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計算屬性數組
模板內的表達式很是便利,可是設計它們的初衷是用於簡單運算的。在模板中放入太多的邏輯會讓模板太重且難以維護。例如:緩存
<div id="example"> {{ message.split('').reverse().join('') }} </div>
這裏的表達式包含3個操做,並非很清晰,因此遇到複雜邏輯時應該使用Vue特帶的計算屬性computed來進行處理。app
2、計算屬性的用法函數
在一個計算屬性裏能夠完成各類複雜的邏輯,包括運算、函數調用等,只要最終返回一個結果就能夠。性能
咱們把上面的例子用計算屬性的方式重寫一下this
<div id="example"> <p>Original message: "{{ message }}"</p> <p>Computed reversed message: "{{ reversedMessage }}"</p> //咱們把複雜處理放在了計算屬性裏面了 </div>
var vm = new Vue({ el: '#example', data: { message: 'Hello' }, computed: { reversedMessage: function () { // `this` 指向 vm 實例 return this.message.split('').reverse().join('') } } });
結果:spa
Original message: "Hello"設計
Computed reversed message: "olleH"code
除了上例簡單的用法,計算屬性還能夠依賴多個Vue 實例的數據,只要其中任一數據變化,計算屬性就會從新執行,視圖也會更新。對象
<body> <div id="app"> <button @click="add()">補充貨物1</button> <div>總價爲:{{price}}</div> </div> </body>
var app = new Vue({ el: '#app', data: { package1: { count: 5, price: 5 }, package2: { count: 10, price: 10 } }, computed: { price: function(){ return this.package1.count*this.package1.price+this.package2.count*this.package2.price //總價隨着貨物或價格的改變會從新計算 } }, methods: { //對象的方法 add: function(){ this.package1.count++ } } });
計算屬性還有兩個很實用的小技巧容易被忽略:一是計算屬性能夠依賴其餘計算屬性; 二是計算屬性不只能夠依賴當前Vue 實例的數據,還能夠依賴其餘實例的數據,例如:
<div id="app1"></div> <div id="app2">{{ reverseText}}</div>
var app1 = new Vue({ el: '#app1', data: { text: 'computed' } }); var app2 = new Vue({ el: '#app2', computed: { reverseText: function(){ return app1.text.split('').reverse().join(''); //使用app1的數據進行計算 } } });
每個計算屬性都包含一個getter 和一個setter ,咱們上面的兩個示例都是計算屬性的默認用法, 只是利用了getter 來讀取。
在你須要時,也能夠提供一個setter 函數, 當手動修改計算屬性的值就像修改一個普通數據那樣時,就會觸發setter 函數,執行一些自定義的操做,例如:
var vm = new Vue({ el: '#demo', data: { firstName: 'Foo', lastName: 'Bar' }, computed: { fullName: { // getter get: function () { return this.firstName + ' ' + this.lastName }, // setter set: function (newValue) { var names = newValue.split(' '); this.firstName = names[0]; this.lastName = names[names.length - 1]; } } } }); //如今再運行 vm.fullName = 'John Doe' 時,setter 會被調用,vm.firstName 和 vm.lastName 也會相應地被更新。
絕大多數狀況下,咱們只會用默認的getter 方法來讀取一個計算屬性,在業務中不多用到setter,因此在聲明一個計算屬性時,能夠直接使用默認的寫法,沒必要將getter 和setter 都聲明。
3、計算屬性緩存
上面的例子,除了使用計算屬性外,咱們也能夠經過在表達式中調用方法來達到一樣的效果,如:
<div>{{reverseTitle()}}</div>
// 在組件中 methods: { reverseTitle: function () { return this.title.split('').reverse().join('') } }
咱們能夠將同一函數定義爲一個方法而不是一個計算屬性,兩種方式的最終結果確實是徹底相同的。只是一個使用reverseTitle()取值,一個使用reverseTitle取值。
然而,不一樣的是計算屬性是基於它們的依賴進行緩存的。計算屬性只有在它的相關依賴發生改變時纔會從新求值。
這就意味着只要 title尚未發生改變,屢次訪問 reverseTitle計算屬性會當即返回以前的計算結果,而沒必要再次執行函數。
舉個小例子:
<div>{{reverseTitle}}</div> <div>{{reverseTitle1()}}</div> <button @click="add()">補充貨物1</button> <div>總價爲:{{price}}</div>
computed: { reverseTitle: function(){ return this.title.split('').reverse().join('') //而使用計算屬性,只要title沒變,頁面渲染是不會從新進這裏來計算的,而是使用了緩存。 }, price: function(){ return this.package1.count*this.package1.price+this.package2.count*this.package2.price } }, methods: { //對象的方法 add: function(){ this.package1.count++ }, reverseTitle1: function(){ return this.title.split('').reverse().join('') //點擊補充貨物,也會進這個方法,再次計算。不是刷新,而是隻要頁面渲染,就會進方法裏從新計算。 } },
相比之下,每當觸發從新渲染時,調用方法將總會再次執行函數。
咱們爲何須要緩存?假設咱們有一個性能開銷比較大的的計算屬性 A,它須要遍歷一個巨大的數組並作大量的計算。而後咱們可能有其餘的計算屬性依賴於 A 。
若是沒有緩存,咱們將不可避免的屢次執行 A 的 getter!若是你不但願有緩存,請用方法來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