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站全部博文內容均爲原創,轉載請務必註明做者與原文連接,且不得篡改原文內容。另外,未經受權文章不得用於任何商業目的。android
Android系統很是龐大、錯綜複雜,其底層是採用Linux做爲基底,上層採用包含虛擬機的Java層以及Native層,經過系統調用(Syscall)連通系統的內核空間與用戶空間。用戶空間主要採用C++和Java代碼,經過JNI技術打通用戶空間的Java層和Native層(C++/C),從而融爲一體。git
Google官方提供了一張經典的四層架構圖,從下往上依次分爲Linux內核、系統庫和Android運行時環境、框架層以及應用層這4層架構,其中每一層都包含大量的子模塊或子系統。這只是如壘磚般地分層,並無表達Android整個系統的內部架構、運行機理,以及各個模塊之間是如何銜接與配合工做的。爲了更深刻地掌握Android整個架構思想以及各個模塊在Android系統所處的地位與價值,計劃以Android系統啓動過程爲主線,以進程的視角來詮釋Android M系統全貌,全方位的深度剖析各個模塊功能,爭取各個擊破。這樣才能猶如庖丁解牛,解決、分析問題則能遊刃有餘。程序員
Google提供的4層架構圖很經典,但爲了更進一步透視Android系統架構,本文更多的是以進程的視角,以分層的架構來詮釋Android系統的全貌,闡述Android內部的環環相扣的內在聯繫。算法
系統啓動架構圖微信
點擊查看大圖多線程
圖解: Android系統啓動過程由上圖從下往上的一個過程:Loader
-> Kernel
-> Native
-> Framework
-> App
,接來下簡要說說每一個過程:架構
ROM
裏的預設出代碼開始執行,而後加載引導程序到RAM
;Kernel層是指Android內核層,到這裏纔剛剛開始進入Android系統。app
kthreadd進程是全部內核進程的鼻祖
。這裏的Native層主要包括init孵化來的用戶空間的守護進程、HAL層以及開機動畫等。啓動init進程(pid=1),是Linux系統的用戶進程,init進程是全部用戶進程的鼻祖
。框架
servicemanager
(binder服務管家)、bootanim
(開機動畫)等重要服務Zygote是全部Java進程的父進程
,Zygote進程自己是由init進程孵化而來的。System Server是Zygote孵化的第一個進程
,System Server負責啓動和管理整個Java framework,包含ActivityManager,PowerManager等服務。不管是Android系統,仍是各類Linux衍生系統,各個組件、模塊每每運行在各類不一樣的進程和線程內,這裏就必然涉及進程/線程之間的通訊。對於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進程間通訊),Linux現有管道、消息隊列、共享內存、套接字、信號量、信號這些IPC機制,Android額外還有Binder IPC機制,Android OS中的Zygote進程的IPC採用的是Socket機制,在上層system server、media server以及上層App之間更多的是採用Binder IPC方式來完成跨進程間的通訊。對於Android上層架構中,不少時候是在同一個進程的線程之間須要相互通訊,例如同一個進程的主線程與工做線程之間的通訊,每每採用的Handler消息機制。socket
想深刻理解Android內核層架構,必須先深刻理解Linux現有的IPC機制;對於Android上層架構,則最經常使用的通訊方式是Binder、Socket、Handler,固然也有少許其餘的IPC方式,好比殺進程Process.killProcess()採用的是signal方式。下面說說Binder、Socket、Handler:
Binder做爲Android系統提供的一種IPC機制,不管從系統開發仍是應用開發,都是Android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也是最難理解的一塊知識點,想了解爲何Android要採用Binder做爲IPC機制? 可查看我在知乎上的回答。深刻了解Binder機制,最好的方法即是閱讀源碼,借用Linux鼻祖Linus Torvalds曾說過的一句話:Read The Fucking Source Code。下面簡要說說Binder IPC原理。
Binder IPC原理
Binder通訊採用c/s架構,從組件視角來講,包含Client、Server、ServiceManager以及binder驅動,其中ServiceManager用於管理系統中的各類服務。
原理篇
序號 | 文章名 | 概述 |
---|---|---|
0 | Binder系列—開篇 | Binder概述 |
1 | Binder系列3—啓動Service Manager | ServiceManager守護進程 註冊和查詢服務 |
2 | Binder系列4—獲取Service Manager | 獲取代理對象BpServiceManager |
3 | Binder系列5—註冊服務(addService) | 註冊Media服務 |
4 | Binder系列6—獲取服務(getService) | 獲取Media代理,以及DeathRecipient |
5 | Binder系列7—framework層分析 | framework層服務註冊和查詢,Binder註冊 |
6 | 理解Binder線程池的管理 | Binder的startThreadPool過程 |
7 | 完全理解Android Binder通訊架構 | startService爲主線 |
8 | Binder系列10—總結 | Binder的簡單總結 |
9 | Binder IPC的權限控制 | clearCallingIdentity/restoreCallingIdentity |
10 | Binder死亡通知機制之linkToDeath | Binder死亡通知機制 |
驅動篇:
1 | Binder系列1—Binder Driver初探 | 驅動open/mmap/ioctl,以及binder結構體 |
2 | Binder系列2—Binder Driver再探 | Binder通訊協議,內存機制 |
使用篇:
1 | Binder系列8—如何使用Binder | Native層、Framwrok層自定義Binder服務 |
2 | Binder系列9—如何使用AIDL | App層自定義Binder服務 |
Socket通訊方式也是C/S架構,比Binder簡單不少。在Android系統中採用Socket通訊方式的主要:
等等還有不少,這裏不一一列舉,Socket方式更多的用於Android framework層與native層之間的通訊。Socket通訊方式相對於binder很是簡單,因此一直沒有寫相關文章,爲了成一個體系,下次再補上。
Binder/Socket用於進程間通訊,而Handler消息機制用於同進程的線程間通訊,Handler消息機制是由一組MessageQueue、Message、Looper、Handler共同組成的,爲了方便且稱之爲Handler消息機制。
有人可能會疑惑,爲什麼Binder/Socket用於進程間通訊,可否用於線程間通訊呢?答案是確定,對於兩個具備獨立地址空間的進程通訊均可以,固然也能用於共享內存空間的兩個線程間通訊,這就比如殺雞用牛刀。接着可能還有人會疑惑,那handler消息機制可否用於進程間通訊?答案是不能,Handler只能用於共享內存地址空間的兩個線程間通訊,即同進程的兩個線程間通訊。不少時候,Handler是工做線程向UI主線程發送消息,即App應用中只有主線程能更新UI,其餘工做線程每每是完成相應工做後,經過Handler告知主線程須要作出相應地UI更新操做,Handler分發相應的消息給UI主線程去完成,以下圖:
因爲工做線程與主線程共享地址空間,即Handler實例對象mHandler
位於線程間共享的內存堆上,工做線程與主線程都能直接使用該對象,只須要注意多線程的同步問題。工做線程經過mHandler
向其成員變量MessageQueue
中添加新Message,主線程一直處於loop()方法內,當收到新的Message時按照必定規則分發給相應的handleMessage
()方法來處理。因此說,而Handler消息機制用於同進程的線程間通訊的核心是線程間共享內存空間,而不一樣進程擁有不一樣的地址空間,也就不能用handler來實現進程間通訊。
上圖只是Handler消息機制的一種處理流程,是否是隻能工做線程向UI主線程發消息呢,其實否則,能夠是UI線程向工做線程發送消息,也能夠是多個工做線程之間經過handler發送消息。更多關於Handler消息機制文章:
要理解framework層源碼,掌握這3種基本的進程/線程間通訊方式是很是有必要,固然Linux還有很多其餘的IPC機制,好比共享內存、信號、信號量,在源碼中也有體現,若是想全面完全地掌握Android系統,仍是須要對每一種IPCd機制都有所瞭解。
2016年新的一年剛開始,首先祝你們、也祝本身在新的一年諸事順心,事業蒸蒸日上。在過去的一年,對於Android從底層一路到上層有很多本身的理解和沉澱,但整體較零散,未成體系。藉着今天(元旦假日的最後一天),給本身的新的一年提早作一個計劃,把知識進行歸檔整理與再學習,從而加深對Android架構的理解。經過前面對系統啓動的介紹,相信你們對Android系統有了一個總體觀,接下來須要抓核心、理思路,爭取各個擊破。
計劃:很多文章還沒來得及進一步加工,大篇章的源碼,有讀者跟我反饋看着發睏,先別急,文章還會不斷更新和升級。前期計劃先將系統全部核心技術點的邊整理邊寫博客; 後期工做有時間再根據你們的反饋以及本身的校驗,再不斷修正和完善全部文章,爭取給文章,再進一步精簡非核心代碼,增長可視化圖表以及文字的結論性分析。
博客定位: 基於Android 6.0的源碼
,專一於分享Android系統原理、架構分析的原創文章。
建議閱讀羣體: 適合於正從事或者有興趣研究Android系統的工程師或者愛好者,也適合Android app高級工程師; 對於還沒有入門或者剛入門的app程序員閱讀可能會困難些,可能不是很適合。
看到Android整個系統架構是如此龐大的, 該問如何學習Android系統, 如下是我本身琢磨的Android的學習和研究論,僅供參考:如何自學Android.
Android系統啓動-概述: Android系統中極其重要進程:init, zygote, system_server, servicemanager 進程:
序號 | 進程啓動 | 概述 |
1 | init進程 | Linux系統中用戶空間的第一個進程, Init.main |
2 | zygote進程 | 全部App進程的父進程, ZygoteInit.main |
3 | system_server進程(上篇) | 系統各大服務的載體, forkSystemServer過程 |
4 | system_server進程(下篇) | 系統各大服務的載體, SystemServer.main |
5 | servicemanager進程 | binder服務的大管家, 守護進程循環運行在binder_loop |
6 | app進程 | 經過Process.start啓動App進程, ActivityThread.main |
再來看看守護進程(進程名通常以d爲後綴,好比logd), 先介紹如下部分,後綴再增長.
Android系穩定性主要是異常崩潰(crash)和執行超時(timeout), Android系統穩定性簡述 :
序號 | 文章名 | 概述 |
1 | 理解Android ANR的觸發原理 | 觸發ANR的場景以及機理 |
2 | Input系統—ANR原理分析 | input觸發ANR的原理 |
3 | 理解Android ANR的信息收集過程 | AMS.appNotResponding過程分析,收集traces |
4 | ART虛擬機之Trace原理 | kill -3 信息收集過程 |
5 | Native進程之Trace原理 | debuggerd -b 信息收集過程 |
6 | WatchDog工做原理 | WatchDog觸發機制 |
7 | 理解Java Crash處理流程 | AMS.handleApplicationCrash過程分析 |
8 | 理解Native Crash處理流程 | debuggerd守護進程 |
進程對於系統很是重要,系統運轉,各類服務、組件的載體都依託於進程,對進程理解越深入,越能掌握系統總體架構。那麼先來看看進程相關:
序號 | 文章名 | 概述 |
1 | 理解Android進程建立流程 | Process.start過程分析 |
2 | 理解殺進程的實現原理 | Process.killProcess過程分析 |
3 | Android四大組件與進程啓動的關係 | AMS.startProcessLocked過程分析組件與進程 |
4 | Android進程絕殺技–forceStop | force-stop過程分析完全移除組件與殺進程 |
5 | 理解Android線程建立流程 | 3種不一樣線程的建立過程 |
6 | 完全理解Android Binder通訊架構 | 以start-service爲線,闡述進程間通訊機理 |
7 | 理解Binder線程池的管理 | Zygote fork的進程都默認開啓binder線程池 |
8 | Android進程生命週期與ADJ | 進程adj, processState以及lmk |
9 | Android LowMemoryKiller原理分析 | lmk原理分析 |
10 | 進程優先級 | 進程nice,thread priority以及scheduler |
11 | Android進程調度之adj算法 | updateOomAdjLocked過程 |
12 | Android進程整理 | 整理系統的全部進程/線程 |
對於App來講,Android應用的四大組件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 Content Provider最爲核心,接下分別展開介紹:
序號 | 文章名 | 類別 |
1 | startActivity啓動過程分析 | Activity |
2 | 簡述Activity生命週期 | Activity |
3 | startService啓動過程分析 | Service |
4 | bindService啓動過程分析 | Service |
5 | 以Binder視角來看Service啓動 | Service |
6 | Android Broadcast廣播機制分析 | Broadcast |
7 | 理解ContentProvider原理 | ContentProvider |
8 | ContentProvider引用計數 | ContentProvider |
9 | Activity與Service生命週期 | Activity&&Service |
10 | 簡述Activity與Window關係 | Activity&&Window |
11 | 四大組件之綜述 | AMS |
12 | 四大組件之ServiceRecord | Service |
13 | 四大組件之BroadcastRecord | Broadcast |
14 | 四大組件之ContentProviderRecord | ContentProvider |
15 | 理解Android Context | Context |
16 | 理解Application建立過程 | Application |
17 | unbindService流程分析 | Service |
18 | 四大組件之ActivityRecord | Activity |
19 | AMS總結(一) | AMS |
圖形也是整個系統很是複雜且重要的一個系列,涉及WindowManager,SurfaceFlinger.
序號 | 文章名 | 類別 |
1 | WindowManager啓動篇 | Window |
2 | WMS之啓動窗口篇 | Window |
3 | 以Window視角來看startActivity | Window |
4 | Android圖形系統概述 | SurfaceFlinger |
5 | SurfaceFlinger啓動篇 | SurfaceFlinger |
6 | SurfaceFlinger繪圖篇 | SurfaceFlinger |
7 | Choreographer原理 | Choreographer |
再則就是在整個架構中有大量的服務,都是基於Binder來交互的,計劃針對部分核心服務來重點分析:
系統服務的註冊過程, 見Android系統服務的註冊方式
最後,說說Android相關的一些經常使用命令和工具以及調試手段.
序號 | 文章名 | 類別 |
1 | 理解Android編譯命令 | build |
2 | 性能工具Systrace | systrace |
3 | Android內存分析命令 | Memory |
4 | ps進程命令 | Process |
5 | Am命令用法 | Am |
6 | Pm命令用法 | Pm |
7 | 調試系列1:bugreport源碼篇 | bugreport |
8 | 調試系列2:bugreport實戰篇 | bugreport |
9 | dumpsys命令用法 | dumpsys |
計劃: 後續持續新增和完善整個大綱,不限於進程、內存、IO、系統服務框架,總體架構以及各類系統分析實戰等文章。 博客會持續更新,各個擊破,本文最近更新時間點: 2017.09.03
.
說明:博主水平和精力有限,沒有大量的時間反覆校驗文章,目前只是初稿,後續會不斷整理和完善每一篇文章。 另外,若是您發現文章邏輯、文字或表述存在錯誤,還望海涵,歡迎留言指正、或郵件gityuan@gmail.com,或微博反饋,謝謝!
歡迎你們關注個人微信公衆號: Android達摩院
我將跟你們一塊兒在Android達摩院,研究Android系統的各路武學絕技,分享武學祕籍,提高Android內功。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號: Android達摩院 , 微博: weibo.com/git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