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2 月 27 日,「一源初始,開放共創」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 2020 年度峯會於北京圓滿落幕。峯會由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主辦,阿里巴巴、百度、華爲、趣鏈科技、SegmentFault 思否、招商銀行等開源項目表明單位及開源社區協辦,亦獲得了全體理事單位的大力支持。segmentfault
本次峯會圍繞開源運營治理、開源教育與公益等方向開展了主題論壇分享,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首個捐贈項目開放原子可信帳本項目組進行了工做彙報路演,廣受開源圈關注的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技術監督委員會(如下簡稱「TOC」)也進行了專場分享。app
爲了進一步瞭解基金會的運營思路以及 TOC 在基金會中發揮的做用,SegmentFault 思否的記者對開放原子基金會 TOC 主席堵俊平進行了專訪。框架
Q1:您以爲基金會對整個開源行業來講,核心價值點是什麼? 分佈式
對開源行業來講,企業之間要想破冰創建合做,尤爲是具有競爭關係的友商之間是很困難的。大數據
開放原子基金會做爲一箇中立的非盈利的機構,不被任何一個公司、一個企業所控制,因此你們進行項目合做的時候能夠放下戒心,很容易創建信任,在技術上羣策羣力,共同促進開源項目的發展。spa
回到本質就是說,基金會的存在能夠幫助你們更好的創建合做、創建信任。操作系統
Q2:傳統的觀念當中,企業的商業屬性跟開源存在着本質上的衝突。基金會在號召企業參與開源的過程當中有沒有遇到什麼挑戰或者困難?代碼規範
我以爲企業的運營思路在逐漸轉型,我國各大公司對開源的理解也都處於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中間件
開源的第一個階段,企業的思路是「如何用好開源」;第二個階段則是慢慢走向貢獻開源,加入到開源社區的建設當中。而相似華爲、阿里這樣的公司,在開源這條路上走的更靠前一些,會藉助自身的平臺能力,主動開源出一些項目供你們使用。blog
我以爲全部的技術企業最後可能都要通過這三個不一樣的發展階段。但並非說發展的越靠前越好,開源須要各類角色參與其中,成熟的體系中一種既有消費者也有生產者,從而造成一種良性循環。
而且開源的形式也有不少,國外有些公司並無將項目直接開源,而是將開源雲化,進而從中獲取利潤。雖然這不是傳統觀念中的開源行爲,開源領域對這種方式也褒貶不一,但至少它成功促進了開源項目的推廣,也證實開源項目具有商業價值,具有產業化的能力。
Q3: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在促進企業貢獻開源、參與開源的過程當中,有哪些具體的方式與策略?
我以爲基金會有幾個比較重要的點。
第一,基金會相對於其餘的開源推廣組織,最本質的區別是能夠託管項目。開放原子基金會做爲一個非營利的實體組織,各個企業能夠把相應的代碼、項目捐贈給基金會。孵化項目做爲基金會最重要的職能之一,仍讓這些貢獻出來的項目按照一種更爲公開透明的方式來運行,成爲全社會共同全部的一個項目。
其次,在基金會的運行當中有一整套的原則方法。好比不一樣的基金會對於成員構成有着不一樣的要求,Apache 基金會接受企業項目捐贈但要求開發者以我的身份加入項目貢獻,而像 Linux 基金會、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則以企業捐贈的項目爲主,我的項目爲輔。讓企業以一種會員制的方式進行項目捐贈,這會下降企業參與開源的顧慮。
這兩種模式各有優劣,對開源文化來講都有着積極的促進做用。咱們既須要 Apache 的模式,也須要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和 Linux 基金會的模式。
Q4:TOC 在基金會當中擔任什麼角色?
技術監督委員會在整個基金會的決策當中是很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剛纔咱們提到基金會最大的職能之一是託管項目、孵化項目,幫助項目走向成熟。因此衡量一個基金會的好壞,就是看它當中的項目是否有價值,是否能成功。
固然這是比較務實的見解,好比說咱們認爲 Apache 基金會和 Linux 基金會是成功的基金會,正是由於它們下面孕育大量的成功項目。
但成功未必必定是指商業化的成功,可是至少讓項目擁有廣大的用戶羣,對用戶產生價值,這個評判標準是統一的。哪怕項目不能被很好的商業化,但能被大量的開發者接受和使用,那麼它也是一個很是成功的開源項目。
在這個基礎上,TOC 最大的職能就是幫助並監督捐贈出來的項目在社區治理方面搭建一個好的框架、制定一套原則,讓每一個項目去順着合理合規的開發流程和溝通流程往下發展。這是咱們對於「畢業」的評判標準。
其次,咱們並不會過度關注商業化的成功,而是關注項目是否從企業自身維護的狀態轉變爲社區維護的形式,再也不被捐贈企業的商業計劃所影響。這是一種對用戶負責的方式,若是項目由於一家企業的商業變化發生重大影響或者無人維護,對於用戶的損失是最大的。
因此,咱們制訂了寬進嚴出的規則。對於但願加入基金會的項目,咱們都表示歡迎,不會設置過多的門檻。但在「畢業」這個事情上,咱們會要求比較高,規避上述提到的各類風險。
Q5:您剛纔提到了開源項目的「畢業機制」,除了社區化運行這一標準外,還有哪些其餘的考量維度?
對於「畢業機制」,咱們制定了一套「標準」。好比代碼自己應該聽從必定的代碼標準規範和審查合入流程。
代碼質量和代碼規範因項目而異,是由社區本身制定的,但必定要有一套規範而且聽從規範。好比要有一套嚴格的 commit 機制,保證代碼是被 review 以後再合併進去。
此外就是咱們前面提到的社區化運行標準,除了社區共享共建外,還須要將信息用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社區化的技術決策。
因此咱們的畢業機制即包含代碼級別的考量,也涉及到人、組織結構、社區機制等維度的綜合評定。
Q6:在具體的項目當中,TOC 參與的程度會是多少?
咱們在 TOC 制度下還設置了一個項目導師的角色,在項目的具體運行中採起的是 TOC 和導師聯動的機制。導師是公開向全社會開放徵集的,咱們首批已經徵集了 20 名導師。
導師團體會跟項目之間經過雙向選擇來綁定掛鉤,每一個項目大概會有 3-5 名導師來進行輔導,參與到項目的運營當中,並給出項目開發以及社區化流程等方面建議。目前導師的構成有不少是成熟開源項目的發起者和各大基金會中長期的代碼貢獻者,他們都有着豐富的開源社區開發的經驗。
經過這樣的角色分工,TOC 能夠進行開源領域頂層的技術規範的治理,導師則針對具體的項目進行可落地的協助。固然,TOC 也會在項目有需求的時候直接介入到項目當中去,我本人也會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TOC 的導師團隊,藉助自身的經驗發揮更多的職能。
Q7:前不久成立的 OpenHarmony 項目組,目前有沒有一些具體的發展計劃?
對於 Open Harmony 這種大傘型的項目,咱們但願可以讓工做組的人去制定相應的具體策略。好比這個項目要不要從「端」走到其餘領域?這些具體的技術演進方向,但願仍是由工做組的技術委員會成員共同商量決定。TOC 只負責監督項目是否是向着知足孵化畢業標準的方向發展。
此外,由於這個項目具有必定的成熟度,後續咱們會更多的關注項目實際的運行狀況,包括社區化運行標準的創建等,看看項目對於社區、對於開發者具體能提供怎樣的價值,有多少活躍的開發者和貢獻者,這些也將做爲可否畢業的標準。
但對於項目將來具體進入什麼領域,或者在各個產業領域方向是什麼,咱們仍是但願工做組發揮自身的價值。TOC 不可能涵蓋全部領域的專家,也天然不可能在全部項目中都給出專業領域的建議。好比 openHarmony 這類端側的大規模操做系統,須要產業專家、技術專家、執行專家、運營專家等等的介入,共同構成一個決策機構,來推進項目走向真正的落地成功。
Q8:咱們看到基金會中有一些項目存在業務層面的交集,在基金會中會存在一種內部的競爭關係麼?
開源的世界是鼓勵競爭的,只有競爭纔會讓開發者有更多的選擇。鼓勵競爭,是咱們一個基本的原則。
好比說咱們有一個作好的輪子,那麼歡迎你們來加入,讓輪子變得更好;但若是有一些人或者團隊以爲這個輪子不夠好,再去從新發明一個輪子也OK。
第二,在競爭的基礎上咱們但願推進合做。若是兩個項目「apple to apple」來相比並無太多的差別點,咱們是鼓勵以某種方式去合做融合,從而實現 1+1 大於 2 的效果。
咱們不但願基金會的項目被一個公司所壟斷,在開源的世界裏,壟斷就意味着封閉和落後。咱們但願有多元化的聲音、多元化分佈式的決策機制。這個決策機制創建起來以後,才能讓有競爭關係的廠商更好的融合。
Q9:您以爲將來技術發展會是每一個垂直領域有一個頭部企業,仍是將出現一個大系統生態覆蓋整個行業?
我以爲出現大系統生態的可能性會大一些。
若是把開源的整個技術棧打開,會發現它是很是豐富的。我以前作了大概 10 年的大數據,我能看到除了資源調度系統和底層的 HDFS 沒怎麼變,上層的執行引擎框架、SQL 引擎不斷的在變化。大公司、小公司、新創立的公司在不斷加入開源當中,我以爲這就是一個生態。
咱們能夠把開源想象成一片亞馬遜的原始森林。亞馬遜的原始森林發展的這麼好,正是由於它蓬勃、有生機,其實開源也是這樣。
開源當中須要大樹須要河流,也須要各類各樣的小樹、蘑菇、菌落等等,它們共同存在,造成一種共生關係。我認爲開源的好處就是你們能夠在一種野蠻生長、充滿各類可能的環境當中。若是硬要將開源行業打形成一篇皇家園林,這種生機可能也就失去了。
固然,我很是但願國內有更多的企業能成長爲叢林中的參天大樹,憑藉他們更充足的資源、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來共建開源。而從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的角度,咱們也會格外注重 start-up 公司的創新創造,爲他們提供扶持。
只有這樣生態才能更爲完整、更爲健康,讓全部人從中受益。
Q10:您以爲一些企業不肯意投入更多精力開源,除了商業化的考量還有哪些其餘因素?
可能與這些企業早期的領導層有關。
國內不少互聯網公司是基於 LAMP(Linux, Apache等)這些免費的開源項目發展起來的,但他們並無開源意識。首先是沒有經過開源來主動回饋社區,其次就是沒有真正意識到開源的價值,在企業作大以後沒有從新去思索成功的祕訣。
我以爲全球高科技行業,都是帶着開源的紅利成長的。歐美在這方面的意識可能覺醒的早一點,而在國內仍須要不斷的去發掘、去思索。這也是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和 SegmentFault 思否不斷佈道開源精神、探討商業開源價值的實際意義。
Q11:下一個階段開放原子基金會主要想找的項目方向有什麼規劃嗎?好比哪一個領域的開源項目是主要關注的?
從基金會如今的項目裏能夠發現,IoT OS 是涉及較多的領域。關於項目版圖將來的規劃,咱們從整個 TOC 的角度有過討論。
首先咱們但願能夠看到已有的基金會各有各的特色,好比 Apache 基金會的靈魂是在大數據領域,大部分開源的大數據項目和中間件項目都託管在 Apache 基金會。Linux 基金會則比較偏重底層一點,CNCF面向雲原生和容器,LF AI 基金會則是專一 AI 領域。咱們預期中的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是面向全領域的,是很是開放的。
與此同時,咱們也會更多關注業界的熱點領域,好比目前項目較多的 IoT OS。在全球的基金會版圖當中,如今並無哪一個基金會專一於這個領域,因此這部分的項目咱們會重點觀察。另外開源項目在將來發展可能會比較快的一些領域,好比 AI、AR/VR等等,咱們也會繼續關注。
但下一步的總體規劃,仍是要結合實際捐獻企業的實際狀況,包括產業力量的對比。這裏能夠透露一個消息,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有計劃立足中國面向全球來梳理熱點開源項目的地圖。識別出來以後,咱們會去看哪些項目有快速增加的潛力,也會主動去吸引一些有潛力的項目進來。這樣能夠以基金會和 TOC 的專業運做來幫助項目更好的成長。
在採訪的最後,堵俊平和記者分享了 TOC 短時間與長期的目標。短時間目標將會繼續關注項目孵化與高潛力項目的挖掘。而從 TOC 的人員構成來看,不少都是開源領域的「老炮兒」,揹負着傳播開源理念、傳承開源文化的責任,這也會是 TOC 長期的目標之一。
開源正在改變世界,開源軟件、開源硬件、開源內容在各行各業有着愈來愈重要的地位,開源的模式在改變各個行業的生產方式並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但開源的發展仍需各界人士的積極參與。
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的使命是「一切爲了開發者,一切爲了全世界」。隨着發展,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已經展示出了能力與價值。以「開源」爲紐帶的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 2020 年度峯會,正是但願經過會議的形式,號召開源各界人士一塊兒推進中國的開源事業,基金會願意持續構建一個開源的生態,幫助你們共建、共治、共享。