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數據,指的是「除了字段外的全部內容」,例如排序方式、數據庫表名、人類可讀的單數或者複數名等等。全部的這些都是非必須的,甚至元數據自己對模型也是非必須的。數據庫
在模型中增長元數據,須要在模型類中添加一個子類,名字是固定的Meta
,而後在這個Meta類下面增長各類元數據選項。django
class Contract(models.Model): """合同""" sn = models.CharField(u'合同號', max_length=128, unique=True) name = models.CharField(u'合同名稱', max_length=64) memo = models.TextField(u'備註', blank=True, null=True) price = models.IntegerField(u'合同金額') detail = models.TextField(u'合同詳細', blank=True, null=True) start_date = models.DateField(blank=True) end_date = models.DateField(blank=True) license_num = models.IntegerField(u'license數量', blank=True) create_date = models.DateField(auto_now_add=True) update_date = models.DateField(auto_now=True) class Meta: verbose_name = '合同' verbose_name_plural = "合同" ordering = ["create_dat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elf.name
每一個模型均可以有本身的元數據類,每一個元數據類也只對本身所在模型起做用。app
db_table 指定在數據庫中,當前模型生成的數據表的表名。 db_tablespace 自定義數據庫表空間的名字。 default_related_name 默認狀況下,從一個模型反向關聯設置有關係字段的源模型,咱們使用<model_name>_set,也就是源模型的名字+下劃線+set。 這個元數據選項可讓你自定義反向關係名,同時也影響反向查詢關係名!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class Foo(models.Model): pass class Bar(models.Model): foo = models.ForeignKey(Foo) class Meta: default_related_name = 'bars' # 關鍵在這裏 ordering 用於指定該模型生成的全部對象的排序方式,接收一個字段名組成的元組或列表。默認按升序排列,若是在字段名前加上字符「-」則表示按降序排列,若是使用字符問號「?」表示隨機排列。 ordering = ['pub_date'] # 表示按'pub_date'字段進行升序排列 ordering = ['-pub_date'] # 表示按'pub_date'字段進行降序排列 ordering = ['-pub_date', 'author'] # 表示先按'pub_date'字段進行降序排列,再按`author`字段進行升序排列。 unique_together 就是聯合惟一 verbose_name 用於設置模型對象的直觀、人類可讀的名稱。能夠用中文。例如: verbose_name = "story" verbose_name = "披薩" verbose_name_plural 英語有單數和複數形式。這個就是模型對象的複數名,好比「apples」。由於咱們中文一般不區分單複數,因此保持和verbose_name一致也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