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和阿里雲對比哪一個好?雲計算優點測評

雲計算市場爭奪阿里雲做爲名副其實的國內業界第一,名聲很是大,不過最近 IT 之家的事鬧出來以後,我有點慶幸最終沒有選擇它。騰訊雲算是業界老二,並且有着騰訊這個強大的靠山,雲服務產品的種類和質量都不錯。mysql

上個月阿里雲在雲棲大會上宣佈降價,昨天騰訊雲方面也推出了全線降價活動,對包年包月產品均提供了大幅度的降價優惠。阿里和騰訊在雲計算領域之爭繼續上演,雙方都想經過價格優點帶來用戶的高增加,搶奪市場份額。sql

這對於雲計算用戶來講天然是一件好事,可是若是讓價格徹底左右企業或我的用戶的購買決策的話,那麼最終極可能會出現已購產品沒法知足需求,從而不得不被迫遷移的狀況。筆者的觀點很簡單,在考慮價格因素以前,應該先從產品性能、服務等多方面進行評估。數據庫

在選擇本身的雲服務器以前,我也在騰訊雲和阿里雲之間猶豫過,並對兩家的產品作過一些簡單的對比。下文中會簡要分享一下對比結果。在對比每一款產品時,本文先經過一系列的標準化測試比較產品的性能,而後再結合產品的最新優惠價格因素進行評價。至於兩家的產品到底誰的性能更好、性價比更高,一切仍是要用數聽說話。服務器

本文采用的測試工具和方法介紹,請查看配套文章:雲計算產品性能測試指南。對象存儲部分的腳本可在 Github 項目中查看。閱讀期間,若是你以爲具體對比過程太長,能夠直接跳到本文結語部分查看對比結論。網絡

選擇對比產品騰訊雲和阿里雲都是典型的 IaaS 服務商,產品種類繁多。限於時間和成本,沒辦法對全部產品進行一一對比,只能有選擇性地比較一些基礎產品和服務。多線程

根據 AWS Web 應用參考架構,一個高可用、可伸縮的網站至少須要使用如下雲計算資源:雲服務器、雲數據庫、對象存儲服務、負載均衡、內容分發等。所以咱們在本文中主要對比雲服務器、雲數據庫和對象存儲這三個比較基礎的產品。架構

圖片描述
網站參考架構圖:以 AWS 服務爲例。併發

圖片描述

對比產品的英文簡稱,下文在談到對應產品時,將使用其簡稱表示。負載均衡

雲服務器對比

雲服務器是全部雲計算服務商提供的最基礎產品。廠商通常會根據分配的資源劃分雲服務器的級別和規格。可是因爲採用的基礎硬件、架構和調優技術存在差異,相似配置的雲服務器之間也可能有較大的性能差別。模塊化

若是想了解並比較不一樣廠商雲服務器的差別,最好的方式就是運行基準測試。性能測試準備在開始測試以前,咱們先在兩家建立相同配置的兩臺雲服務器,儘可能確保測試結果之間具有可比性。付費方法均採用按量計費,使用包年包月服務器進行測試的成本較高。

騰訊雲和阿里雲針對按量計費的雲服務器,均要求帳戶內有必定的餘額:騰訊雲好像沒有最低充值要求,充值 10 元便可;阿里雲要求帳戶內至少有 100 元餘額。

測試雲服務器的具體配置以下:
圖片描述

這裏指出一點,因爲阿里雲 ECS 雲硬盤最小爲 40G ,而騰訊雲 CVM 默認 Linux 系統贈送 20G ,爲了在後面對比兩者價格時有可比性,將 CVM 的雲硬盤調整爲 40G 。

除了系統盤默認大小不一樣外,測試雲服務器在 CPU 、內存、操做系統等方面均爲同一規格的配置。這個規格的配置也是中小型網站部署的推薦配置,應該可以知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性能測試過程因爲測試的流程比較長,在本文中只簡要介紹下所使用的工具及對應關注的指標。具體的測試操做步驟,我會在雲計算產品性能測試指南中介紹。

在測試雲服務器以前,我參考了許多相關評測文章,最終決定使用以下工具和指標:
圖片描述
有關其中所使用工具和指標的具體說明,請移步到這裏:雲計算產品性能測試指南。

性能測試結果GeekBench 會將測試結果上傳到本身的網站,本文測試結果的訪問地址以下:

  • CVM
  • ECS

各項指標結果彙總以下:
圖片描述

從數據來看,騰訊雲的 CVM 在 UnixBench 和 GeekBench 兩個綜合性測試工具下的得分都高於阿里雲的 ECS 。

CPU 延遲和內存性能方面, ECS 略勝一籌,可是優點不大。在磁盤 I/O 性能上,阿里雲的表現接近在啓動實例配置時所介紹的 500 IOPS 。可是與騰訊雲相比遜色很多,CVM 的磁盤隨機讀 /寫的 IOPS (每秒的輸入輸出量,或讀寫次數)均在 4000 左右。
圖片描述

其實看到兩者在磁盤 I/O 性能上差距竟然這麼大,筆者剛開始很詫異,還覺得測試命令輸入有誤,不過反覆測試確認以後,能夠證明這個數據並無錯。同時也向客服方面瞭解,獲得的回覆是: CVM 的磁盤 I/O 最大性能指標的確能夠達到 4000 ,可是並不承諾一直保持該性能。這點能夠理解,隨着租戶的增長,最大性能指標頗有可能會逐步降低。

最後要注意的是,雖然咱們使用了知名的基準測試工具,可是具體的數據可能並不能精確地說明雲服務器的性能。由於雲服務器的性能和相鄰租戶使用狀況是相關的,根據其餘租戶的使用狀況而不一樣,所以以上數據僅做參考使用。

考慮價格因素最後咱們來加入價格因素。阿里雲此前在雲棲大會上宣佈雲產品大幅降價,近期騰訊雲方面也趁着雙十一宣佈了一輪降價,那麼咱們結合上面的性能測試結果,來看看降價以後兩家的性價好比何。

圖片描述

上圖中的價格信息取自 11 月 4 日建立實例時顯示的價格。

從包月費用來看,騰訊雲 CVM 比 ECS 要貴那麼一丁點,不過考慮到它的性能評分就會以爲貴的物超所值了。可是從以後的2、三年優惠價來看, CVM 的費用反而要低於 ECS 相應期限的成本了。若是兩家的降價幅度相同的話,那價格應該是阿里雲一直便宜一些纔對啊?

確實,背後的緣由就是在於兩者的降價幅度不一樣:阿里雲是中國區域實例最高 3 年 5 折,帶寬和系統盤並無這麼高的折扣,只有 8.5 折。

圖片描述

相比之下,CVM 是真正的全線降價,三年實例、帶寬和系統盤費用都是 5 折優惠。

所以,這段時間內購買騰訊雲 CVM 的性價比是要高於阿里雲 ECS 的,尤爲是購滿 2-3 年的話。

雲數據庫對比

咱們接着對比兩家的基礎雲數據庫: CDB 和 RDS 。

目前虛擬化技術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能夠將物理機虛擬化爲多個雲服務器,並且能作到整體性能的損耗最小。所以,網站的性能差、響應慢,可能不是你的應用代碼寫的很差,瓶頸極可能就在於雲數據庫的性能。所以,選擇雲服務商的雲數據庫性能,也是決定購買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爲 MySQL 是網絡上使用最爲廣泛的數據庫,騰訊雲和阿里雲兩家基礎的數據庫產品也都是基於 MySQL 的,所以在這項評測上咱們選擇 MySQL ,版本爲 5.6 。

測試準備工做兩家的雲數據庫目前只提供一種配置類型,分別是高 IO 版( CDB )和雙機高可用版( RDS )。所以在這項測試中,使用一組徹底相同配置的雲數據庫是不可能,只能轉而使用同價位級別的服務器。

基於上述緣由,咱們分別在騰訊雲和阿里雲建立最低配版的雲數據庫( CDB 和 RDS )。

具體配置以下表所示:
圖片描述

從官方劃分的類型和內存大小來看,這應該是一組可比較的實例。另外,爲了下降測試時網絡的影響,咱們繼續使用對比雲服務器時建立的實例,來運行測試代碼。

測試過程MySQL 雲數據庫有許多性能測試工具,如自帶的 mysqlap 。本文所選擇的是 sysbench 。

Sysbench 是一個模塊化的、跨平臺、多線程基準測試工具,主要用於評估測試各類不一樣系統參數下的數據庫負載狀況。還能夠用來測試 CPU 性能、磁盤 I/O 性能等指標。咱們用到的是其提供的 OLTP 基準測試,默認支持 MySQL 數據庫。

Sysbench 的安裝及測試方法請看雲計算產品性能測試指南的雲數據庫部分。本文中執行了隨機讀寫、隨機只讀兩種測試。

OLTP 測試輸出結果以下圖所示:
圖片描述

騰訊雲 CDB : sysbench 隨機只讀測試結果
咱們須要關注的數據包括測試完成的事務總數,即圖中的 read/write requests ,表示數據庫的吞吐量;以及平均請求時間,即圖中 per-request 數據下的 avg 對應的值,表示數據庫請求的延遲。

性能測試結果這裏只用到了一種測試工具,並且測試的類型也很少,所以很快咱們就能夠獲得測試結果,將其中咱們須要的數據提取出來,能夠獲得下圖中的對比數據。
圖片描述

從結果能夠看出,騰訊雲 CDB 的數據庫讀寫請求吞吐量相比 RDS 來講高不少,是後者的約 6-7 倍左右,請求的響應時間也很是快,在 10ms 之內。高 I/O 版本的表現的確強勁。

考慮價格因素最後咱們考慮兩者的價格因素。
兩家最新的優惠價格對好比下:
圖片描述

以上價格信息取自 11 月 4 日建立實例時顯示的價格,區域分別爲: CDB 廣州, RDS 華南 1

至於另外一個費用來源——網絡流量費用,若是使用兩家對應的雲服務器的話,與雲數據庫之間就是內網流量,應該都是免費的。因此流量費用問題能夠忽略。

從上圖咱們能夠得出,兩家在包月價格上差別不大,可是就這次降價幅度來看,騰訊雲 CDB 的優惠很是之高:2、三年的優惠價( 4 折、 3 折)是 RDS 的一半;一年、二年和三年購買期限處在同一個價位段,並且買兩年的價格比一年還低。

若是 Web 應用要求大量快速的數據庫讀取操做,那麼在購買期限爲2、三年的狀況下,配置兩臺 CDB 高 IO 版也比選擇 RDS 的性價比要高。

若是數據庫請求在 RDS 測試結果以內,使用期限也不長,那麼能夠考慮使用 RDS 。

另外提示一點,雖說 CDB 的版本介紹爲高 I/O 版,可是據官方的產品文檔,每個 CDB 實例都作了實時雙機熱備,所以在可用性方面的表現應該也不會差太多(這裏咱們沒有對此進行測試)。

對象存儲服務對比

對象存儲服務的對比有點麻煩,沒有比較好用的基準測試工具。在準備測試以前,我發現 Intel 公司開源了一個專門測試雲對象存儲的工具,叫作 COSBench ,不過惋惜的是隻支持 Amazon S3 等國外雲廠商的服務,不支持騰訊雲和阿里雲。固然好像能夠本身實現對應的適配器,可是對於本文這個較爲簡單的評測來講,有點太過麻煩了。

所以,在對比對象存儲服務時,我使用兩家提供的 Python SDK ,編寫了測試腳原本統計上傳、下載和刪除等三個任務的用時。注意,這裏並無測試高併發的狀況。

性能測試方法爲了控制網絡環境對測試結果的影響,我在騰訊雲和阿里雲各自同區域的雲服務器上進行測試,這樣不只測試起來會比較方便,並且能確保測試結果準確有效。我在兩家建立的對象存儲 Bucket 都是位於華南區的,所以在相應區域分別建立了一臺雲服務器實例。

同時,爲了儘可能模擬實際用戶的使用場景,咱們選擇 50KB 、 2MB 、 50MB 三種級別的文件進行測試。通常網絡圖片的大小在 50K - 2MB 左右,經過這兩個級別文件能夠測試圖片數據存儲的效率。另外 50MB 級別用於測試大文件存儲性能。

具體來講,咱們經過 dd 命令生成:
10000 個 50KB 文件
1000 個 20MB 文件
100 個 50MB 文件
測試時統計文件上傳 /下載 /刪除用時等指標,取平均值(單位毫秒)。在測試小文件下載用時時,並無將文件保存到磁盤,避免了磁盤成爲性能瓶頸。

性能測試結果因爲測試文件數量很多,整個測試腳本跑下來可能要一個多小時。最終針對 COS 和 OSS 的測試結果(均爲單個文件平均值)以下。

50KB 小文件
圖片描述

在 50KB 小文件這個類別中,阿里雲 OSS 的上傳、刪除用時表現不錯,小文件下載用時方面騰訊雲 COS 用時較少。

2MB 小文件
圖片描述

隨着文件大小的增長,騰訊雲 COS 在上傳、下載用時這兩項指標上開始超越 OSS ,差距以倍數計。不過 OSS 在刪除用時上仍然保持在 10ms 左右。

50MB 大文件
圖片描述

因爲 50MB 文件的上傳、下載、刪除用時之間級別相差較大,所以我在繪製圖表時將縱軸改成了對數可讀,方便閱讀。本文測試的實際數據以下表所示:
圖片描述

在上傳大文件時, OSS 與 COS 之間的性能差別顯得尤其突出。

綜合來看:

阿里雲 OSS 在處理文件上傳時,隨着文件大小增長,性能在逐步降低;下載用時與 COS 相差不大;文件刪除用時均優於 COS ,不過文件越大,用時會有對應增長。

騰訊雲 COS 在文件上傳上的性能比較突出,尤爲是大文件;下載用時表現也不錯;文件刪除雖然整體不及 OSS ,但每類文件刪除用時均保持在相同的水平。

若是將三個指標結合在一塊兒,騰訊雲 COS 的表現要好於阿里雲 OSS 。

考慮價格因素咱們接下來看價格因素,以一個想象中的網站示例來對比。

假設一個網站的存儲數據有 1.5 TB (圖片、音頻、視頻),每個月產生流量 600 GB ,月 PV 大約 300 萬,同時每個月讀請求 600 萬次,寫請求 30 萬次(平均日請求 21 萬)。

咱們使用上面的網站數據,經過官方提供的價格計算器(COS、OSS)來計算使用 OSS 和 COS 的價格。

因爲騰訊雲 COS 目前只提供按量計費模式,所以對比的計費方式均選擇爲按量計費。
結果如所示:

圖片描述

阿里雲 OSS 按量計費價格(區域選擇爲華南): 616.7 元 /月。

騰訊雲 COS 按量計費價格: 593.4 元 /月。

上面在計算價格時,並無加入 CDN 因素。不過兩家在介紹產品時都提到了,若是設置 CDN 加速或回源,價格會更低。

騰訊雲在上面的計費對比中勝出的緣由,可能與其推出的免費額度有關。目前,每一個 COS 用戶都有每個月 50G 的免費存儲空間, 10G 的免費流量,以及 100 萬次免費讀請求和 10 萬次免費寫請求。阿里雲在 2015 年時曾推出過免費 OSS 額度,可是目前已經沒有了。

結語至此,咱們已經完成了對騰訊雲和阿里雲三個基礎性雲計算產品的評測對比,兼顧了性能指標和價格因素。具體的評測結果總結以下:

雲服務器:同等配置下,騰訊雲 CVM 的總體性能高出阿里雲 ECS 很多; CVM 的包月費用略高於 ECS ( 3 塊錢),可是這次降價幅度比 ECS 更大,一年期以上購買 CVM 的性價比更高。

雲數據庫:因爲兩者類別不一樣,測試了各自最低等級配置的 CDB 和 RDS , CDB 在吞吐量和延遲兩項性能指標上均大幅領先;同時降價力度也大於 RDS ,所以能夠說 CDB 的性價比遠高於 RDS 。

對象存儲:在大小文件的上傳、下載和刪除幾項指標上,騰訊雲 COS 和阿里雲 OSS 各有得分, OSS 在文件刪除上表現不錯,可是在大文件上傳上要遜色很多; COS 在各項指標上的表現均可圈可點。

所以,僅僅從這三項產品的性價比來看,騰訊雲此次降價進一步增長了其產品的優點。若是讓我在這場價格戰下選擇雲計算服務商的話,我會選擇騰訊雲。而這也是我以前遷移網站時所作的選擇。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評估一家雲計算廠商,除了性能和價格以外,還要考慮可用性、可靠性等其餘諸多指標(各家之間的差別可能不大)。對後者進行評測涉及的操做更爲複雜,並非本文所能涵蓋的。而我上面所作的選擇,也主要是基於性能和價格兩個因素來考慮的。

因爲時間有限,沒法將國內其餘雲計算廠商的產品一併加入測試,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按照本文所介紹方法對本身所使用的雲計算產品進行測試,並將結果分享給我,方便你們參考。也但願本文可以幫助你們選購到滿意的雲計算產品。

本文和配套評測指南中若有任何錯誤,還請你們指正。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