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在Minikube上搭建Knative及示例演示

1. 什麼是Serverless?什麼是Mnative?
什麼是 Severless, 下面是 CNCF 對 Serverless 架構給出的定義:git

「Serverless computing refers to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and running applications that do not require server management. It describes a finer-grained deployment model where applications, bundled as one or more functions, are uploaded to a platform and then executed, scaled, and billed in response to the exact demand needed at the moment」github

從定義中能夠看出 Serverless 架構應該下面的幾個特色:後端

構建及運行應用的基礎設施環境
無需進行服務的狀態管理
足夠細粒度的部署模式
可擴展且按使用量付費
上面的幾個特色,除去足夠細粒度的部署模式外,Kubernetes 都可以提供很是好的支持。幸運的是,無論是爲了讓 Kubernetes 完整支持 Serverless 架構,仍是 Google 在 cloud 上更加吸引開發者,Google 在Google Cloud Next 2018 上,發佈了 Knative,並將其稱爲 : 「 基於 Kubernetes 的平臺,用來構建、部署和管理現代 Serverless 架構 」。Knative的主要角色以下圖中所描述:api

Knative 致力於提供可重用的「通用模式和最佳實踐組合」的實現,目前可用的組件包括:網絡

Build: Cloud-native source to container orchestration
Eventing: Management and delivery of events
Serving:Request-driven compute that can scale to zero
1.1 Build 構建系統
Knative 的構建工做都是被設計於在 Kubernetes 中進行,和整個 Kubernetes 生態結合更緊密;另外,它旨在提供一個通用的標準化構建組件,使其能夠在普遍的場景內得以使用。正如官方文檔中的說 Build 構建系統,更可能是爲了定義標準化、可移植、可重用、性能高效的構建方法。Knative 提供了 Build CRD 對象,讓用戶能夠經過 yaml 文件定義構建過程。一個典型的 Build 配置文件以下:架構

apiVersion: build.knative.dev/v1alpha1
kind: Build
metadata:
  name: kaniko-build
spec:
  serviceAccountName: build-bot
  source:
    git:
      url: https://github.com/my-user/my-repo
      revision: master
  template:
    name: kaniko
    arguments:
    - name: IMAGE
      value: us.gcr.io/my-project/my-ap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Serving:服務系統
Serving 的核心功能是讓應用運行起來以提供服務。其提供的基本功能包括:併發

自動化啓動和銷燬容器
根據名字生成網絡訪問相關的 Service、ingress 等對象
監控應用的請求,並自動擴縮容
支持藍綠髮布、回滾功能,方便應用方法流程
Knative Serving 功能是基於 Kubernetes 和 Istio 開發的,它使用 Kubernetes 來管理容器(deployment、pod),Istio 來管理網絡路由(VirtualService、DestinationRule)。
下面這張圖介紹了 Knative Serving 各組件之間的關係。app


1.3. Eventing:事件系統
Knative 定義了不少事件相關的概念。介紹一下:less

EventSource:事件源,可以產生事件的外部系統。
Feed:把某種類型的 EventType 和 EventSource 和對應的 Channel 綁定到一塊兒。
Channel:對消息實現的一層抽象,後端可使用 kafka、RabbitMQ、Google PubSub 做爲具體的實現。channel name 相似於消息集羣中的topic,能夠用來解耦事件源和函數。事件發生後 sink 到某個 channel 中,而後 channel 中的數據會被後端的函數消費。
Subscription:把 channel 和後端的函數綁定的一塊兒,一個 channel 能夠綁定到多個 Knative Service。
目前支持的事件源有三個:github(好比 merge 事件,push 事件等),Kubernetes(events),Google PubSub(消息系統),後面還會不斷接入更多的事件源。函數

1.4 Auto-scaling
Auto-scaling 其實本質上是用於提升雲上使用資源的彈性、提供按照使用量計費的能力,以提供給用戶高性價比的雲服務,其有如下兩個特色:

Request-driving:根據請求量動態伸縮,目前經過統計系統當前併發請求量、和配置中的基準值比較,作出伸縮決策。
Scale to zero:無流量時徹底釋放資源,有請求時從新喚醒。
Knative Serving 中抽象了一系列用於定義和控制應用行爲的資源對象,稱爲Kubernetes Custom Resource Definitions (CRDs)。

Service:app/function生命週期管理
Route:路由管理
Configuration:定義了指望的運行狀態
Revision: 某一時刻 code + configuration ,Revision 是不可變對象,修改代碼或配置生成新的 Revision
4者間的交互以下圖示:

Revision 生命週期有三種運行狀態: Active:Revision 啓動,能夠處理請求 Reserve:一段時間未請求爲 0 後,Revision 被標記爲 Reserve 狀態,並釋放佔用的資源、伸縮至零 Retired: Revision 廢棄,再也不收到請求 其具體的 auto-scaling 的過程,這裏就不介紹了,能夠自行了解。 ---------------------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