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與開源項目的一些體悟

本文記述了我從2018年有幸加入林間有風開源團隊至今的見聞和體悟,但願分享給每一位熱衷於亦或有意於奉獻他人的人。php

一、緣起

大概是18年6月份的時候,慕課網資深講師 七月發了一個關於組建開源團隊的公衆號推文。我當時已經學習了他所講的 《全面系統python3入門+進階》課程,可謂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再加上我一直對參與開源項目有一種謎之嚮往,因此當時看了這個招募信息,我心裏洶涌澎湃。可無奈對所要求的flask框架一點都不瞭解,投過去的php工程師的簡歷也就杳無音訊了。
我私下下定決心要學習flask,等待下一次機會,大概在8月份,七月再一次發文招攬開源團隊成員,我把握住了此次機會,成爲了開源團隊的一員。

二、融入團隊

說實話,名義上加入開源團隊後,我直到19年3月份纔開始真正融入團隊。
2018年8月,我先是被安排使用已經初步成型的 lin-cms的flask版本開發一個商業外包項目,因爲前端團隊的人員一直不穩,這個項目直到2019年大年夜的前一天才正式發佈上線。再加上因爲我備戰考研,這一年出現了好幾個月的空檔期,基本沒有在開源項目中有任何貢獻,真的感謝團隊對個人包容,若是我是團隊的leader,早就把我這種佔着茅坑不拉屎的踢出去了。
都說本命年點背,我就是最好的例證,2018這一年,沒有工做、沒有收入、考研失敗、沒有Contributions。
2019年,又變老了一歲,我總結了四個字, 知恥後勇,必須作出行動來改變現狀。我堅持參與七月每週主持的線上會議,即便在會上我一聲不響,也一絲不苟地聽着你們所討論的技術選型、實現細節、團隊願景等等問題。每週的會議讓我更堅決了信心,我看到了七月老師的用心,他真的是認真地在對待這個團隊,對待團隊裏的每個成員。最關鍵的一點是 —— 七月願意陪伴着你們成長。可以遇到這麼負責任的管理者,必定是我轉運了!一生這樣的機會很少,必定要好好把握!

三、責任

常常會有人問我:「你是怎麼加入林間有風團隊的?大家團隊對技術要求特別高吧?你必定是大佬吧?」。
其實我想說,第一我不是大佬,我也會爲面試找工做而發愁;第二咱們團隊真正的大佬就那麼兩三個;第三,至於我怎麼加入林間有風團隊的,我想應該是緣分吧,團隊恰好缺人,而我恰好補上了空缺。但不得不說,能作開源不只僅是有好的技術,對於一個線上的團隊,更重要的是責任感和態度。
大多數人,參與開源項目的初衷多是爲了提升社區影響力,跟着大佬鍛鍊技術,能讓本身的簡歷看起來更加漂亮。個人初衷也是如此。但隨着愈來愈多的開發者開始關注咱們的開源產品,內心非常欣慰,團隊每個人都巴不得把產品作到極致,羣裏的大大小小的問題也會擠出時間來回答,對每個使用者負責。

四、承擔中成長

沒有承擔,就沒有成長。這句話我是在北京龍泉寺作義工的時候學到的,作開源也同樣(其實我以爲作開源和去寺廟作義工的本質都是同樣的,都是 奉獻愛給你們),你想要成長更多,就不要畏首畏尾,要去主動承擔更多。
承擔更多並不意味着要承擔多麼核心多麼重要的任務,找到本身合適的位置並努力作好本職的工做,這就夠了。

五、貴在堅持

雖然說今天一口氣憋出了這麼多字,一切也只是剛剛起步,我但願一年、五年、十年之後我還能在此與君分享作開源的感悟。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