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

BSD (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伯克利軟件套件)是Unix的衍生系統,在1977至1995年間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發和發佈的。歷史上, BSD曾經被認爲是UNIX的一支——"BSD UNIX", 由於它和AT&T UNIX操做系統共享基礎代碼和設計。在20世紀80年代,衍生出了許多變形的UNIX受權軟件。比較著名的如DEC的Ultrix及Sun公司的SunOS。1990年代,BSD很大程度上被System V4.x版以及OSF/1系統所取代,晚期BSD版本爲幾個開源軟件開發提供了平臺而且一直沿用至今。今天,「BSD」並不特指任何一個BSD衍生版本,而是類UNIX操做系統中的一個分支的總稱。sun Solaris ibm aixlinux

orcale 運行於unix程序員

自由軟件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FSF)是一個致力於推廣自由軟件的美國民間非盈利性組織。它於1985年10月由理查德·斯托曼創建。其主要工做是執行GNU計劃(GNU是「GNU is Not Unix」的遞歸縮寫),開發更多的自由軟件編程

到了1990年,GNU計劃已經開發出的軟件包括了一個功能強大的文字編輯器Emacs[1]  。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GNU編譯器集合),是一套由 GNU 開發的編程語言編譯器。以及大部分UNIX系統GNU操做系統的內核Linux程序庫和工具。惟一依然沒有完成的重要組件就是操做系統的內核(稱爲HURD)。編程語言

1991年 Linus Torvalds編寫出了與UNIX兼容的 Linux操做系統內核並在GPL條款下發布。Linux以後在網上普遍流傳,許多程序員參與了開發與修改。1992年Linux與其餘GNU軟件結合,徹底自由的操做系統正式誕生。該操做系統每每被稱爲「GNU/Linux」或簡稱Linux。(儘管如此GNU計劃本身的內核Hurd依然在開發中,已經發布 Beta版本。)
POSIX表示 可移植操做系統接口(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縮寫爲 POSIX ),POSIX標準定義了操做系統應該爲應用程序提供的接口標準,是 IEEE爲要在各類UNIX操做系統上運行的軟件而定義的一系列API標準的總稱,其正式稱呼爲IEEE 1003,而國際標準名稱爲ISO/IEC 9945。
POSIX標準意在指望得到 源代碼級別的 軟件可移植性。換句話說,爲一個POSIX兼容的操做系統編寫的程序,應該能夠在任何其它的POSIX操做系統(即便是來自另外一個廠商)上編譯執行。
POSIX 並不侷限於 UNIX。許多其它的操做系統,例如 DEC OpenVMS 支持 POSIX 標準,尤爲是 IEEE Std. 1003.1-1990(1995 年修訂)或 POSIX.1,POSIX.1 提供了源代碼級別的 C 語言應用編程接口(API)給操做系統的服務程序,例如讀寫文件。POSIX.1 已經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所接受,被命名爲 ISO/IEC 9945-1:1990 標準。

最後出現了linux kernel+gnu編輯器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