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末,×××成立了由×××副總理任組長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做領導小組,以增強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做的組織領導和政策協調;財政部、×××爲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也於09年末發出通知,對小型微利企業實行所得稅優惠政策: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3萬元(含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做領導小組的成立,以及稅收優惠政策的出臺,代表國家對於中小企業的發展,釋放出了強力信號。可是,要實現壯大中小企業的良好預期,恐怕不是成立一個機構、出臺幾項政策那麼簡單的問題。由於,具體到培育、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層面,是比較複雜的命題,任何單一的、短時間的手段,都難以造成真正的推進力,必須在行政的、經濟的、市場的,等等方面,拿出更多具備操做意義和實際價值的長效綜合措施,才能實現推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目的。
行政手段:政府推進是重中之重
對於中小企業的發展,若是僅僅從宏觀層面看,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是很重視的,並且前後出臺了不少各具特點的文件,出發點都是扶持和推進中小企業茁壯成長,可是,落實到微觀層面,具體到執行階段,這些文件每每大打折扣,究其緣由,根源還在於這種重視,每每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貫徹政策須要,在乎識深處,中小企業仍然處於無關緊要的地位,特別是地×××府。這不奇怪,這種認識上的錯位,是有兩個因素形成的,一方面,最近這幾年,是中國工業化進程加快發展的歷史階段,而論及工業化,地×××府更多的重視重工業,石油、鋼鐵、裝備製造等等,這類重工業的載體,大都是大中型企業,這一點,從各地這些年來的招商引資戰略定位,能夠窺斑知豹,招大引強,動輒國內五百強,世界五百強,各級地×××府把主要的精力、財力都投入到了這個方向,客觀的說,這並無錯,重工業、大中型企業對於地方經濟的拉動,是全方位的,從一個地區來講,大中型企業的做用可謂舉足輕重,可是,這在客觀上就形成了草根型中小企業發展經常處於被忽略的位置;另外一個方面,目前的政績考覈體制下,GDP、財政收入等被做爲硬指標,而一個大中型企業在這個方面的貢獻,可能要超過一百個中小企業,並且,大中型企業在外在形象上,也可以引發感官衝擊,引起上級領導的關注和興趣,因此,傾力招引、扶持、發展大型企業,就必然成了各級地×××府的首選。
基於這兩種因素,發展中小企業,雖然也被各級政府在各種會議、文件中所說起,但更多仍是停留在文字、語言層面,並無真正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這是必須扭轉的一種認識態度。各級政府應該摒棄唯GDP至上的發展觀,更多站在富民、就業的角度,來審視和認知中小企業的發展,在決策層面真正把中小企業發展做爲工做重心,中小企業的發展纔可能「忽如一晚上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奇光異彩。
經濟手段:綜合運用稅收金融扶持政策
融資困難,稅費負擔,是目前制約國內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問題。
客觀的說,大部分中小企業,因爲資本少、規模小,兼之市場競爭力差,抗風險能力弱,所以,在金融機構眼中每每屬於貸款投放的高危羣體,出於追求利潤、控制風險的目的,做爲商業企業,銀行嫌貧愛富是一種正常的利益取向,無可厚非。從銀行的角度看,它們更喜歡錦上添花,而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須要的更可能是雪中送炭,供需之間存在不對稱,因此,若是但願徹底經過市場對接,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很不現實。破解這個制約瓶頸,政府應該有更多做爲,更大做爲,×××總理在《政府工做報告》中,明確提出:「增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業信貸考覈體系。鼓勵創建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中小企業貸款稅前全額撥備損失準備金。發展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落實好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免徵營業稅、準備金提取和代償損失在稅前扣除的政策。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可見,政府應充分發揮有形之手的做用,給予切實可行的政策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這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關鍵所在。
名目繁多的稅費負擔,也是中小企業不堪承受之重,這種負擔直接下降了企業利潤,使得不少中小企業處於微利狀態,累得氣喘吁吁,沒有財力投入到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研究方面,只能保持着低水平、低效益的運行狀態。所以,實行稅收優惠,給中小企業減壓,讓中小企業有喘息之機,有能力在技術創新方面發力突破,十分必要。
固然,在融資扶持和稅費減負以外,對於中小企業的發展,在經濟方面能夠採起的手段還有不少,好比對於企業科技創新方面的支持,這一點,中央政府已經有了明確態度,「中央財政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安排106億元」,而且指出,「中央財政預算內技術改造專項投資要覆蓋中小企業,地×××府也要加大投入」。
市場手段: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美國有一篇文章,題目是《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等於一個強大的美國》,這樣一個論調,表達出了一個清晰的理念,那就是一個強大而茁壯的中產階級,對於一個國家、社會的穩定、繁榮和強大,所發揮的做用舉足輕重;也唯有鍛造出一支龐大的中產階級,才能構築出橄欖形的社會結構,促使社會財富分配趨於合理,從而弱化、消解由於分配不公所帶來的各類社會問題。對於中國而言,毋庸諱言,目前仍然仍是一個啞鈴型的社會結構,這一結構蘊含着不少社會風險,而推進社會結構從啞鈴型逐步過渡到橄欖型,在必定的歷史階段內,是一個必然選擇。固然,這一過渡,須要從不少方面發力,而就中國的國情而言,十三億人口,要讓其中絕大多數國民成爲中產階級,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項。
一支強大且茁壯的中小企業生力軍,對於我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意義重大,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營造一個公平、良性的市場環境,相當重要,從理論上講,在體制、法律等宏觀層面,全部企業都處在同一個架構體系內,沒有太大差別,可是,具體到微觀層面,因爲資本、規模、效益、稅收貢獻等不一樣,不一樣企業所享受到的扶持政策,所面對的市場競爭環境,以及產業准入政策等方面,每每千差萬別。在不少地方,政府給予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的待遇是有區別的,大企業和小企業的待遇一樣如此,這在事實上造成了中小企業的弱勢身份,甚至處於被忽略乃至被歧視的地位。
所以,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不只要在稅收、金融方面給予中小企業傾斜,更爲重要的是,在產業准入、市場競爭等方面,賦予它們同等的權利,儘量的下降產業、市場準入門檻,營造一個更爲公平、合理的發展環境,開放更多的市場、產業讓中小企業進入,讓中小企業有和大企業同臺競技的機會,在與狼共舞中提高發展層次,壯大自身實力。固然,這隻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是,一些閘門必須開啓,藩籬必須打破,這纔是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但願所在。(陸建國)
架構
友情連接:ide
北京私家偵探spa
上海搬家公司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