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表查詢:mysql
這句explain的結果就是: ta:Using index; Using temporary; Using filesort ti:Using where程序員
說明:這裏的ta和ti表 關聯查詢 ta表的instance_id和 ti的sid字段關聯,再經過SID排序 web
由於ta表裏是沒有game_id的 因此order by的時候 會把ti表的結果給緩存起來 sql
但由於ti表要緩存的數據不少,最後多出的又要放進磁盤內存中,因此就有了using filesort,最後再把磁盤的一併釋放掉;每次查詢都如此往復,天然而然查詢會慢下來.數據庫
解決方案:將這個查詢語句拆分紅兩句去查詢或者在ta表中野加一個game_id字段 緩存
2️⃣SELECT COUNT(sid)函數
由於公司數據庫mysql用的是InnoDB而不是myisam, 若是是myisam數據庫就會很快,而InnoDB須要全盤掃描會很慢; 優化
二者區別: spa
對於count()查詢來講MyISAM更有優點設計
由於MyISAM存儲了表中的行數記錄,執行SELECT COUNT() 的時候能夠直接獲取到結果,而InnoDB須要掃描所有數據後獲得結果。
可是注意一點:對於帶有WHERE 條件的 SELECT COUNT()語句兩種引擎的表執行過程是同樣的,都須要掃描所有數據後獲得結果
解決方案:不要一會兒給出結果,進行定時任務緩存處理,當對該表進行修改操做時將緩存刪除;
另一些優化的例子:
1)儘可能少用負條件查詢;
假設咱們有一個Order表,表中有一個字段是Status,這個字段有4個值,分別是0=待支付、1=待發貨、2=待收貨、3=已完成。
這時,咱們要查詢全部已經支付的訂單,不少人就會寫這樣的SQL: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Status != 0
這就是一個很差的習慣了。負向條件查詢(例如:!=、not in、not exists)都是不能使用索引的,當Order表中的數據到達必定量級時,這個查詢的效率會急劇的降低。因此,正確的寫法應該是: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Status in (1,2,3)
2)儘可能少用前導模糊查詢;
假設咱們如今要根據用戶的訂單號(OrderNo)查詢用戶的訂單,若是是直接經過SQL查詢的話,儘可能不要使用前導模糊查詢,也就是: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OrderNo like '%param'
或者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OrderNo like '%param%'
由於,前導模糊查詢是沒法命中索引的,因此,會整個數據庫去檢索,效率至關的差,而非前導模糊查詢則是可使用索引的。
所以,咱們儘可能不要把通配符放在前面,改爲下面這樣: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OrderNo like 'param%'
3)儘可能不要在條件字段上加運算;
假設,如今有一個需求,是要查詢2018年整年的訂單數據,咱們就須要經過建立時間(CreateTime)來進行檢索,可是,有些程序員就喜歡這樣寫SQL: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Year(CreateTime)=2018
而後,每次執行時就會發現,查詢的速度異常的慢,致使了大量的請求掛起甚至超時。這是由於,咱們即便在CreateTime上創建了索引,可是,若是使用了運算函數,查詢同樣會進行全表的檢索。
因此,咱們能夠改爲這樣: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CreateTime > '2018-1-1 00:00:00'
4)當查詢容許null的列值時,須要特別注意;
咱們在建立表的字段時,若是這個字段須要做爲索引時,儘可能不要容許Null。由於,單列索引不會存Null值,複合索引不存全部索引列都爲Null的值,因此若是列容許爲Null,可能會獲得「不符合預期」的結果集。
例如:咱們有一個User表,其中有UserName字段記錄了用戶的名字,而且添加了索引。
如今咱們執行了這樣一個查詢: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 != '小倩'
但結果是這樣的
那位UserName爲Null的數據並無能包括進來。所以,若是咱們想要包含這個用戶的話,最好可以設置一個默認值。
5)複合索引使用時須要注意順序;
登陸,確定是咱們使用得最多的一個查詢了,爲了保證效率,咱們爲LoginID和Password加上了複合索引。
當咱們使用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LoginID = '{LoginID}' and Password = '{Password}'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Password = '{Password}' and LoginID = '{LoginID}'
查詢時,都是可以準備的命中索引。當咱們使用: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LoginID = '{LoginID}'
查詢時,也是可以命中索引的。可是,當咱們使用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Password = '{Password}'
查詢時,確沒法命中索引,這是什麼緣由呢?
這是因爲,複合索引對於查詢的順序是很是的銘感的,因此,符合索引中包含了幾種規則,其中就有全列匹配和最左前綴匹配。
當全部列都可以匹配時,雖然查詢的順序上有不一樣,可是查詢優化器會將順序進行調整,以知足適合索引的順序,因此,順序的顛卻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若是全部列不能匹配時,就必須知足最左前綴匹配了,也就是,必須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排列。所以,當咱們創建是索引是<LoginID, Password>時,where Password = '{Password}' 就不知足最左前綴規則,沒法命中索引了。6)結果惟一時別愣着;
一般,咱們設計User表時,並不會把LoginID做爲主鍵,可是,LoginID確會在業務邏輯中驗證惟一性,所以,若是使用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LoginID = '{LoginID}'
查詢時,結果必定只有一條。可是,數據庫是不知道的,即便找到了這惟一的一條結果,他也會一直繼續,直到掃描完全部的數據。
所以,在執行這樣的查詢時,咱們能夠優化一下,改爲: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LoginID = '{LoginID}' limit 1
這樣,當查詢到結果時,就不會再繼續了。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