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工做案例,雖然最後失敗了,可是我冥冥中總感受這是一個能夠拿出來分享的案例。spa
此次的案例中咱們有很大的失誤,可是總感受仍是不吐不快。設計
自我介紹視頻
本人是一名工做了5年的"碼農"。目前在一個三線城市的一個小公司混口飯吃。產品
背景介紹軟件
公司接到合做大學一個老師介紹的一個項目。是學校的另外一個合做夥伴,咱們簡稱RG(出於客戶隱私緣由或者宣傳緣由不便透露客戶公司名稱)。他們說是要作一個APP。老闆接到項目後就跟客戶約好了時間就帶我去面談項目。互聯網
面談第一次硬件
在當天下午我和老闆兩人去到了客戶公司,客戶也很熱情,我感受他們相關部門基本都參加了此次的見面。我從見面中感覺到他們主要是提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告訴咱們他們如今要作一個給公司轉型的大項目,預計投資四千萬。第二件事是告訴咱們他們如今就差一個APP這個事就成了......下載
領導當時一聽,他們乾的這個事在物聯網行業都是玩爛的,軟硬件都有不少現成的解決方案,能夠搞啊,就叫我跟他們談談。我先說了咱們作過的項目大概的狀況。而後就問他們想要怎麼作? 他們說如今公司作的東西想結合互聯網+ ,想跟如今的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後他們又提了一些他們的想法,好比說開設網上商城,而後開設一對一視頻課堂,可是跟他們如今的業務沒太大的關聯性。不過也見慣不慣了。畢竟仍是要幫助他們挖掘需求的麼。而後就說讓咱們給出一個這個軟件運做的過程。我說需求都還不是特別明確,大家是要什麼樣的?而後特神祕的拿出他們打印的一個大綱,拿出其中的一段:軟件需有集成ERP系統、PDM( 產品數據管理),CRM(客戶關係管理),SCM(供應鏈管理)系統 ........ 而後說,您給咱們把這個幾個系統的運做以圖文形式寫個本子。我當時一臉懵逼。 說好的一個APP呢?說好的要作軟件呢? 這幾個系統是幹嗎的大家明白不明白,跟你當前的業務怎麼結合,結合後是要產生什麼結果?而後他們才說:"咱們這個是要報工信部的一個項目,可是別人要求要有這麼幾個軟件,咱們都不太懂,因此才找到大家"。 事情到此一切真相大白:"他們要報一個項目,而後技術方案不會寫!"。既然這樣咱們就談技術方案的事,至於項目報下來再談軟件的事。我就只好又問:"大家這幾個系統跟大家的業務怎麼結合?產生結果要什麼樣的?" 結果他們也說不出來,說是大家是專業的,因此咱們才找大家。我又只好在問:"大家是要一個報項目的方案,仍是要一個公司實際轉型的,我說兩種處理結果是不同的"。他們的態度是:"咱們公司也是要作這個事情的,不是爲了報個項目的,咱們要長期作這個事情的"。領導出來打了個圓場說:"咱們回去商量下可行性,在給您說出本子的費用"。RG公司的領導又說,咱們時間比較緊,將近20天的時間。咱們就更無奈了。技術
團隊協商數據
在RG公司出來後我跟老闆在會公司的路上簡單碰了下。對於RG的整個核心點是:1.他們說的是想長期作這個事情,可是尚未想好怎麼切入,徹底沒有頭緒。2.他們當務之急是要報這個項目,而且能獲得政府支持去作這個項目。對於公司的核心點是:1.咱們能經過這個作一個轉型團隊的培養(公司原來也計劃作一些諮詢服務寫本子的事,可是一直都是小打小鬧) 2.若是可能能拿到後續的軟件合做權。
次日咱們就召集團隊對這個事情協商。咱們先研究了整個項目申報的需求,而後研究了他們現有的產品和作的事。最後得出結論:1.他們想的點與項目要求徹底不符合。並且原有的想法也跑不通,整個項目至關於零。技術點也是如今市場上用爛的技術,毫無新意可言。2.須要從新設計產品,軟件,政策結合思路。貼合政策提高產品周邊的服務性,可複製性,可盈利性。不僅僅是針對他們公司內部(政府的項目確定不是爲了解決某一個公司的狀況,而是爲了解決某一類公司的狀況)。3.時間較爲緊張,除去尾巴,除去給客戶預留的檢驗時間。整個本子從創新項目的設計,可行性分析,盈利點設計, 完善,到畫圖,寫本子只有15天時間,其中還有7天是過年的時間,這7天還要加班加點去趕本子。並且是個轉型創新的項目,必須是有和別人不同的收益點,讓政府一看這個項目眼前一亮,願意去花錢嘗試這個事。咱們又花了一早上的時間大體的作了一個用戶故事出來,讓他們的產品能結合系統,產出對社會或經濟的收益。而且在模式上有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出來。而且定製出了大概的費用後,而後又跟客戶約了時間。
第二次見面
第二次見面由咱們此次本子的主寫手(公司有專門負責方案寫做的)一塊兒去了,主要針對項目申報要求給他們作了分析,並提出了些建議。1.但願客戶能認識到本來的申報方向是錯誤的 2.若是客戶願意交給咱們寫,並願意出相應的服務費用,咱們也能夠去作。3.若是客戶以爲不合適咱們也是一次積累的過程。
聽完咱們的分析和建議而後客戶以爲這個好像就是他們要的方案。這個時候就到了談論價格的問題,這也是整個這個項目中咱們最失敗的一點。咱們報價是立項金額的千分之二,客戶聽到後有些不高興。以爲咱們獅子大張口,就買一段文字方案,大家要我那麼多。 而後我就解釋說:1.這個不僅僅是一個報項目的方案,方案出來後的大家徹底能夠按照方案去真實的運做,而不是當初那種不切和實際盈利點的設想。 至關因而買了一個公司轉型的一個點子。2.這個方案要作時間週期緊張,工做量大,並且咱們不是一我的去作這個事,是咱們一個團隊都要投入進去。結果RG的經理很不高興的說:"什麼是大家的點子,明明是咱們的點子,叫大家用專業的知識去轉化成一個本子,怎麼就還成了大家的點子了。咱們作這個項目也沒多掙錢大家光寫個本子就要那麼多"。領導一看這價值觀不一樣啊,而後就說:"大家在網上搜一搜有不少相似的東西,大家本身下載抄一下,而後報上去碰碰運氣"。而後咱們就被別人客客氣氣的送出來了。
整個過程就是這樣的,本身也作了反思。是咱們作錯了?後來想一想是有些作多了,或許這就是咱們的缺點吧。RG想用一個本子套政府的四千萬未嘗不是他們想多了,或者說他們只是想碰碰運氣。而咱們想用咱們的專業幫它把一個5塊錢的東西賣到500塊給政府,而後收他50塊的辛苦費未嘗又不是咱們想多了呢。咱們也是在碰運氣。
這算是公司第一在資訊上作商務嘗試,之後還會有的。轉型對咱們來講也要一個適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