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架構
與功能測試需求分析同樣,性能測試一樣須要對被測對象進行需求分析。
通常而言,用戶或產品團隊設定性能測試需求時,僅會表達字面意義上需求,如「系統TPS需達到300以上,單筆交易時間不超過3秒」等。
須要性能測試工程師結合用戶需求及性能測試活動自己需求進行顯性性能測試需求的分解與提取。性能
肯定性能測試的必要性後,性能測試工程師主要從如下兩個用戶方肯定性能測試需求:
業務用戶
1.用戶頻繁使用,且存在大量用戶使用的業務流程;
2.交易佔比較高,平常佔比在80%以上甚至更高的業務流程;
3.特殊交易日或峯值交易佔比80%以上甚至更高的業務流程;
4.性能較差且有過調整的業務流程;
5.核心業務發生重大流程調整的業務流程。
項目團隊
1.曾經測試過性能後調整了架構設計的業務;
2.邏輯複雜,關鍵的業務;
3.可能消耗大量資源的業務;
4.與外部系統存在接口調用,且有大量數據交互的業務;
5.調用第三方業務組件,邏輯複雜的業務;測試
需求評審:架構設計
可測性:要儘量與生產環境一直,不然測試無心義
一致性:用戶需求、生產需求、運營需求
用戶需求------知足用戶需求規格說明書明確列出的性能需求項
生產需求------關注被測對象運行的真實性,從而在測試結束後能提供相對準確的數據依據
運營需求------需以歷史數據或現今運營數據未基礎,規劃將來業務發展的可能想,從而使得被測對象性能指標具備必定的冗餘度設計
正確性:在可測性和一致性獲得保證的基礎上,需針對性能測試指標進行驗證,從而保證後續實施活動中所關注的各個項目需求、場景及指標的正確性,從而儘可能減小返工、從新設計的風險。
對象
工做實施:接口
需求分析與定義
指標分析與定義
測試模型構建
場景用例設計
腳本用例設計
測試數據構造
測試腳本開發
場景設計與實現
場景執行與結果收集
結果分析與報告輸出
性能調優與迴歸測試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