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原理和OSI模型與TCP模型html
一.計算機網絡的概述網絡
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架構
計算機網絡是一組自治計算機的互連的集合負載均衡
2.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分佈式
a.資源共享ide
b.分佈式處理與負載均衡模塊化
c.綜合信息服務學習
3.計算機網絡的演進spa
4.按照地域範圍計算機網絡
a>.LAN(Local Area Network) 一般指幾公里之內的,能夠經過某種介質互聯的計算機、打印機、modem或其餘設備的集合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b>. MAN覆蓋範圍爲中等規模,介於局域網和廣域網之間,一般是在一個城市內的網絡鏈接(距離爲10KM左右);
c>.WAN(Wide Area Network) 分佈距離遠,它經過各類類型的串行鏈接以便在更大的地理區域內實現接入;
5.網絡的拓撲結構
6.按數據交換的形式
a.電路交換:基於電話網的電路交換
優勢:延遲小、透明傳輸
缺點:帶寬固定,網絡資源利用率低,初始鏈接創建慢
b.分組交換:以分組爲單位存儲轉發
優勢:多路複用,網絡資源利用率高
缺點:延遲大,實時性差,設備功能複雜
7.網絡標準化組織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電子電器工程師協會(IEEE)
美國國家標準局(ANSI)
國際電信聯盟(ITU)
INTERNET架構委員會(IAB)
二.OSI參考模型與TCP/IP模型
伴隨着計算機網絡的飛躍發展,各大廠商根據本身的協議生產出了不一樣的硬件和軟件 爲了實現網絡設備間的互相通信,ISO和IEEE相繼提出了OSI參考模型及其TCP/IP模型。(注意:生產環境中咱們使用的基本上都是TCP/IP模型,OSI參考模型只是理論上的一種模型。)
1.OSI參考模型
OSI參考模型定義了網絡中設備所遵照的層次結構
分層結構的優勢:
a>.開放的標準化接口;
b>.多廠商兼容性;
c>. 易於理解、學習和更新協議標準
d>.實現模塊化工程,下降了開發實現的複雜度
e>.便於故障排除
2.OSI參考模型層次結構
用2張圖就能夠清新的搞定,更多OSI模型資料請參考:http://www.cnblogs.com/yinzhengjie/p/6552995.html
3.數據的封裝與解封裝
4.物理層
5.典型物理層標準和設備
物理層介質 :
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電信號等
局域網物理層
常見標準:10Base-T、100Base-TX/FX、1000Base-T、1000Base-SX/LX
常見設備:中繼器、集線器
廣域網物理層
常見標準:RS-23二、V.2四、V.35
常見設備:Modem
6.數據鏈路層
7.典型數據鏈路層標準
局域網數據鏈路層標準
IEEE802.1 基本局域網問題
IEEE802.2 定義LLC子層
IEEE802.3 以太網標準
IEEE802.4 令牌總線網
IEEE802.5 令牌環網
廣域網數據鏈路層標準 HDLC PPP Frame Relay
8.網絡層
9.網絡層地址
10.路由協議與可路由協議
可路由協議(routed protocol):定義數據包內各個字段的格式和用途,對數據進行網絡層封裝;
路由協議(routing protocol) :在路由器之間傳遞信息,計算路由並造成路由表,爲可路由協議選擇路徑;
11.面相鏈接和無鏈接的服務
面向鏈接的服務
a>.通訊以前先創建鏈接,通訊完成後斷開鏈接;
b>.有序傳遞;
c>.應答確認;
d>.差錯重傳;
e>.適合於對可靠性要求高的應用;
無鏈接的服務
a>.盡力而爲的服務;
b>.無需創建鏈接
c>.無序列號機制,無確認機制,無重傳機制
d>.適合於對延遲敏感的應用
12.網絡層協議操做
13.傳輸層
14.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三.TCP/IP模型的層次結構
1.對比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
2.網絡接口層
3.網絡層
4.傳輸層
5.應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