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10年迎2億用戶 當紅主播日進斗金 兩大花旦相繼被封殺

一面瘋狂吸金一面出言不遜,接連涼涼的網紅主播背後,高速發展的直播行業正迎來嚴肅整頓。網絡

近日,虎牙直播平臺紅人主播莉哥在直播時,因戲謔演唱國歌、「公然篡改國歌樂譜」,遭到網友舉報。10月7日,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通報,稱其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有關規定」,對其處以「行政拘留5日」。佈局

此時,距離「新晉鬥魚一姐」陳一發兒被封殺不足三個月,兩大平臺當家主播接連「涼涼」,有人質疑是平臺間黑公關做祟,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考量,這也宣告着直播行業的整頓正在進行。視頻

十餘年發展2億用戶blog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情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而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4.25億,意味着我國半數網民都是直播羣體的受衆,這一數據較2017年底增加294萬。其中,遊戲直播佔比26.8%,真人秀直播佔比25.3%,除去傳統的體育賽事直播,約合2億多網民都在看遊戲、真人等直播。遊戲

一如許多當紅真人秀主播都出身遊戲主播,直播的產生亦是源於網絡遊戲的發展。大型網遊追求團隊合做,但在講技巧,拼手速的操做前提下,打字溝通必然會影響遊戲進度,在此情形下語音軟件應運而生。2000年起,聊聊、YY等大批語音聊天平臺陸續上線,在做爲遊戲輔助軟件發展的同時運營商開始強調起其做爲獨立產品的「社交性」。直播

2008年,隨着愈來愈多的用戶自發在平臺上傳歌唱等才藝表演內容,YY等平臺轉變成視頻直播內容平臺,與此同時以9158視頻社區爲主的平臺正式進軍線上演藝市場,開始打造PC端視頻聊天室,而往後屢禁不止的「涉黃問題」在此時也顯露出苗頭,美女主播開始成爲直播秀場的一大噱頭。產品

2012年,隨着YY、915八、六間房等業內領頭者陸續上市,新浪、網易、搜狐、優酷……巨頭紛紛入場開始佈局線上直播。但直播行業真正迎來黃金時期是在2015年,隨着移動客戶端時代的到來,直播平臺用戶日益下沉,偏遠農村地區,從前未使用過電腦的人們也開始抱着手機玩直播。微博

2016年,大量直播應用軟件出如今大衆視野,行業呈爆發式發展,這一年也被稱爲直播元年。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在線直播平臺數量超過200家,相關APP日活躍用戶數高達2400萬。社區

資本注入熱度空前,融資規模屢創新高。2016年9月,花椒直播得到來自首建投資本、奇虎360等投資方的3億元A輪融資,估值近15億元。到了2017年,王思聰的熊貓直播更是得到10億元B輪融資。資本浪潮讓直播行業成爲風口,直播成爲大衆娛樂的一場狂歡。軟件

當紅主播瘋狂吸金

競相而起之時,爲搶奪主播人才,平臺也紛紛推出各類高底薪高分紅高獎金的薪資待遇。主播成了新晉高薪職業。

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74318元,摺合成月薪約爲6000元,而據移動社交平臺陌陌發佈的《2017主播職業報告》顯示,約35%的全職主播月收入高於8000元,6.6%的全職主播月收入高於3萬元,明顯高於平均值。

若是說主播行業總體收入水平尚可用「可觀」來形容,那行業內當紅主播的收入用「可怕」來形容也不爲過。

以YY紅人MC天佑爲例。2017年11月流出的一份網紅主播報價表顯示,天佑動動手指發一條廣告微博便能坐收10萬,在直播間內口播一條廣告便可入帳20萬。除此以外,一次連線標價1萬,商業代言起步300萬。這個曾經在學校門口賣炸串的「喊麥之王」走出直播間更是以2500萬的廣告費接到了汽車代言。

與此同時,來自粉絲打賞的收入分紅亦不可小視。每晚定時開始的直播間裏,數以千萬計的土豪遊客爲主播刷着禮物,他們將本身對主播的狂熱追捧以真金白銀的打賞方式展示着。

2018年6月,央視報道了一則粉絲挪用公款打賞網紅女主播的案例——鎮江一公司會計王某挪用公司930餘萬元資金,大部分用以打賞主播,被判處七年有期徒刑。這並不是個例,也不是打賞數額最多的一次,只是涉及「鬥魚一姐」馮提莫,才被人反覆說起。

另外一方面,打賞主播相關奇葩案例層出不求:「男子月薪五六千還瘋狂盜竊,自稱打賞主播不夠花」「遼寧寒門女娃80天打賞主播1萬多元」「女出納侵佔公司資產花400多萬打賞男主播:釋放壓力」……

相關部門重拳整治亂象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網絡表演(直播)總體營收達到218.5億元,平臺數量250多家。當過去被視爲小衆的直播平臺成爲時下風口,那些曾在小圈子裏混得如魚得水的網紅主播們一併被拉到了公衆的審視下。或是出於無意調侃,或是壓根就三觀不正,從前在粉絲面前尚能一笑而過的出格言論,對公衆而言,無疑是在挑戰底線。

從涉毒的MC天佑到涉黃的東北二嫂,從調侃南京大屠殺的陳一發兒再到篡改國歌樂譜的莉哥,半年間,幾大直播平臺當紅主播接連涼涼,這也宣告着針對直播行業的整頓正在進行。

早在2016年,國家廣電總局就已經下達《關於增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報告,通知指出「根據《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廣電總局關於發佈〈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試行)〉的通告》,開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應具備相應資質」,要求主播「持證上崗」;與此同時還要在直播前將信息上報相關部門進行備案,但這些舉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未能施行。

網絡直播內容自帶的及時性和互動性,使得平臺難以對個體進行實時把關,起到的監管做用有限。2018年,網絡直播外部監管日趨規範。年初,文化和旅遊部組織開展網絡表演、網絡遊戲市場集中執法檢查,對六間房、熊貓直播、鬥魚直播、虎牙直播等在線直播平臺開展內容監管審查。大批知名主播遭到下架整改,嚴重者慘遭封殺。

8月,一張疑似主播證的照片在直播圈內流傳,與此同時全國「掃黃打非」工做小組辦公室聯合工信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六大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增強網絡直播服務管理工做的通知》,明確要求落實用戶實名制度,增強網絡主播管理,創建主播黑名單制度,健全完善直播內容監看、審查制度和違法有害內容處置措施。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