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適合發展開源——對中國開源發展的思考

提早聲明:如下內容可能會致使身體或精神不適,若如此請自行閱讀《人民日報》或觀看《新聞聯播》來調節。筆者不對讀者的此類不適反應負責。   html


看標題可能覺得我是標題黨,不過在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也可能有相似我這樣的想法出現,不少之前熱衷開源的人之因此都「叛逃」到了封閉中去了,很大程度與下面分析的一些事情有關,我想以更理性的方式評價中國的開源進程,而不是盲目的吐槽,我也但願更多的引發共鳴和討論,請不要借題發揮的吐槽下去,沒有意義。  開源產生和發展的背景  在展開對中國開源的討論以前,先來簡單看看世界上開源的產生髮展的背景。衆所周知,開源首先從1984年Richard Stallman的GNU宣言開始的,到1991年Linux產生之後發展成形,1998年開源促進會成立完成整個「開放源代碼」的整個產生過程,而大幅度的發展一直從1991年之後至今的20幾年時間裏。固然在這以前已經有幾十年「***倫理」出現了,若是看《***——計算機革命的英雄》一書,能夠發現***倫理和開源理念是如此的一脈相承。  

從時間上就能夠很容易發現開源的產生,除了有強大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有極其強大的人文背景,這裏簡單分析一下相關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20世紀最後十年是鉅變的十年,蘇東鉅變和社會主義陣營瓦解,世界剛剛從冷戰格局中走出來,獨裁專政被民主政權推翻,人們迫切須要在計算機行業裏實現一種自由、民主的氛圍,此時GNU與開源以及互聯網的出現,大幅度知足了人們的這一政治訴求。  

經濟上,1992開始年美國出現了史無前例的經濟泡沫和經濟下滑,帶動世界經濟也跟着下滑,包括已經半隻腳邁進經濟全球化的中國也出現了通貨膨脹的風險。此時開源的低成本和高可靠性正好符合此時人們的須要,正如如今中國產品在世界熱銷同樣。  

從人文角度說,通過啓蒙運動幾百年之後的世界,特別是工業革命直到冷戰之後,人民的思惟更加趨向理性和開放,野蠻殘暴和封閉壟斷的「叢林法則」已經愈來愈失去市場,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有了完善的公民社會,以及民主法制的公民意識,公民意識提供了開源必需的創新力、奉獻精神、分享精神和開放的心態。此時人們對軟件行業的開源思潮也就呼之欲出了。

總結一句話——開源是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公民意識、軟件產業發展水平,三者共同發展到必定程度之後的必然產物。

開源雖然產生自美國,而一旦這個國傢俱有了以上的條件,接受和發展開源也就是很正常的了。從這個網站 KPS 能夠看到相關國家給Linux Kernel提交Patch的排名,除了美國之外,英國德國都排名很高。特別要說明的是這裏的Chinese不只包括大陸華人還包括港澳臺同胞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華僑,還有在外國工做的華裔僑民,所以實際上由大陸同胞提交的Patch就少之又少了。  

通過上面的簡要分析能夠看到中國(特指大陸地區)目前之因此不適合發展開源,正是由於不知足上述這些條件。下面分別從我的、企業、政府三個層面上簡要分析:
我的——缺乏公民社會意識  從前段時間反日***中人們不理性的打砸搶行爲就能夠看出,中國人的公民意識和創建公民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由於中國在歷史上沒有經歷過相似西方那樣的啓蒙運動(若是先秦的「百家爭鳴」能夠看做是中國的「啓蒙運動」的話,也最終被集權統治所毀滅了),而兩千多年的集權統治,將人塑形成了矇昧與無知,自卑與猜忌,愚蠢與短視的所謂「良民」與「順民」。缺少廣泛的民主意識(中國如今的所謂「民主」意識也大可能是均貧富和直接民主那樣的平均主義或者民粹主義,而不是理性的民主意識)致使中國在宣傳開源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接受難度。  

我的法律意識淡漠,現代社會衝擊下的中國,因爲缺乏法制精神不懂也不尊重知識產權,再加之沒有信仰而信仰「一切向錢看」的實用主義,因此會產生盜版橫行,抑制創新。缺乏法律意識也就不會尊重開源的各類許可協議,將開源簡單理解爲「免費」也就情理之中了。

同時也要看到,創新依賴人們的信任 中國缺乏的不是創新而是信任,如今中國信任卻成爲了稀缺產品,到處冷漠的面孔和劍拔弩張的緊張人際關係,阻礙了創新的同時也將人的奉獻精神消滅殆盡了,這些都制約了開源在中國的發展。  企業——扼殺創新不懂保護知識產權  企業一樣也缺乏信任,所以首先是扼殺了創新,因此山寨橫行。除此以外,沉重的賦稅讓企業爲了盈利必須採起更加穩妥的經營策略,規避創新產生的風險。由趨利導向的企業勢必會選擇開源的低成本。這也就致使不少中國主導開源開發的公司都以「免費」來替代自由,以低成本社區來替×××放,忽略了軟件行業的服務。  

企業宣傳開源的時候每每也是利用中國的實用主義思惟,從免費或低成本,高性能或高可靠性,社區免費的服務等來做爲其推廣噱頭,而這樣的推廣噱頭自己就是在自損,不只損失了可靠的社區支持,更讓本身掉價了。建議相關企業更應該宣傳開源的自由和開放,顯然這樣宣傳起來很是有困難。  

扼殺創新的結果之一就是流氓公司橫行,一旦有小公司創新,這些流氓公司就利用手裏的資源進行外包開發以最快的時間山寨產品或挖人才,利用本身數量衆多的用戶搶奪小公司創新產生的用戶市場,將不少創新扼殺在襁褓中。  

中國的軟件行業仍是比較初級和原始的,在亞洲與日本韓國差距巨大,甚至與印度以及東南亞小國的都有不小的差距。開源是軟件產業發展到必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開源軟件能夠與其餘軟件在產業鏈條中造成互補性優點,開源軟件發展越強,整個軟件產業越健壯。所以中國如今接受開源軟件無異於揠苗滋長,勢必會產生各類畸形。  政府——人家一開源我們就自主創新  首先是有政府背景的企業或者央企,沒有創新意識也沒有尊重知識產權的意識,從前幾天微軟指責中國郵政、中國航空等多家國企央企超過80%的盜版軟件利用率上就能夠可見一斑。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得到政府資助(政府招標採購)的企業或者項目每每也是缺少創新機制的,用別人已經開源的產品稍做漢化、美化就稱之爲「自主創新」。比較知名的有之前的Redoffice項目使用OpenOffice以後封閉代碼,並假裝成「自主創新」獲取「核高基」資金;還有前段時間的「3D魔方」使用開源Blender代碼,宣稱「自主創新」的例子。  

政策層面,政府對開源的支持最多僅限於開源項目(名義上的),或者是相似的開源應用,更看重開源軟件的免費和社區服務,而沒有接受開源背後的文化和意識形態。    固然了,衆所周知,開源思想與早期的「***倫理」是一脈相承的,推行分權的民主體系、自由開放的心態和按能力分配的人才制度,這些意識形態都與現政府相左。

好消息是,政府目前雖然沒有大力發展,也沒有打壓開源!  脆弱的但願之光  從北京721大雨中人人互幫互助,以及反日***中那些理性的瞬間,彷佛能夠看到中國人的公民意識在快速的覺醒和發展,同時互聯網的發展更將西方几百年啓蒙運動成果快速灌輸到中國人心裏中。一些企業也和國外的開源企業合做推出本身的開源產品,放棄了「自主創新」的噱頭,轉而吸引了不少的社區用戶,能夠說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是一個黑暗中的一個小光點!  

剛纔前面說過,開源是社會公民意識、科技發展水平、軟件產業發展水平到必定程度之後必然的產物,中國在這三方面的條件都很是初級,更況且近期民粹主義有擡頭的趨勢,社會總體有「向左轉」的傾向,企業依然受困於經濟下滑的壓力,此時推行開源軟件勢必會產生一堆揠苗滋長以後的畸形產物,從一開始就種下了畸形開源的種子。  

因此再次重複標題「中國不適合發展開源」,固然這個結論不是一成不變的,當中國往後有更先進的科技發展水平,更健全的公民社會意識之後再考慮引入開源吧,那時候將是一次極其順利的進程。因此應該準確說——中國「現階段」不適合發展開源。  

對於那些如你我這樣開源的積極倡導者,本身使用並貢獻開源項目就行了,對於公民意識比較強的行業朋友能夠引導進來,不要意圖利用開源改變社會,改變現實。認清「國情」,作一個隱士: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
本站公眾號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