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抗攻擊力說明

對於一家企業來講,其網絡安全的防禦好壞與否必定與其遭受到的攻擊程度成正比,即防禦可不可靠必定看遭受到的攻擊狠不狠。這就像練武以前必定要學會捱揍同樣,只有那些經歷過各種攻擊洗禮的企業網絡,才最能扛打擊。

網絡安全抗攻擊力說明網絡安全抗攻擊力說明

攻防雙方並不對稱安全

當前我國整個網絡安全產業的規模大概在450億人民幣左右。然而讓人沒法相信的是,單單一個電話詐騙的產業規模,其預估就能達到一千億。若是算上其餘攻擊手段,惡意攻擊方將涵蓋更多的利益驅動。這就致使攻防對抗雙方所面臨的現狀,從經濟上看即是不對稱的,也顯示出防禦羣體的弱勢。
不只如此,現在的攻擊者還愈來愈分工明確,並向組織化、產業化發展。在很是嚴密有組織地配合下,防禦一方根本不可能把全部威脅都顧及到,逐個制定應對解決方案,這在響應與時間上顯然是不切實際的。網絡

隔離不會讓攻擊失效學習

既然網絡攻擊這麼狠,那麼斷網隔離是否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並不能。好比去年8月份轟動一時的臺積電遭受勒索病毒襲擊事件。在病毒攻擊影響下,臺積電的多條產品線幾個小時以內便所有停產,導致其在三季度損失了1.7億美圓。實際上,臺積電的內部系統就是隔離的,事實證實互聯網上並無安全的避風港。
一樣在三四年之前,烏克蘭的斷電事件也是一個典型的例證,由於電力系統一直是高度隔離的獨立網絡,可是在2015和2016年,烏克蘭兩次遭到攻擊,這一系列的攻擊事件都代表,隔離網也會失效的。blog

安全在攻擊中成長網絡安全

面對來勢洶洶的嗅探與攻擊,網絡的安全防禦技術則不斷學習、反思、汲取能量加速成長,從傳統的被動應對到當下的主動防護。據統計發現,網絡攻擊做爲廣泛的攻擊手法,其攻擊頻率自2017年起上升一倍,佔去年攻擊總數的32%。偵查攻擊是第二大最多見的惡意活動,佔16%。針對特定服務的攻擊和暴力破解攻擊則緊隨其後,分別佔比13%和12%。
此外調查還發現,在2018年最常受到攻擊的目標行業是金融和科技行業,分別佔到網絡攻擊總數的17%。不過也正是在此種磨鍊下,這兩個行業所呈現出的抗打擊程度與網絡安全成熟度也得分最高,而且在持續改善其安全策略。事件

結語產品

使人欣慰的是,許多企業高管已經意識到提高網絡安全防禦的重要性,並開始進行更具策略性的投資,來提高網絡安全防禦了。如今預測性威脅情報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使人振奮的進展,在網絡安全價值鏈上的各方人士對此有更多的瞭解,並開始強化相互間的協做。此外,那些最常受攻擊的行業也會主動尋求幫助去改善他們的安全戰略,構建安全體系。上述狀況都在代表,經過攻防雙方的不斷博弈,各行業正向着理想的網絡安全成熟狀態而堅決前行。table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