用的是HttpUtility類的靜態方法。因此我就把它們倆一塊兒來講了。cookie

HttpUtility公開了一些靜態方法,如:
HtmlEncode(),應該是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方法,用於防止注入攻擊,它負責安全地生成一段HTML代碼。
有時咱們還須要生成一個URL,那麼UrlEncode()方法就能派上用場了,由於URL中並不能包含全部字符,因此要作相應的編碼。
HttpUtility還有一個方法HtmlAttributeEncode(),它也是用於防止注入攻擊,安全地輸出一個HTML屬性。
在.net4中,HttpUtility還提供了另外一個方法:JavaScriptStringEncode(),也是爲了防止注入攻擊,安全地在服務端輸出一段JS代碼。網絡

HttpUtility還公開了一些靜態方法,如:
HtmlDecode(), UrlDecode(),一般來講,咱們並不須要使用它們。尤爲是UrlDecode ,除非您要本身的框架,通常來講, 在咱們訪問QueryString, Form時,已經作過UrlDecode了,您就不用再去調用了。

HttpServerUtility除了公開了比較經常使用的Encode, Decode方法外,還公開了一個很是有用的方法:Execute(),是的,它很是有用, 尤爲是您須要在服務端獲取一個頁面或者用戶控件的HTML輸出時。

HttpRequest

第一個核心對象出場了。MSDN給它做了一個簡短的解釋:「使 ASP.NET 可以讀取客戶端在 Web 請求期間發送的 HTTP 值。」
這個解釋還算是到位的。HttpRequest的實例包含了全部來自客戶端的全部數據,咱們能夠把這些數據當作是輸入數據, Handler以及Module就至關因而處理過程,HttpResponse就是輸出了。

在HttpRequest包含的全部輸入數據中,有咱們常用的QueryString, Form, Cookie,它還容許咱們訪問一些HTTP請求頭、 瀏覽器的相關信息、請求映射的相關文件路徑、URL詳細信息、請求的方法、請求是否已通過身份驗證,是否爲SSL等等。

HttpRequest的公開屬性絕大部分都是比較重要的,這裏就簡單地列舉一下吧

// 獲取服務器上 ASP.NET 應用程序的虛擬應用程序根路徑。
public string ApplicationPath { get; }

// 獲取應用程序根的虛擬路徑,並經過對應用程序根使用波形符 (~) 表示法(例如,以「~/page.aspx」的形式)使該路徑成爲相對路徑。
public string AppRelativeCurrentExecutionFilePath { get; }

// 獲取或設置有關正在請求的客戶端的瀏覽器功能的信息。
public HttpBrowserCapabilities Browser { get; set; }

// 獲取客戶端發送的 cookie 的集合。
public HttpCookieCollection Cookies { get; }

// 獲取當前請求的虛擬路徑。
public string FilePath { get; }

// 獲取採用多部分 MIME 格式的由客戶端上載的文件的集合。
public HttpFileCollection Files { get; }

// 獲取或設置在讀取當前輸入流時要使用的篩選器。
public Stream Filter { get; set; }

// 獲取窗體變量集合。
public NameValueCollection Form { get; }

// 獲取 HTTP 頭集合。
public NameValueCollection Headers { get; }

// 獲取客戶端使用的 HTTP 數據傳輸方法(如 GET、POST 或 HEAD)。
public string HttpMethod { get; }

// 獲取傳入的 HTTP 實體主體的內容。
public Stream InputStream { get; }

// 獲取一個值,該值指示是否驗證了請求。
public bool IsAuthenticated { get; }

// 獲取當前請求的虛擬路徑。
public string Path { get; }

// 獲取 HTTP 查詢字符串變量集合。
public NameValueCollection QueryString { get; }

// 獲取當前請求的原始 URL。
public string RawUrl { get; }

// 獲取有關當前請求的 URL 的信息。
public Uri Url { get; }

// 從 QueryString、Form、Cookies 或 ServerVariables 集合中獲取指定的對象。
public string this[string key] { get; }

// 將指定的虛擬路徑映射到物理路徑。
// 參數:  virtualPath:  當前請求的虛擬路徑(絕對路徑或相對路徑)。
// 返回結果:  由 virtualPath 指定的服務器物理路徑。
public string MapPath(string virtualPath);
View Code

下面我來講說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細節。

HttpRequest的QueryString, Form屬性的類型都是NameValueCollection,它個集合類型有一個特色:容許在一個鍵下存儲多個字符串值。
如下代碼演示了這個特殊的現象:

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string[] allkeys = Request.QueryString.AllKeys;
    if( allkeys.Length == 0 )
        Response.Redirect(
            Request.RawUrl + "?aa=1&bb=2&cc=3&aa=" + HttpUtility.UrlEncode("5,6,7"), true);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foreach( string key in allkeys )
        sb.AppendFormat("{0} = {1}<br />", 
            HttpUtility.HtmlEncode(key), HttpUtility.HtmlEncode(Request.QueryString[key]));

    this.labResult.Text = sb.ToString();
}

頁面最終顯示結果以下(注意鍵值爲aa的結果):

說明:
1. HttpUtility.ParseQueryString(string)這個靜態方法能幫助咱們解析一個URL字符串,返回的結果也是NameValueCollection類型。
2. NameValueCollection是一個不區分大小寫的集合。

HttpRequest有一個Cookies屬性,MSDN給它的解釋是:「獲取客戶端發送的 Cookie 的集合。」,此次MSDN的解釋就不徹底準確了。
請看以下代碼:

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string key = "Key1";

    HttpCookie c = new HttpCookie(key, DateTime.Now.ToString());
    Response.Cookies.Add(c);


    HttpCookie cookie = Request.Cookies[key];
    if( cookie != null )
        this.labResult.Text = cookie.Value;


    Response.Cookies.Remove(key);
}

這段代碼的運行結果就是【能顯示當前時間】,我就不貼圖了。
若是寫成以下形式:

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string key = "Key1";

    HttpCookie cookie = Request.Cookies[key];
    if( cookie != null )
        this.labResult.Text = cookie.Value;
    

    HttpCookie c = new HttpCookie(key, DateTime.Now.ToString());
    Response.Cookies.Add(c);
    
    Response.Cookies.Remove(key);
}

此時就讀不到Cookie了。這也提示咱們:Cookie的讀寫次序可能會影響咱們的某些判斷。

HttpRequest還有二個用於方便獲取HTTP數據的屬性Params,Item ,後者是個默認的索引器。
這二個屬性均可以讓咱們方便地根據一個KEY去【同時搜索】QueryString、Form、Cookies 或 ServerVariables這4個集合。 一般若是請求是用GET方法發出的,那咱們通常是訪問QueryString去獲取用戶的數據,若是請求是用POST方法提交的, 咱們通常使用Form去訪問用戶提交的表單數據。而使用Params,Item可讓咱們在寫代碼時沒必要區分是GET仍是POST。 這二個屬性惟一不一樣的是:Item是依次訪問這4個集合,找到就返回結果,而Params是在訪問時,先將4個集合的數據合併到一個新集合(集合不存在時建立), 而後再查找指定的結果。
爲了更清楚地演示這們的差異,請看如下示例代碼:

<body>    
    <p>Item結果:<%= this.ItemValue %></p>
    <p>Params結果:<%= this.ParamsValue %></p>
    
    <hr />
    
    <form action="<%= Request.RawUrl %>" method="post">
        <input type="text" name="name" value="123" />
        <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 />
    </form>
</body>
View Code
public partial class ShowItem : System.Web.UI.Page
{
    protected string ItemValue;
    protected string ParamsValue;

    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string[] allkeys = Request.QueryString.AllKeys;
        if( allkeys.Length == 0 )
            Response.Redirect("ShowItem.aspx?name=abc", true);


        ItemValue = Request["name"];
        ParamsValue = Request.Params["name"];        
    }
}
View Code

頁面在未提交前瀏覽器的顯示:

點擊提交按鈕後,瀏覽器的顯示:

差異很明顯,我也很少說了。說下個人建議吧:儘可能不要使用Params,不光是上面的結果致使的判斷問題, 不必多建立一個集合出來吧,並且更糟糕的是寫Cookie後,也會更新集合。

HttpRequest還有二個很【低調】的屬性:InputStream, Filter ,這二位的能量很巨大,卻不常常被人用到。
HttpResponse也有這二個對應的屬性,本文的後面部分將向您展現它們的強大功能。

HttpResponse

咱們處理HTTP請求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向客戶端返回結果。而全部須要向客戶端返回的操做都要調用HttpResponse的方法。 它提供的功能集中在操做HTTP響應部分,如:響應流,響應頭。
我把一些認爲很重要的成員簡單列舉了一下:

// 獲取網頁的緩存策略(過時時間、保密性、變化子句)。
public HttpCachePolicy Cache { get; }

// 獲取或設置輸出流的 HTTP MIME 類型。默認值爲「text/html」。
public string ContentType { get; set; }

// 獲取響應 Cookie 集合。
public HttpCookieCollection Cookies { get; }

// 獲取或設置一個包裝篩選器對象,該對象用於在傳輸以前修改 HTTP 實體主體。
public Stream Filter { get; set; }

// 啓用到輸出 Http 內容主體的二進制輸出。
public Stream OutputStream { get; }

// 獲取或設置返回給客戶端的輸出的 HTTP 狀態代碼。默認值爲 200 (OK)。
public int StatusCode { get; set; }

// 將 HTTP 頭添加到輸出流。
public void AppendHeader(string name, string value);

// 將當前全部緩衝的輸出發送到客戶端,中止該頁的執行,並引起EndRequest事件。
public void End();

// 將客戶端重定向到新的 URL。指定新的 URL 並指定當前頁的執行是否應終止。
public void Redirect(string url, bool endResponse);

// 將指定的文件直接寫入 HTTP 響應輸出流,而不在內存中緩衝該文件。
public void TransmitFile(string filename);

// 將 System.Object 寫入 HTTP 響應流。
public void Write(object obj);
View Code

這些成員都有簡單的解釋,應該瞭解它們。

這裏請關注一下屬性StatusCode。咱們常常用JQuery來實現Ajax,好比:使用ajax()函數,雖然你能夠設置error回調函數, 可是,極有可能在服務端即便拋黃頁了,也不會觸發這個回調函數,除非是設置了dataType="json",這時在解析失敗時, 纔會觸發這個回調函數,若是是dataType="html",就算是黃頁了,也能【正常顯示】。
怎麼辦?在服務端發生異常不能返回正確結果時,請設置StatusCode屬性,好比:Response.StatusCode = 500;

HttpContext

應該能夠這麼說:有了HttpRequest, HttpResponse分別控制了輸入輸出,就應該沒有更重要的東西了。 但咱們用的都是HttpRequest, HttpResponse的實例,它們在哪裏建立的呢,哪裏保存有它們最原始的引用呢? 答案固然是:HttpContext 。沒有老子哪有兒子,就這麼個關係。更關鍵的是:這個老子還很牛,【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 並且我前面提到另二個實力不錯的選手(HttpServerUtility和Cache),也都是它的手下。 所以,任何事情,找到它就算是有辦法了。

不只如此,在Asp.net的世界,還有黑白二派。Module像個土匪,什麼請求都要去「檢查」一下,Handler更像白道上的人物, 點名了只作某某事。有趣的是:HttpContext真像個大人物,黑白道的人物有時都要找它幫忙。 幫什麼忙呢?可憐的土匪沒有倉庫,它有東西沒地方存放,只能存放在HttpContext那裏, 有時惹得Handler也盯上了它,去HttpContext去拿土匪的戰利品。

雖然HttpContext也公開了一些屬性和方法,但我認爲最重要的仍是上面提到的那些對象的引用。
這裏再補充二個上面沒提到的實例屬性:User, Items

User屬性保存於當前請求的用戶身份信息。若是判斷當前請求的用戶是否是已通過身份認證,能夠訪問:Request.IsAuthenticated這個實例屬性。

前面我在故事中提到:「可憐的土匪沒有倉庫,它有東西沒地方存放,只能存放在HttpContext那裏」,其實這些東西就是保存在Items屬性中。 這是個字典,所以適合以Key/Value的方式來訪問。若是但願在一次請求的過程當中保存一些臨時數據,那麼,這個屬性是最理想的存放容器了。 它會在下次請求從新建立,所以,不一樣的請求之間,數據不會被共享。

若是但願提供一些靜態屬性,而且,只但願與一次請求關聯,那麼建議藉助HttpContext.Items的實例屬性來實現。

我曾經見過有人用ThreadStaticAttribute來實現這個功能,而後在Page.Init事件中去修改那個字段。
哎,MSDN上說:【用 ThreadStaticAttribute 標記的 static 字段不在線程之間共享。每一個執行線程都有單獨的字段實例,而且獨立地設置及獲取該字段的值。若是在不一樣的線程中訪問該字段,則該字段將包含不一樣的值。】 注意了:一個線程能夠執行屢次請求過程,且Page.Init事件在Asp.net的管道中屬於較中間的事件啊,要是請求不使用Page呢,再想一想吧。

前面我提到HttpContext有種超能力:【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是的,HttpContext有個靜態屬性Current,你說是否是【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 千萬別小看這個屬性,沒有它,HttpContext根本牛不起來。
也正是由於這個屬性,在Asp.net的世界裏,您能夠在任何地方訪問Request, Response, Server, Cache, 還能在任何地方將一些與請求有關的臨時數據保存起來,這絕對是個很是強大的功能。Module的在不一樣的事件階段,以及與Handler的」溝通「有時就經過這個方式來完成。

好比:每一個頁面使用Session的方式是使用Page指令來講明的,但Session是由SessionStateModule來實現的, SessionStateModule會處理全部的請求,因此,它不知道當前要請求的要如何使用Session,可是,HttpContext提供了一個屬性Handler讓它們之間有機會溝通,才能處理這個問題。

我再來舉個Module自身溝通的例子,就說UrlRoutingModule吧,它訂閱了二個事件:

protected virtual void Init(HttpApplication application)
{
    application.PostResolveRequestCache += new EventHandler(this.OnApplicationPostResolveRequestCache);
    application.PostMapRequestHandler += new EventHandler(this.OnApplicationPostMapRequestHandler);
}

在OnApplicationPostResolveRequestCache方法中,最終作了如下調用:

public virtual void PostResolveRequestCache(HttpContextBase context)
{
    // ...............
    RequestData data2 = new RequestData {
        OriginalPath = context.Request.Path,
        HttpHandler = httpHandler
    };
    context.Items[_requestDataKey] = data2;
    context.RewritePath("~/UrlRouting.axd");

}

再來看看OnApplicationPostMapRequestHandler方法中,最終作了如下調用:

public virtual void PostMapRequestHandler(HttpContextBase context)
{
    RequestData data = (RequestData)context.Items[_requestDataKey];
    if( data != null ) {
        context.RewritePath(data.OriginalPath);
        context.Handler = data.HttpHandler;
    }
}

看到了嗎,HttpContext.Items爲Module在不一樣的事件中保存了臨時數據,並且很方便。

HttpContext強大的背後的麻煩事

前面咱們看到了HttpContext的強大,並且還提供HttpContext.Current這個靜態屬性。這樣一來,的確是【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 想一想咱們能作什麼?咱們能夠在任何一個類庫中均可以訪問QueryString, Form,夠靈活吧。 咱們還能夠在任何地方(好比BLL中)調用Response.Redirect()讓請求重定向,是否是很強大?

不過,有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處處訪問這些對象會讓代碼很難測試。 緣由很簡單:在測試時,這些對象無法正常工做,由於HttpRuntime不少幕後的事情還沒作,沒有運行它們的環境。 是否是很掃興?沒辦法,如今的測試水平很難駕馭這些功能強大的對象。

不少人都說WebForms框架搞得代碼無法測試,一般也是的確如此。
我看到不少人在頁面的CodeFile中寫了一大堆的控件操做代碼,還混有不少調用業務邏輯的代碼, 甚至在類庫項目中還中訪問QueryString, Cookie。 再加上諸如ViewState, Session這類【有狀態】的東西大量使用,這樣的代碼是很難測試。
換個視角,看看MVC框架爲何說可測試性會好不少,理由很簡單, 你不多會須要使用HttpRequest, HttpRespons,從Controller開始,您須要的數據已經給您準備好了,直接用就能夠了。 但MVC框架並不能保證寫的代碼就必定能方便的測試,好比:您繼續使用HttpContext.Current.XXXXX而不使用那些HttpXxxxxBase對象。

通常說來,不少人會採用三層或者多層的方式來組織他們的項目代碼。此時,若是您但願您的核心代碼是可測試的, 而且確實須要使用這些對象,那麼應該儘可能集中使用這些強大的對象,應該在最靠近UI層的地方去訪問它們。 能夠把調用業務邏輯的代碼再提取到一個單獨的層中,好比就叫「服務層」吧, 由服務層去調用下面的BLL(假設BLL的API的粒度較小),服務層由表示層調用, 調用服務層的參數由表示層從HttpRequest中取得。 須要操做Response對象時,好比:重定向這類操做,則應該在表示層中完成。
記住:只有表示層才能訪問前面提到的對象,並且要讓表示層儘可能簡單,簡單到不須要測試, 真正須要測試的代碼(與業務邏輯有關)放在表示層如下。 如此設計,您的表示層將很是簡單,以致於不用測試(MVC框架中的View也能包含代碼,但也無法測試,是同樣的道理)。 甚至,服務層還能夠單獨部署。

若是您的項目真的採用分層的設計,那麼,就應該可讓界面與業務處理分離。好比您能夠這樣設計:
1. 表示層只處理輸入輸出的事情,它應該僅負責與用戶的交互處理,建議這層代碼簡單到能夠忽略測試。
2. 處理請求由UI層如下的邏輯層來完成,它負責請求的具體實現過程,它的方法參數來自於表示層。

使用InputStream、OutputStream

前面我提到HttpRequest有個InputStream屬性, HttpResponse有一個OutputStream屬性,它們對應的是輸入輸出流。 直接使用它們,咱們能夠很是簡單地提供一些服務功能,好比:我但願直接使用JSON格式來請求和應答。 若是採用這種方案來設計,咱們只須要定義好輸入輸出的數據結構,並使用這們來傳輸數據就行了。 固然了,也有其它的方法能實現,但它們不是本文的主題,我也比較喜歡這種簡單又直觀地方式來解決某些問題。

好比:一、短信的接口,官方提供幾個URL作爲服務的地址,調用參數以及返回值就直接經過HTTP請求一塊兒傳遞。二、目前比較火爆的雲服務的調用數據傳輸;都是直接使用HTTP協議,數據結構有着明確的定義格式,直接隨HTTP一塊兒傳遞。 就這麼簡單,卻很是有用,並且適用性很廣,基本上什麼語言都能很好地相互調用。

下面我以一個簡單的示例演示這二個屬性的強大之處。

在示例中,服務端要求數據的輸入輸出採用JSON格式,服務的功能是一個訂單查詢功能,輸入輸出的類型定義以下:

// 查詢訂單的輸入參數
public sealed class QueryOrderCondition
{
    public int? OrderId;
    public int? CustomerId;
    public DateTime StartDate;
    public DateTime EndDate;
}

// 查詢訂單的輸出參數類型
public sealed class Order
{
    public int OrderID { get; set; }
    public int CustomerID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CustomerName { get; set; }
    public DateTime OrderDate { get; set; }
    public double SumMoney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Comment { get; set; }
    public bool Finished { get; set; }
    public List<OrderDetail> Detail { get; set; }
}

public sealed class OrderDetail
{
    public int OrderID { get; set; }
    public int Quantity { get; set; }
    public int ProductID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ProductName { get; set; }
    public string Unit { get; set; }
    public double UnitPrice { get; set; }
}
View Code

服務端的實現:建立一個QueryOrderService.ashx,具體實現代碼以下:

public class QueryOrderService : IHttpHandler
{
    public void ProcessRequest(HttpContext context)
    {
        context.Response.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string input = null;
        JavaScriptSerializer jss = new JavaScriptSerializer();

        using( StreamReader sr = new StreamReader(context.Request.InputStream) ) {
            input = sr.ReadToEnd();
        }

        QueryOrderCondition query = jss.Deserialize<QueryOrderCondition>(input);

        // 模擬查詢過程,這裏就直接返回一個列表。        
        List<Order> list = new List<Order>();
        for( int i = 0; i < 10; i++ )
            list.Add(DataFactory.CreateRandomOrder());

        string json = jss.Serialize(list);
        context.Response.Write(json);
    }
View Code

代碼很簡單,通過了如下幾個步驟:
1. 從Request.InputStream中讀取客戶端發送過來的JSON字符串,
2. 反序列化成須要的輸入參數,
3. 執行查詢訂單的操做,生成結果數據,
4. 將結果作JSON序列化,轉成字符串,
5. 寫入到響應流。

很簡單吧,我能夠把它看做是一個服務吧,但它沒有其它服務框架的種種約束,並且至關靈活, 好比我可讓服務採用GZIP的方式來壓縮傳輸數據:

public void ProcessRequest(HttpContext context)
{
    context.Response.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string input = null;
    JavaScriptSerializer jss = new JavaScriptSerializer();

    using( GZipStream gzip = new GZipStream(context.Request.InputStream, CompressionMode.Decompress) ) {
        using( StreamReader sr = new StreamReader(gzip) ) {
            input = sr.ReadToEnd();
        }
    }

    QueryOrderCondition query = jss.Deserialize<QueryOrderCondition>(input);

    // 模擬查詢過程,這裏就直接返回一個列表。        
    List<Order> list = new List<Order>();
    for( int i = 0; i < 10; i++ )
        list.Add(DataFactory.CreateRandomOrder());

    string json = jss.Serialize(list);

    using( GZipStream gzip = new GZipStream(context.Response.OutputStream, CompressionMode.Compress) ) {
        using( StreamWriter sw = new StreamWriter(gzip) ) {
            context.Response.AppendHeader("Content-Encoding", "gzip");
            sw.Write(json);
        }
    }
}
View Code

修改也很直觀,在輸入輸出的地方,加上Gzip的操做就能夠了。
若是您想加密傳輸內容,也能夠在讀寫之間作相應的處理,或者,想換個序列化方式,也簡單,我想您應該懂的。
總之,如何讀寫數據,全由您來決定。喜歡怎樣處理就怎樣處理,這就是自由。

不只如此,我還可讓服務端判斷客戶端是否要求使用GZIP方式來傳輸數據,若是客戶端要求使用GZIP壓縮,服務就自動適應, 最後把結果也作GZIP壓縮處理,是否是更酷?

public void ProcessRequest(HttpContext context)
{
    context.Response.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string input = null;
    JavaScriptSerializer jss = new JavaScriptSerializer();

    bool enableGzip = (context.Request.Headers["Content-Encoding"] == "gzip");
    if( enableGzip )
        context.Request.Filter = new GZipStream(context.Request.Filter, CompressionMode.Decompress);

    using( StreamReader sr = new StreamReader(context.Request.InputStream) ) {
        input = sr.ReadToEnd();
    }

    QueryOrderCondition query = jss.Deserialize<QueryOrderCondition>(input);

    // 模擬查詢過程,這裏就直接返回一個列表。        
    List<Order> list = new List<Order>();
    for( int i = 0; i < 10; i++ )
        list.Add(DataFactory.CreateRandomOrder());

    string json = jss.Serialize(list);

    if( enableGzip ) {
        context.Response.Filter = new GZipStream(context.Response.Filter, CompressionMode.Compress);
        context.Response.AppendHeader("Content-Encoding", "gzip");
    }

    context.Response.Write(json);
}
View Code

注意:此次我爲了避免想寫二套代碼,使用了Request.Filter屬性。前面我就說過這是個功能強大的屬性。 這個屬性實現的效果就是裝飾器模式,所以您能夠繼續對輸入輸出流進行【裝飾】,可是要保證輸入和輸出的裝飾順序要相反。 因此使用屢次裝飾後,會把事情搞複雜,所以,建議須要屢次裝飾時,作個封裝可能會好些。 想一想:我這幾行代碼與此服務徹底沒有關係,並且照這種作法,每一個服務都要寫一遍,是否是太麻煩了?

bool enableGzip = (context.Request.Headers["Content-Encoding"] == "gzip");
if( enableGzip )
    context.Request.Filter = new GZipStream(context.Request.Filter, CompressionMode.Decompress);

// .............................................................

if( enableGzip ) {
    context.Response.Filter = new GZipStream(context.Response.Filter, CompressionMode.Compress);
    context.Response.AppendHeader("Content-Encoding", "gzip");
}
View Code

其實,豈止是這一個地方麻煩。照這種作法,每一個服務都要建立一個ahsx文件,讀輸入,寫輸出,也是重複勞動。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