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9日,Rackspace、NASA、Citrix、Dell共同開發併發布OpenStack第一個版本。服務器
2011年10月,Rackspace放棄OpenStack控制權,交由一新成立的OpenStack基金會管理。併發
2012年5月NASA宣佈退出OpenStack的開發。測試
2015年5月,惠普推出Helion OpenStack 5.0。ui
2017年3月,惠普退出,並將Helion OpenStack業務出售給SUSE。阿里雲
2017年4月18日,英特爾宣佈退出OpenStack開發陣營。雲計算
2019年10月2日,總部位於德國的SUSE宣佈退出OpenStack的開發,再也不銷售OpenStack解決方案。spa
2019年10月,Mirantis 代理Certified OpenStack Administrator,即COA(OpenStack認證管理員)業務。代理
2019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OpenStack第20個版本Train正式發佈。orm
根據一份權威的統計報告,全球商業部署的OpenStack中,中國佔據了半壁江山。華爲、易捷行雲、浪潮作爲OpenStack的主要推手,功不可沒。由於以上的緣由,也由於亞馬遜、阿里雲等紛紛本身研發雲計算系統,並不採用OpenStack,因此,有人認爲OpenStack必然會沒落。其實,這種見解過於簡單。開發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OpenStack與Kubernetes之間的競爭愈來愈明顯。這兩個系統均可以對裸金屬、虛擬機和容器進行調度,每每咱們只選擇其中一個就能夠知足構建一個雲計算基礎設施的要求。SUSE退出OpenStack,專一於Kubernetes產品線的研發,就是二者競爭的一個縮影。
據報道,浪潮在800臺服務器上組建了一個OpenStack集羣,並進行了測試,是全球部署規模最大的測試。不過,在多年前美國的一篇報道中,英特爾資助的一個開發平臺就有2000臺服務器。不少人認爲,管理800臺服務器是OpenStack已知的上限。而脫胎於GOOGLE公司Borg系統的Kubernetes,最少能夠管理2000臺服務器。
Kubernetes的三位創始人都曾經是Google的員工,中,有兩位,即Joe Beda和Craig McLuckie加入了VMware公司;另外一位,Brendan Burns則入職微軟。
OpenStack在美國研發,中國的華爲等公司都是其中的開發成員。目前,OpenStack美國研發,中國開花,大概是人們始料不及的結果。
來源:
https://www.zdnet.com/article/suse-acquires-hpes-cloud-assets/
https://www.zdnet.com/article/hpe-hasnt-abandoned-openstack-releases-hpe-helion-openstack-5-0/
https://www.theregister.co.uk/2017/04/18/openstack_talks_down_intel_fears/
https://www.zdnet.com/article/rackspace-nasa-launch-openstack-can-it-prevent-cloud-lock-in/
https://www.zdnet.com/article/suse-drops-openstacks/
https://www.hpcwire.com/2012/05/23/nasa_to_stop_openstack_development/
https://gigaom.com/2012/05/24/nasa-backs-off-openstack-development/
https://www.informationweek.com/cloud/infrastructure-as-a-service/nasa-drops-openstack-for-amazon-cloud/d/d-id/110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